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爸的一席话,让我爱上学习,我倒追班里学霸,如今晚年幸福

秋天的事 2024-07-11 17:14:35

文/桂花 素材/潘芳芳

​(本文根据身边人生活经历创作,为了文章的结构完整,有些情节略作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我69年出生,工作30余年,本想延迟到60岁才退休的,可是老伴却说,退下来吧,把岗位让给年轻人。

不上班了,我浑身轻松,每天睡到自然醒,醒来看到老伴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就总想过去帮忙,可他却说:“你忙了几十年了,歇歇吧,你坐着等吃就行。”

年纪越大他越包容我,不枉我当初倒追他呀。我庆幸自己的眼光,这么多年来,他像长兄一样包容我、呵护我,不让我受一丁点委屈。

当年我倒追李华,我觉得自己 脸皮挺厚的,为了追到他,我一个女孩子本有的矜持都被我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下面就说说我俩的故事吧。

我的老家在浔江南部的一个小平原里,我们这里有一条大江,离我们村只有2里多远,但是周围的人并不以打鱼为生,大部分人都以种地为主,只有农闲时节才会到江边去钓钓鱼。打发空闲的时间。

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种植两就水稻,每到六七月份双抢季节,人们就忙得不可开交。

60、 70后出生的人,现在想起那双“抢季节,”几十年后应该还心有余悸吧。

那时一放暑假,田野里一望无垠的稻谷,在太阳的照射下一天天变黄,这时村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寻思着啥时候能开镰割稻谷。

每年大暑一到,只要有人开了头割稻谷,其他人就跟着干。这时家家户户能干活的,无论大人小孩,都到田间地头忙活去了。

昔日热闹非凡的村头巷尾顿时安静了不少。八、九岁年纪的小孩,即使不去干活,也要帮家里做家务活。喂猪喂鸡,扯猪草,给家人煮饭,这些活肯定是少不了要帮忙干的。

我虽然出生在60年代末,但是农活我干的还是比较少,因为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我是我妈的老生闺女。

我和大哥大姐相差十几岁,我3岁的时候,大哥已经娶媳妇了,我和大侄儿就相差4岁。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二哥已经中师毕业了,回了我们村中心小学任教。

大姐二姐也长成了大姑娘,大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六叔的介绍下,到供销社去做售货员。

二姐读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分田到户后,只有小学文化的大哥,娶了大嫂,连二哥在内,(二哥放假了也会帮忙干农活)我们家那时有5个劳动力,所以家里遇上“双抢”季节,我这个老生丫头,还是像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八、九岁的年纪,我是不用帮干家务活的,也不用到田里去帮割稻谷,最多帮大嫂带带大侄子。

在这个家庭里,除了父母之外,大姐是最疼爱我的,大姐在供销社上班,我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大姐帮我买的。

我们家离供销社有五里地,大姐每天早出晚归去上班。上班前,她必定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从上学开始,每天晚上我就跟大姐一起睡觉。每天早上大姐喊我起床,大姐梳头时,她会像母亲一样,帮我梳两条小辫子。

把我打扮的像小公主一样,刚兴起的的确良布,大姐也舍得给我买来做衣服,全班女同学就我穿的最体面。这让我在女同学面前感到很有优越感。

不过,我的优越感,常常被二哥挫败,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二哥做我的班主任,并且教我的语文。偏偏我语文成绩又不咋滴,我最不善长写作,常常被二哥发难,对他我是又气又惧怕。

一次班里语文单元测试,考完试的那个星期天,我在院子里正聚精会神的折叠着小纸船,忽然感觉到有人在我的背后扯我的两条小辫子,我以为又是调皮的大侄子在背后搞蛋,我不烦的说:“走开,不见小姑正忙着给你折纸船吗?想不想玩纸船?”

