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疯老太”,花6千万建瓷宫,自己住7年草屋,没给子女留一分

傅连章得笔记 2024-10-10 18:26:58

2011年,在江西,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余二妹,这么大的岁数,本该安享晚年,过上享福的生活。

然而,她却不顾家人的极力劝阻,散尽家财花费 6000 万建造瓷宫。

甚至让自己陷入与子女决裂的地步,更是让自己沦落到了住在窝棚生活的境地。

那么,一个80多岁,不识字的老太太为什么花费这么多钱建造瓷宫呢?她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明明到了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干这种“自讨苦吃”的糊涂事呢?

一个梦想的萌芽

2010年,81岁高龄的余二妹来到天津,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尤其是那些镶嵌着精美瓷片的房屋,给余二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漫步在天津的街道上,余二妹不禁被那些闪烁着瓷器光泽的建筑所吸引,这让她回想起自己与瓷器结缘的往事。

在天津的日子里,余二妹常常驻足于那些瓷砌房屋前,细细观察瓷片的纹理和色彩。

她惊叹于瓷器在建筑中的应用,这种将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方式让她深受启发。

正是在这次天津之行中,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余二妹心中萌生:为什么不建造一座完全由瓷器装饰的宫殿呢?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如同种子一般在余二妹心中生根发芽。

她开始想象这座“瓷宫”的模样:它将是一座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宏伟建筑,外墙和内部都将镶嵌着数以万计的精美瓷片,每一块瓷片都讲述着中国瓷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余二妹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梦想的第一道坎

当余二妹兴致勃勃地向家人提出建造“瓷宫”的想法时,却遭到了一致的反对。

家人们的反应可以说是直接拒绝,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余二妹已经81岁高龄,建造“瓷宫”无疑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还涉及复杂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子女们认为,在这个年纪,余二妹应该安享晚年,而不是再去操心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

他们担心这项工作会给老人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身体负担,此外,他们也质疑这个项目的必要性。

在他们看来,余二妹没有必要去追求这样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

然而,面对家人的反对,余二妹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定。

她试图向家人解释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对瓷器的热爱,以及建造“瓷宫”的深远意义,她希望家人能够理解。

可惜,余二妹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同,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甚至陷入了一种冷战状态。

家人们不再讨论这个话题,而余二妹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面对这种情况,余二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决定把自己的老房子卖掉,作为建造“瓷宫”的启动资金。

这个决定再次引起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余二妹是在做傻事,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推向不确定的境地。

然而,即便卖掉了老房子,筹集到的资金仍然远远不够,余二妹开始四处借钱,但收效甚微。

子女们明确表示不会为这个项目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因为他们根本不赞同这个想法。

在这种困境下,余二妹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痛的决定:她决定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瓷器藏品全部卖掉。

这些藏品凝聚了她一生的心血,每一件都承载着她对瓷器的热爱和记忆。

然而,为了实现建造“瓷宫”的梦想,余二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割舍。

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即便是那些不赞同她建造“瓷宫”的人,也不得不为她的决心所动容。

余二妹用实际行动证明,她对这个梦想的追求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在筹集资金的同时,余二妹也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建造“瓷宫”,经过反复考察和比较,她最终选中了被称为“鲶鱼村”的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建造“瓷宫”的理想之地。

就这样,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2011年,已经82岁高龄的余二妹正式开始了“瓷宫”的建设工作。

这一刻,她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但同时也深知,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

建造瓷宫的艰辛历程

“瓷宫”的建造过程远比余二妹想象的要艰难。

刚开始时,她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师,但得知设计费用就要200万时,余二妹犹豫了。

作为一个生活节俭的老人,她觉得这笔费用实在太高。

于是,这位连小学文凭都没有的老人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她去打印店花20元打印了一张福建土楼的建筑图,决定自己来设计“瓷宫”的构造。

然而,工程一开始,花销就远远超出了预期,资金缺口巨大,余二妹不得不想办法筹集更多资金。

她尝试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但这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被余二妹的故事和决心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

