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人际交往也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人交往也就成为了人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人际交往,并且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排斥交往,他们处于社交环境当中会觉得比较尴尬。
这类人在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是问题,都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不会去寻求任何人的帮助。
即使这些问题已经远超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依旧会咬紧牙关,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部分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甚至在路上看到熟人都会尽量避免对方进行眼神接触,能不打招呼就尽量不打招呼。
而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特别的疲惫,只想尽快逃离这种场合,回到家中享受独处的快乐。
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通常具有一种较为危险的人格,他们逃避社交,不愿意与人交往。而语言学家称这种状况为“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指的是那些性格极度内向,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的人,在社交场合当中会出现类似于宿醉的情况,例如心悸气短、疲惫出虚汗等等,更加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状况。
总之处于社交环境当中,他们就感觉非常难受。
当个体的所处环境以及社交程度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估以及承受范围的时候,无论是性格内向的人还是性格外向的人,都有可能会产生社交宿醉的状况,但是性格外向的人通常会忽略这种状况,而性格内向的人则会变得更加排斥社交。
例如,每次聚会原本说好的是三个人一起,但是朋友们却带来了自己的伴侣或是其他朋友,这会使得聚会的人数增加。
而如果增加的那几个人恰巧是自己不认识的人,那么,这次聚会就已经超出个体的心理预计以及接受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就会产生社交宿醉的状况,会导致内向的人更加排斥社交。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将个体的性格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内倾向型性格特征,与外倾向型性格特征。
但是个体的性格绝对没有好坏之分,并且一个人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只与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取方式相关。内向绝对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只是一种性格类型而已。
内倾向型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个体主要的心理能量来源于内部,他们不喜欢参与过多的社交活动,更倾向于向内部向更深层次的地方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并且大多喜欢独处,喜欢在安静的环境当中去思考问题,参与社交活动只会让他们觉得尴尬以及疲惫。只有安静和舒适的环境才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缺乏自我暴露
内向者的内心通常比较封闭,他们不愿意与别人进行过多的交流,也不愿意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性格内向的人通常忽略了社交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适当地自我暴露。
长期缺乏自我暴露的人,所有事情和问题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会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充分的解决,这个时候个体的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能量。
这些负面能量长期被压抑在内心当中,这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而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之下,个体也将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不少性格内向的人也会偶尔对自己的性格产生怀疑,毕竟自己始终无法融入社会,无法融入群体,这会导致自己看起来像个异类。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无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获得满足感,性格外向的人通常能够在社交当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
实际上,这就是因为性格内向的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主观快乐,寻求自己精神方面的满足。外界的刺激和影响通常不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的快乐与外界无关。除此之外,性格内向的人通常心思比较敏感,喜欢压抑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性格内向的人也应该尝试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社交,去结交一些真心诚意的朋友,这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个体在未来能够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以及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