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自然是少不了。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月饼市场,广式、苏式、老式月饼等各式月饼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好奇:中国到底有多少种月饼?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的习俗逐渐流传到民间,并与神话传说相结合。
相传,后羿射下九日,拯救了苍生,西王母赐给后羿一颗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保护这颗药,在八月十五这天吞下了它,飞向了月宫。从此,人们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祭月,以寄托对嫦娥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月饼的起源也与中秋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料记载,月饼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月饼被称为“胡饼”,是一种圆形的面点,上面有花纹和图案。
唐玄宗时期,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月,唐玄宗觉得“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便提议将“胡饼”改名为“月饼”。从此,月饼这个名字便流传了下来。
广式月饼,是广东省地方特色名点之一,以其皮薄松软、造型美观、不易破碎、包装讲究而著称。广式月饼起源于清光绪15年(1889年)广州城西的一家糕酥馆,即现在的“莲香楼”。
广式月饼品种繁多,主要分为莲蓉馅和杂馅两大类,其中莲蓉月饼尤为经典。广式月饼的选料和制作技艺无比精巧,使其闻名于世,现已流行于全国各地。
苏式月饼,起源于江苏扬州,最初名为“酥式月饼”,后演化为“苏式月饼”。其特点在于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甜月饼馅料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等配制而成,咸月饼则以火腿、猪腿肉、虾仁等为主要馅料。苏式月饼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是北方地区月饼类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京式月饼的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2:3,重用麻油,口感脆松。
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五仁月饼等。京式月饼延续了宫廷制作风格,做工考究,花样众多,整个制作过程之复杂居中国四大月饼体系之首。
除了广式、苏式、京式月饼外,中国各地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月饼品种。例如,潮式月饼,又称朥饼,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糕类名点,特点是皮酥馅细,甜而不腻。
滇式月饼起源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徽式月饼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是油酥皮,馅十分有特色,用的是菜、油和糖。
衢式月饼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汉族特色中秋节食品,以芝麻为原料,被称为“衢州麻饼”。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传统月饼也应运而生,更符合现代人对美食与时俱进的追求。常见的有法式月饼、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等。
这些新型月饼在油脂及糖分含量上较低,注重月饼食材的营养及月饼制作工艺的创新。
从广式月饼的细腻香甜,到苏式月饼的酥松可口,再到京式月饼的宫廷风范,每一种月饼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这个中秋佳节,不妨品尝一下各式月饼,感受那份来自味蕾深处的团圆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