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深圳某小区,股民老张的手机突然亮了——‘玉龙股份拟主动退市’的推送刺破黑夜。他盯着账户里持仓3年的股票,手指悬在‘卖出’键上微微发抖。”2025年3月24日,A股市场迎来今年首家主动退市的百亿黄金企业玉龙股份,3.8万股东一夜无眠。这家曾坐拥澳洲顶级金矿的巨头,为何在黄金价格飙涨至3030美元/盎司的巅峰时刻黯然离场?

退市真相——黄金帝国的“现金流塌方”
玉龙股份的退市,揭开了一场“表面光鲜,内里溃败”的商业困局:
- 现金流黑洞: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2.71亿元,相当于每天“烧掉”840万元,货币资金仅剩5.26亿元,却背负9.26亿元短期借款;
- 资产冻结危机:因拖欠4.95亿元货款,核心资产遭司法冻结,包括澳洲帕金戈金矿67%股权及陕西钒矿项目,连83.9万元存款也被查封;
- 国际债务纠纷:莫桑比克石墨矿850万澳元收购款逾期,澳洲子公司遭索赔,税务部门更因766万元欠税约谈公司。
讽刺的是,公司旗下澳洲帕金戈金矿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42.63%,但母公司却深陷“黄金越涨,亏损越狠”的怪圈。
高管“逃离”与中小股东的“最后稻草”
退市决策前夜,公司内部早已暗流涌动:
- 董事长牛磊辞职:这位曾因财务数据造假被上交所通报批评的掌舵人,在退市公告发布次日突然请辞,引发市场对管理层责任的质疑;
- 现金选择权争议:控股股东济高资本以13.2元/股(仅比停牌价高0.16元)回购股份,预计耗资73亿元,但3.8万中小股东中,有人愤然质问:“黄金涨到历史高点,我们的股票却要按地板价退场?”
一位持股5年的散户在股吧写道:“当初看中它澳洲金矿的潜力,如今却像握住一把沙——抓得越紧,流得越快。”
退市背后的“行业悖论”
玉龙股份的退市,暴露了黄金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 黄金牛市下的“掉队者”:国际金价突破3000美元/盎司,洛阳钼业等同行净利润增长64%,玉龙却因盲目扩张钒矿、硅石项目拖累现金流;
- 资源诅咒:坐拥澳洲帕金戈金矿222万盎司储量,却因设备老化、深部矿石品位下降,陷入“有矿难采”的窘境;
- 环保暴雷:陕西楼房沟钒矿未取得环评手续,2.4亿元投入恐打水漂,折射部分矿企“重扩张、轻合规”的通病。
行业分析师指出:“黄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资源储量,更是现金流管理能力。玉龙的退市,给盲目跨界扩张的企业敲响警钟。”
退市潮下的“制度反思”
玉龙股份的主动退市,引发A股市场深层讨论:
- 主动退市 vs 强制退市:2024年A股52家退市公司中,仅1家为主动退市,远低于欧美成熟市场比例。玉龙以0.16元溢价提供退出通道,虽不完美,却比强制退市“血本无归”更显责任;
- 中小股东保护难题:3.8万投资者中,有人支持“及时止损”,也有人痛心“错失黄金牛市”。专家呼吁:“退市制度需配套更灵活的补偿机制,让股东有真正的选择权。”
黄金与尘埃——一场退市的人性启示
当玉龙股份的股票从交易所屏幕消失,留下的不仅是102亿市值的蒸发,更是一堂关于资本敬畏的公开课:黄金的光芒不应被盲目扩张的尘埃掩盖,企业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对股东、对规则的尊重。
正如一位投资者留言:“我们失去的是一支股票,但市场收获的,应是更健康的生态。”或许,这场退市风暴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所有人看见——在资本的星河中,唯有责任与透明,方能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