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八路军在临沭县征兵。团长发现有个新兵非常机灵,就是力气小,背不动枪,于是就让他当通信兵,没想到,这个新兵却成了“逃兵”。
当时,鲁南的八路军只有旅一级才有电台和电话。平时,上级命令或机要文件都靠通信连来完成传送。
通信连没有马匹,送文件全靠走。新兵叫班立月,是山东临沭店头镇东措庄人。44年,鲁南一带农村经常有旱涝灾。有些年轻人来当兵的最初想法,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挨饿。不过,班立月却是因为被日本兵殴打来参军的。
八月十四这天,有一封很重要的信要送到几十里外的连队。为了保证安全,8个通信兵一起出发。
傍晚出发,走了一夜,早上稍微休息一会儿,继续赶路。下午,来到马路边上一个村口。
班立月眼尖,他拉了战友的衣服,说“鬼子。”原来,几百米开外,有一队日军正在行军。
日军发现了他们,“噗噗噗”子弹飞过来,很快打中了4个通信兵。班立月不断躲闪。一个通信兵大声对班立月说,“往水塔里撤!”班立月低着头,撒腿朝村口的水塔跑去。
正跑着,后面2名通信兵又被中枪,无声地倒在泥土中。
等班立月和另一个通信兵跑进水塔里时。几十个日军已经半月形围上来了。班立月通过缝隙朝外面观察。见日军越走越近。大喊一声“拿石头砸!”石块不停地飞出来,只要日军稍微走近一点。就会被石块扔中。天黑了,班立月精疲力尽,鬼子也不耐烦了。月亮就要爬上来,班立月和另一个通信兵猫腰从后面偷偷地爬出去。
鬼子看见了,喊着追来。班立月拼命往村里跑,到了巷子里。班立月转身一看,一群人影跟在后面。另一个通信兵已经跑不动了,蹲在大门口喘气。
村里的狗不停地叫起来。门“吱呀”一声开了,他们被拽了进去。院里有几个人,紧盯着他们。班立月亮明了身份。一个上了年纪的村民对其它人说,“试试用这个办法。”
3个村民拿出水桶和鞭炮从后门出去,绕到鬼子身后,”噼里啪啦”地放起来。趁鬼子楞住时,班立月在村民掩护下离开了村子。继续赶路,终于把信送到连队。
8月底,鬼子增兵鲁西南。部队准备向东,日照方向打出去。班立月再次送信。
这次,班立月跟着一排出发。饿了吃口煎饼,渴了喝口冷水。就在离日照不远处,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没有渡口,没有船。所有人停了下来。
更要命的是,河滩附近的山丘上,日军已经守着阵地里。朝河滩开枪,排长推了班立月两下,“所有人掩护通信员撤退!”
班立月来不及说话,被推到河里。他把信放在包袱里,顶在头上,游到河对岸。
等他回头再看,河滩已经被浓烟遮挡,枪炮声不时传来。一排与日军已经交上火。
班立月的心里,一阵阵疼痛,为了机密的信件,全排掩护他离开。这“逃兵”当得太窝囊。
文件送完,班立月立刻原路返回。河滩上的情景,让班立月欲哭无泪。100多人躺在地上。到处都是。有的仰面,有的趴着,有的脑袋被打穿,有的胳膊和腿不见了。
仔细搜查,有2个战士负重伤,眼睛张着,看到班立月,哼了几声。班立月和其它通信兵把他搀扶着,送到附近村里。重伤的战友哭着告诉他,因为数量悬殊,武器落后,一排在拼刺刀后,150多人全部倒下。
谁也没有料到,一年后,鬼子投降了。可惜,一排150多人没能等到胜利。他们用生命为代价保护机密信件。
为了一份文件,拼掉上百人。这就是真实的抗战历史。当年,有很多贫苦年轻人,参军抵御外辱。长时间的对峙中,他们熬过了最黑暗艰难时光。从弱小到强大。看上去在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下,绝地反击,迎来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