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上,王传福对着丰田高管那意味深长的微笑,到底是胜券在握的礼貌,还是深藏功与名的淡定?
魏建军对着丰田的技术人员点头哈腰,又是真心求教,还是卧薪尝胆的蓄势?
2025年的上海车展,那真叫一个热闹!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展台,那人山人海,简直比春运火车站还夸张。
王传福,比亚迪的掌门人,转了一圈丰田的展台,听了听人家高端车型的报价,嘴角微微上扬,你品,你细品,这笑容里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而另一边,长城汽车的老大魏建军,那可是实打实的“好学生”,对着丰田的技术人员,点头哈腰,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学习、学习”。
你说这俩人,一个笑得云淡风轻,一个学得兢兢业业,这国产车和日系巨头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虚心使人进步”?
时间倒回到2023年的上海车展,那会儿,丰田汽车的掌门人还是丰田章男。
这位老先生,在发布会上对着中国消费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鞠躬道歉!
为啥?
承认丰田在电动化转型上慢了半拍。
要知道,丰田可是全球汽车界的“老大哥”,现在却要给后起之秀低头认错,你说这说明了啥?
说明时代变了!
比亚迪,这几年就像开了挂一样,销量蹭蹭往上涨。
2024年,卖了足足427万辆车,直接把特斯拉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这可不是吹牛,这是实打实的数据。
比亚迪为啥这么牛?
说白了,就是技术过硬,策略得当。
“油电同价”这个策略,简直就是杀手锏,让老百姓花差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辆新能源汽车,你说谁不心动?
你以为比亚迪就靠“油电同价”?
那你就太小看它了。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让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合资车,瞬间没了脾气。
以前,大家都觉得智能驾驶是高端货,只有有钱人才配拥有。
现在,比亚迪直接把智能驾驶的价格打了下来,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这种“科技普惠”的做法,你说它能不火吗?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宁德时代。
这家伙,简直就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幕后英雄”。
宁德时代搞出来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直接让电动汽车告别了“里程焦虑”。
你想想,以前开电动车,最怕的就是半路没电,现在有了“麒麟电池”,一口气跑个1000公里,那都不是事儿!
也不能光盯着比亚迪。
长城汽车,这几年在海外市场也是混得风生水起。
2023年,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29.4%。
魏建军提出了“ONE GWM”全球品牌战略,要把长城汽车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长城汽车在海外卖得这么好,一方面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抓住了海外市场的机遇。
话说回来,丰田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下,丰田似乎有点“固执”,一直坚持搞氢能源。
氢能源这玩意儿,听起来很环保,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短期内很难普及。
新浪财经就说了,丰田如果再这么“一条道走到黑”,很可能会重蹈诺基亚的覆辙。
丰田也在努力自救。
2023年,丰田宣布投资13亿美元,在美国建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这个动作是不是有点慢了?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都已经开始“卷”智驾了,丰田还在为电池发愁,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啊。
(以下内容为虚构,增加趣味性)
突然有一天,丰田宣布和比亚迪合作研发电动车!
这消息一出,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
一个是日系老牌巨头,一个是国产新能源领头羊,这俩家联手,是要搞什么大动作?
有人说,这是丰田放下了身段,开始向中国企业学习;也有人说,这是比亚迪要借丰田的平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再说说魏建军,这位老哥最近有点“焦虑”。
长城汽车的哈弗H6,以前可是SUV市场的“常青树”,现在却被比亚迪宋压得抬不起头来。
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被抢,魏建军心里肯定不好受。
为了挽回颓势,魏建军开始学习雷军,搞起了“互联网营销”。
又是直播,又是拍段子,各种花式营销手段,简直比网红还卖力。
你说魏建军这么拼,能让长城汽车重回巅峰吗?
还真不好说。
吉利汽车的李书福,曾经说过,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强合作,避免内卷。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中国汽车企业,不能只顾着窝里斗,更要团结起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王传福在上海车展上那意味深长的微笑,传递出的是中国汽车的底气和自信;而魏建军虚心学习的态度,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归根结底,汽车这行,笑到最后的,才是真的牛!
不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