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放火烧山困红军,陈毅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伍思瑶啊 2025-02-18 15:40:32

陈毅绝对属于,武能保卫国家,文能治国理政的双面元帅。他一生爱好文学,尽显诗人风采,多次写出振奋人心的壮丽诗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文武双全的开国元勋。

那么,陈毅究竟有着怎样的军旅生涯,他与诗歌又有怎样的不解之缘呢?

01热爱文学

1901年,陈毅出生在四川一户农家。据他妻子张茜回忆,元帅家虽然生在农村,但父母均读过书,在陈毅很小时就将他送去私塾。整个学生时代,他就喜欢国文,尤其是中国传统诗歌。18岁那年,陈毅前往革命老区留学,随即就爱上了浪漫的法国文学,并将其融入到优美的中文之中。

说起来,陈毅元帅所创作的诗词种类繁多。其中既包括豪迈的《梅岭三章》,也包括表达情感,赠予爱妻的《赞春兰》。那是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红军被迫长征。

陈毅所在的军队里,曾经亲密的战友面对困境时,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背叛党组织。面对如此打击,陈毅始终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创作了一系列缅怀故人,坚持斗争的诗篇。

02提振士气

1936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不断失利,陈毅被迫率军后撤到深山之中。为了寻找突围的机会,陈毅派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特派员外出搜集情报。然而那个人被敌军抓获后,没有经得住考验,很快就叛变了。回来以后就骗陈毅下山,说他已经和县里武装力量取得了联系。

陈毅带着大伙刚下山就遭到了敌军的包围,幸好有当地老乡帮忙,大家才撤退到梅岭。那段时间,战士们士气低落,想不到如何突破,更不知道未来的出路。更为糟糕的是,敌军开始引燃山里的树木妄图逼迫陈毅他们出来,好在下雨浇灭了大火。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情况下,陈毅站了出来,他视死如归地写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全文恢弘大气,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哪怕牺牲都在所不惜。

孟良崮战役中,陈毅与粟裕共同指挥华东野战军,与国军王牌部队74师作战,师长张灵甫正是黄埔军校的出色学员。为了振奋全军士气,陈毅和粟裕商定先打下这个师,震慑国军其余各部。双方激战3天后,全歼74师,成功扭转了华东战局。获胜的陈毅大为兴奋,写下了“孟良崮上鬼神号,74师无地逃”的诗句。这种大胜后抒发的畅快感,颇有一股透彻心凉的爽快。

03生活诗人

战场上金戈铁马,陈毅同样是个热爱生活,善于表达感情的浪漫诗人。两人分别时,陈毅曾写下一首《寄内诗》,以诗句传递思念之情。与此同时,他也曾写下赞美妻子张茜相貌的诗句,“娇艳高雅世难受”。可以说,他丝毫没有吝啬笔墨,大胆地赞美妻子,称赞她的气质和美貌。

除了自己的妻子,陈毅元帅也写诗给他的儿子、女儿。作为红二代,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戒骄戒躁,不要搞特殊,劝勉他们保持奋斗。这其中《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就是之中的代表作。当时,陈毅勉励刚刚考入哈军工的儿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可狂妄自大,并劝诫女儿保持艰苦朴素的意志,不可玩物丧志。通过诗歌,他表达了对子女的期许。

可以说,陈毅元帅不仅是个体贴的丈夫也是个严格要求自己子女的慈父。他对工作、党和妻子儿女都充满了责任感,满怀深情。在陈毅的人生中,他创作出无数作品,有的豪情万丈有的满怀激情,更多则是记录抒发日常工作、生活的情感。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都非常富有感染力,大家读完后顿感畅快不已,大为振奋。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