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度公布了一项总投资高达上千亿美元的高铁项目,打算修建一条从首都新德里到最大城市孟买的高速铁路,线路总长度约1500公里。
然而,令印度无比尴尬的是,招标公告发布以后,包括法国、中国和日本等高铁强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竟无一人敢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印度的新德里-孟买高铁项目可谓野心勃勃,其要求设计时速竟然高达360公里,这等于直接对标全球高铁第一大国——中国高铁的最高标准啊。
起步就这么高,也不怕扯着什么。不仅如此,印度方面还提出了极为苛刻的三项“霸王条款”。
其一,中标企业需要预先支付80%的工程款给印度甲方项目部,以此作为印度高铁项目的启动资金。印度高铁项目部会依据工程进度以及质量情况,从乙方企业支付的工程款当中,按时按量地发放给乙方企业。
这就意味着乙方企业在项目尚未全面展开之际,就得先行投入巨额资金,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其二,印度按照项目总投资约为1000亿美元的规模,要求乙方企业预先打款约800亿美元到印度账户上。如此巨额的预付款要求,无疑给投标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其三,印度特别声明,这条高铁只有在实现盈利之后才会给投标方付款。当然,即便是将来高铁赚钱了,印度方面也极有可能通过做假账,坚称亏钱,从而达到不付款的目的。
印度的如意算盘,就等于是一分钱不掏,最后白得一千亿高铁。只不过,这一次已经没有人上当了!
事实上,近年来,国际跨国巨头前往印度掘金而被坑得血本无归的例子不胜枚举。
2005年,韩国浦项钢铁计划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建超级工厂。但到了印度后,遭遇环保、征地价格、许可证审批等各种问题,好不容易解决后,印度方面又说合同到期。结果浦项在印度苦苦挣扎10多年,全部投资打了水漂,最后卷铺盖走人。
2007 年,国际通讯巨头沃达丰收购了一家位于开曼群岛的投资公司,后者持有某印度公司的股份。印度税务局认为沃达丰涉及到印度公司就得交税,于是开出了20多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沃达丰上诉到印度最高法院,高院判定当时无相应法律条款可支持罚款。但印度不惜修改所得税法,决定前向追溯50年让沃达丰交税,最终罚款金额飙升到50亿美元。
2014年小米进军印度市场,2017年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但 2022 年,印度执法局冻结了小米 555 亿卢比(约 48 亿人民币)的款项,理由是小米将大量资金非法汇到海外,这几乎抹干净了小米在印度十年的努力。
2022年,鸿海集团(富士康母集团)与印度韦丹塔合作,计划投资 195 亿美元建一座半导体和显示器生产工厂,但项目进展缓慢,政府的激励措施迟迟不来。折腾了一年多,最后只能无功而返,还吃了几亿美元的亏。
所以,印度15亿人的巨大市场看似诱人,但实际上处处都是大坑,谁去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