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被秦国驱逐,他的孙子推翻秦朝,他的后代坐上皇帝

平安评过去 2024-07-26 00:21:36

一位卑微的走狗,被驱逐出了秦国,没有想到他的孙子却参与了推翻秦朝这个伟大事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代人之后,他的后裔竟登基做了皇帝。这是怎样一段离奇的人生历程?张仪一家的命运为何如此曲折离奇?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顶峰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张仪被秦国赶逐出境

张仪,字子房,出身宦族,本是秦国的一介纵横之士。他生性机灵狡黠,能说会道,善于钻营权谋。秦惠文王在位时,张仪凭借过人的谄媚奉承之能,渐渐受宠于朝野权贵,掌管朝政大权。

那时秦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顿境地。秦惠文王昏庸无道,骄奢淫逸,加之外有诸侯围攻,内有党同民怨,国力日渐衰微。眼见大好局面就要被葬送于一朝,张仪伶牙俐齿,矫诏纳词,唯恐权位不保。他不惜颠倒黑白,诌捷报虚功,哄骗惠文王视国事为无物。更有甚者,张仪竟怂恿惠文王肆意挥霍无度,耗尽国库,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秦惠文王迷醉于张仪的蛊惑之语,肆意贪婪享乐,不思国事,终致百姓流离失所,国力渐衰。惠文王驾崩后,张仪以"在朝为相"的由头,逼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即位。武王刚愎自用,寡佻嚣张,一心想扳倒张仪等旧僚,重整朝纲。

武王即位伊始,便勒令廷臣肃清奢靡之风,裁撤浮华之役。他痛恨张仪在先朝勾践祸国,竟不惜与强秦的野心背道而驰,一味劝说惠文王耽于声色享乐,因而决心革除张仪的旧臣气焰。

张仪识破武王已然看穿自己的阴谋诡计,料定无以为继,遂借口"年老力衰,无力从事朝政"而辞去宰相之职。武王深知张仪狼子野心,恐重蹈惠文王的覆辙,遂严词厉色,勒令张仪远离咫尺,不准他在秦国有任何驻足之地。

张仪吓破了胆,提心吊胆地匆匆逃离了秦都咸阳,投奔楚国,在那里颓然垂老,最终死于他乡。这个宦族出身的纵横家,由巅峰跌落谷底,遭受了生不逢时的悲惨命运。

张仪后代崛起推翻秦朝

张仪虽然遭逢不遇,最终饱受放逐之苦,但他的后代却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张仪之孙张苍,不但没有延续祖父那卑微可耻的身份,反而成为了有汉一代英雄人物,与刘邦并肩作战,推翻了横行千年的暴秦帝国。

张苍自幼就立下了报祖恩的志向,誓要让张家翻身做主子。他勤学好问,勤勉求知,最终拜入名师荀子门下,成为与李斯、韩非子并驾齐驱的学富五车的大儒。荀子独爱张苍材质过人,在临终前嘱咐张苍要为民除暴。

秦二世皇帝胡亥无道暴虐,兵连祸接,民不聊生。张苍看到了平民的水深火热,萌生了反秦复仇的念头。正当此时,大泽乡起义的烽烟四起。张苍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毅然抛下了朝廷的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太行山区,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拥戴刘邦为首领,聚众反秦。

张苍当初只带领着区区几百人响应刘邦,可随着平民意识的觉醒,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汇聚了数十万民众参加这场旱涝保卫战。凭借韬略过人的谋略,张苍多次为刘邦制定作战方略,击败了秦军一次次的狭路相逼。他亲率三军,先后攻克了关中要地函谷关和武关。

随后,张苍又奉命进犯咸阳,大军直捣虎穴,将胡亥王朝彻底肃清。当陈胜、吴广等诸侯割据一方后,张苍力主联合诸侯,拥立刘邦统一天下,并亲任相国,与刘邦并肩统治中原。从这一刻起,张家由被放逐阶层一跃成为执掌天下的王侯将相。

汉朝建立之初,张苍多有贡献,刘邦赏识有加,不但册封他为北平侯,还委以重任,让他先后在赵国、代国、淮南国驻扎,执掌国政军务。当时朝野上下都推崇张苍德高望重,是为"礼仪之宗"。直到后来吕后当权,张苍仍然一马当先,被拜为御史大夫。

张家辉煌成就

张苍这一代虽已取得了翻身做主子的傲人成就,但张家后人并未止步于此,反而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放异彩,为家族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张苍生平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那对数学的卓越造诣。张苍不但自身是一个数学家,而且还全力支持和提携后学。在他的直接主持下,由一批张家后代学者纂修而成的《九章算术》问世,这部巨著不但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奠基之作,更是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九章算术》内容涵盖了方田、矩粟、商功、两旁、勾股等几何原理,其中更有代数和几何中一些精深的解题技巧。这部数学专著的完成,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明对理性知识的探索和建树,更确立了古代国人在数理推演方面的杰出成就。

另一个为张家后人增光添彩的张氏代表人物,则是当年活跃在战国时代乱世纷争中的张耳。他早年曾效力于魏国信陵君麾下,与陈馀是交情最好的挚交。后来他跟随陈胜、吴广起义,建议恢复六国制衡,但遭到刘邦否决,遂与陈馀等人响应武臣势力,力图复兴赵国。