通过各种渠道,她先后筹集到了2000万元的资金,这笔钱虽然远远不够完成整个工程,但至少让“瓷宫”的建设得以启动。

在建设过程中,81岁高龄的余二妹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监督施工进度,解决各种问题。

为了节省开支,她甚至睡在工地上的草棚里,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

余二妹不顾身体的疲惫,每天都早起晚睡,亲自参与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

然而,随着工程的进行,余二妹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

子女们因为不赞同这个项目,甚至与她断绝了来往,亲朋好友也不断劝阻,认为她这是在“自讨苦吃”。

更多的人对这个项目表示怀疑,认为余二妹是“糊涂”了,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面对这些质疑和困难,余二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常常对身边的工人说:“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建一座房子,我们是在为中国的瓷器文化立一座丰碑。”

就这样,在无数人的质疑声中,在重重困难的阻挠下,“瓷宫”的建设一天天推进。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件瓷器的安置,都凝聚着余二妹的心血和汗水。

“瓷宫”的诞生

终于,在历经7年的艰辛建设,耗资6000万元之后,“瓷宫”终于建成了。

这座宏伟的建筑使用了6万多件瓷器和80吨瓷片嵌入墙壁,上下各三层,占地1200平方米。

“瓷宫”的建成不仅实现了余二妹的梦想,也为中国的瓷器文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

它很快就被评为了2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瓷宫”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极具特色,经典的花纹,绚丽的色彩,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中国瓷器的魅力。

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瓷器,还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瓷器的挚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当“瓷宫”终于建好时,余二妹已经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了。

她站在自己亲手打造的“瓷宫”前,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这座建筑不仅是她一生的心血结晶,更是她对中国瓷器文化的一份厚礼。

随着“瓷宫”的建成和开放,余二妹的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管理和运营这座独特的文化场所上。

尽管年事已高,她仍然每天都会到“瓷宫”巡视,亲自接待来访的游客,向他们讲解瓷器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余二妹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缓和,子女们看到母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她的毅力和成就感到骄傲。

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母亲建造“瓷宫”的初衷,逐渐理解了这个项目对于传承中国瓷器文化的重要意义。

家人们开始频繁地来“瓷宫”探望余二妹,帮助她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这种和解让余二妹晚年的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和美满,她常常说:“能够和家人一起守护这座瓷宫,是我最大的幸福。”

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余二妹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

余二妹离世

2024年6月6日,93岁高龄的余二妹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传奇人物的谢幕,也是中国瓷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余二妹向家人表达了她的最后心愿:希望能够葬在山上,永远守护她心爱的“瓷宫”。

这个请求深深触动了家人的心,他们意识到,即使在生命的尽头,母亲的心仍然牵挂着她毕生的事业和梦想。

在余二妹去世后,她的家人遵照她的遗愿,决定将“瓷宫”无偿捐赠给国家。

国家接收“瓷宫”后,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规划。

专家们一致认为,“瓷宫”不仅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更是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瓷器历史和传承瓷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瓷宫”还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许多陶瓷专家和历史学者经常来此进行考察和研究。

他们认为,“瓷宫”的建成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瓷器,更为研究中国瓷器发展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此外,“瓷宫”也成为了传承瓷器制作技艺的重要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各种瓷器制作工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余二妹生前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瓷器文化的愿望得到了继续实现。

瓷器易碎,瓷心永恒

余二妹的一生,特别是她晚年建造”瓷宫“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余二妹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留存,每当我们看到那座美丽的“瓷宫”,每当我们欣赏那些精美的瓷器,我们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人。

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永远铭记余二妹,这位用一生守护瓷器梦想的“瓷宫奶奶”,她的精神,如同那些经历了千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的瓷器一样,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化的星空中。

参考资料:人民网:“瓷宫奶奶”:圆梦,多晚都不晚

0 阅读:6

傅连章得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