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朝闻
编辑 |朝闻
“乞讨”,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无奈之举,是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时的最后选择。然而,近日,一名男子却通过在云南大理古城“乞讨”,在短短13天内要到了6800元,不仅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还扬言自己并未尽全力。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有人质疑他“消费善良”,有人感叹“人比人,气死人”,更有人表示,这种方式或许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救助的机会。
据博主“但行万里路”自述,他从12月1日开始在大理古城上街向陌生人要钱,用这笔钱购买眼镜、手机,还能支付旅馆费用,最后身上还剩下3180元。他说自己并不是为了钱而乞讨,而是为了支持自己“流浪全国”的生活方式。从3月份开始,他便骑着自行车云游四方,今年年底,他决定通过向陌生人要钱来完成旅程。
这13天,他不仅收入颇丰,还将目标定为100天内要到3万元,用来购买一辆二手汽车,继续完成他的流浪计划。他表示,自己并不强求每个人施舍,而是拿着本子,记录下每一次别人给予的善意。他甚至声称,别人给他20元,他只拿2到3元,似乎想以此来缓解道德压力。
对于这名博主的生活方式,网友们的态度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羡慕他的“潇洒”和“看透世俗”的心态;另一方面,更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反感,认为这种“乞讨式流浪”本质上是一种不劳而获,甚至可能损害社会的善良和信任。
这名男子坦言,他与父母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父亲。父母希望他选择稳定的生活,按部就班地上班工作,但他却觉得那样的生活太过压抑,于是选择了“为自己而活”的流浪生活。然而,他对父母的未来养老问题表现得十分淡漠,仅表示“父亲有交养老保险,母亲没有”,并没有过多的责任感。他的这种态度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
从这名男子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选择了放弃传统意义上的“稳定生活”,追求一种“随性而活”的生活方式。他坦言,自己不喜欢重复性、压抑的工作,宁愿过一种自由、漂泊的生活。这种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的理念,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但他用“乞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却显然是一种极端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应建立在损害社会信任、消费他人善意的基础之上。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仅仅追求“我想怎样活就怎样活”的个人自由。
这名男子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自由的边界在于不伤害他人。
与其羡慕他的“潇洒”,不如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实现个人价值,也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希望这个博主也能在流浪途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