陈馀等人一度令赵国王侯尽复,封张耳为丞相。但陈馀与张耳由于利益冲突很快渐行渐远,双方决裂。张耳后来归顺了楚霸王项羽,被封为常山王。不过随着项羽最终覆灭,张耳又投靠了当时的汉王朝,获封为赵王。

值得一提的是,张耳与刘邦之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两人曾一度是极为要好的交情。刘邦登基后,张耳与汉王室更是形成了极为亲密无间的联姻关系。张耳之子张敖袭爵后娶了汉高祖与吕后的长女鲁元公主为妻,两家地位由此达到了最高点。

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后来更是成为了汉惠帝的皇后,可谓是彻底坐稳了汉朝女阀的至高宝座。尽管这个家族最初的王爵后来被降为侯爵,但张敖的儿子们仍分别被封为鲁元王、乐昌侯、信都侯,家族地位依然显赫。

张家长期执掌朝纲

张家子孙虽然后来失去了王爵,但他们仍然长期掌握了汉朝的朝政大权,成为汉王朝命脉所系。

汉高祖在位时,张敖就入主了丞相之职,权力仅次于皇帝。张敖持重国家大事,不避艰险,对外多有威猛战功。他率领汉军平定了韩王信统率的徐楚之乱,亲征陇西,纵深几千里打败了羌族,夺取了西北绝大部分地区。

同时,张敖还扫灭了吴、楚、赵三大诸侯割据的残余势力,最终使天下彻底统一于汉朝一手。由于建树卓著,张敖被追赠为太尉,并分别在淮南、太原、赵国等地受封为王。他死后,儿子鲁元王张仪等四子均被册为王爵。

汉文帝时,张家的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权倾朝野。张仪的儿子张安世袭鲁元王爵,专掌军国大权。当时文景之治由他全面主持。张安作为实际的国家最高决策者,曾力主采取"蛰伏养锐"的策略,避免外战内耗,以巩固统治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张家已成为当朝的权力核心。张安之子张骞被尊为太傅,委以重任教导皇太子。同时,汉武帝还破格提拔张骞掌管六卫,全面参与军政决策。张骞更凭借着远见卓识,多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沟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

从武帝到昭帝,政权操控者就是张骞的儿子张汤。他集相国、太尉、都护三权于一身,年逾九十高龄仍掌控朝政,直至死后权位被少帅王莽窃去。张家由此退居幕后,好景不再。

但即便如此,在汉宣帝时代,张家又卷土重来。当年张安曾收养过一个姻亲张禹的孙子,这个人就是张安世。张安世后来被委为丞相,全面执掌军政。不仅如此,他还被钦封为平阳伯,与元朔宗室关系扑朔迷离,地位超然。

直到汉桓帝时期,张家才彻底失去在朝中的实权。尽管如此,张家在汉朝不同朝代里长期坐镇机要大臣的行列,并与皇室缔结亲属关系,可谓是功勋彪炳,戮力有加。从家族基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那种雄心壮志、永攀高峰的坚韧执著。

张氏王朝气数终绝

张家虽然在汉朝执掌朝权长达数代,但到了东汉初年,他们的王朝气运也最终走向了终结。

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黄巾之乱时,张家后人张曹是他的部将。光武帝一度打算拥立张曹做帝,但张曹谦逊有度,坚决辞让。光武帝从此对张家另眼相看,并未重用张氏子弟。

虽然张家今后也时有代表人物在朝为官,但地位权势已与汉初时截然不同。直到东汉末年,张家族中的一支曾一度爆发过动乱,被平叛之后势力彻底没落。

这支张氏子嗣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东汉著名将领张绣。张绣是汉光武帝时的开国功臣,建有极大功勋,曾被征为大将军,镇守关中大权独揽。汉宣帝时,张绣始受宠于朝,被加封为济阴侯。

到了汉安帝时,张绣之子张休徒为侍中,手握军柄,倚恃门阀力量,骄纵跋扈。张休掌控西北军权后,对朝野上下弄权专擅,生杀予夺。他甚至大肆挥霍无度,揽夺民财,无恶不作。

汉少帝时,张休的儿子张宾继承了父亲的权势,一路被授予尚书令、御史大夫等重要官职,手握京师重兵。张宾与张休一样,暴虐无度,加之久居权位,渐渐肆无忌惮。

最终在阉党董卓挟持汉少帝时,张宾拥兵自重,不思效忠,令军队直接发生了内乱。这也引发了一场以义军讨伐张氏拥兵自重为名分的浩劫。刘焉、袁绍等集结义军,纷纷出征讨伐张氏。

张宾坚壁自守,与义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绵延数载的长期对峙,最终使张宾的军心渐渐溃散。他的儿子张紘断绝粮草,不得不向义军投降。张宾狼狈自尽,义军旋即夷平了张家这支余孽,彻底断绝了张氏在朝中的余威余孽。

结尾

从此之后,张家子弟再无人在朝中做到位极人臣的地步。曾几何时,张家由一介下僚步步登堂,发迹为皇亲国戚,一度掌控朝纲数百年。但他们最终命运也与世事沧桑般无常,气数将竭,权力终归归于尘土。

1 阅读:124
评论列表
  • 2024-08-15 07:26

    [抠鼻][抠鼻]张仪字子房???你确定这不是张良的字

  • 2024-08-27 19:43

    你考察过,确定有血缘关系是直属后代

平安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