背后十几秒钟都没听到有人回话。一张语文单元测试卷却挡住了我折叠纸船的视线,随即,让我又怕又恨的声音从背后传过来:“考了这么点分,还在玩这些没用的东西。”

“你看,作文内容你都写跑题了,作文只得了10分,我是酌情给了你多一点分,其他老师改的话,可能只给你5分。”

说着二哥扬了扬那张测试卷,他那双小眼睛,仿佛要把我的五腹六脏都看穿透了似的。

我一看标分数的那个位置,醒目的68分那,比及格分数多了8分了呢,黑黑,起码我考及格了,没有拖及格率的后腿呀,我一下子有底气了。

“好歹我也考及格了。”我撅着小嘴巴,偷偷又瞄了几眼二哥。

“68分你就乐了,都不知道你的脑袋整天在想啥,村头老李家李华跟你一个班,你俩同一个老师教,人家这次考得92分,作文被扣了一分,阅读被扣了几分,比你多了25分。”二哥继续用犀利的目光看着我。他喋喋不休的语气让我听了害怕。

“上次数学考试,我不是比他多了6分了吗,你咋就不说,那次我考得比他好呢。”我小声的说着。

在二哥的眼里,李华是他的得意门生,语文数学都好,每次考试都要拿我跟他比,数学科我是不怕跟他比的,因为我数学科还行,我的脑筋急转弯也快。

可是每次我只要和李华总分拉开距离,二哥就会跟我急,我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作文和阅读,可是要把作文和阅读提高上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得了的。

二哥骂完了我,转身回屋里,不大一会儿,他拿来一本优秀范文递给我:“有空多读读这些范文,你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真不知道你像谁了,整天就知道疯玩。没个女孩子的矜持样子。”

我战战兢兢的从二哥手中拿过那本范文本子,再也没有心思折叠纸船了, 装模作样翻读起里面的文章来。

从此以后,上语文课,二哥总是 “特殊”照顾我,他在课堂上提问题,即使我没有举手发言,他也会指明让我回答他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每学习一篇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二哥都要提问我,他说这是锻炼我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水平才能不断获得提高。

三年级下学期,学区举行了短文阅读能力大赛和作文竞赛,我和李华代表我们学校去参赛,最后我只得了优秀奖,而李华获得了一等奖。

那次校长去学区开会,把奖状领回来,班会课上,校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李华,当然我也受到了表扬。

上台领奖时,我发现全班同学都向李华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而到我去领奖时,同学们的掌声明显就没有李华去领奖时掌声热烈。

我对李华是又嫉妒,又有点不屑,他像个蛀书虫一样,整天就知道学习,如果我也像他那样努力,说不定我比他更厉害呢。

直到四年级那年暑假,我爸的一席话,让我对李华刮目相看,也让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并且以李华为榜样,奋起直追。

那年暑假的一天,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地里忙着干“双抢”活儿,我爸去外面的铺子里悠转一趟,回来对正在洗菜的我妈说:“村里人夸村头老李家的儿子李华聪明,今儿一看,果真名不虚传。”

我爸是60年代的初中生,要不是家里穷,他一定能考上中专,他读完初三就不读了,回到村里,当了两年代课老师,后来就转到镇上的初中做后勤工作人员。

我爸一般不会轻易夸人,除非这个人特别聪明,否则他一般不会轻易发出夸人的言论。我妈听我爸夸李华聪明,我妈好奇的问他:“咋个聪明,说来让我听听。”

我爸感慨的说:“刚才我去外面的铺子,想买一包烟回来,路过村头,老李家的儿子李华正和几个孩子在玩拍纸牌,蹲久了有个孩子站起来活动活动,老李家的儿子看着那孩子就说,不玩了,我要回家煮午饭了。十二点多钟,我家里人就会回来吃午饭的。”

“我问他,你咋知道已经差不多12点了呢,都没钟表给你看时间,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老李家的儿子对我说,看太阳照射人影来判断啊! 中午太阳直射,人的影子就很短啊,太阳不直射,人的影子就长长的了。”

“这孩子多看课外书,又勤于思考,懂得的课外知识可不少呢,我问他从哪里学到的,他说他什么书都喜欢看,这一点,咱家小丫头可比不上他呀。”父亲感叹道。

听了父亲的话,我才明白,我和李华真的有差距,他懂的,这些知识我根本就不懂,原来多看课外书,能增长不少的见识呢。我暗下决心,从今以后,我也要收心了,多看课外书,和他一决高下。

一天放晚学,回来的路上,我偷偷的跟在李华的身后,我怕同学们笑话我,跟到一处没人的地方我拦住李华问他:“李华,你平时都看些什么课外书呀?能否借我看看?”

李华背着书包,低着头只顾往前走,冷不丁被我拦住了,他先是一愣,听我说完话后,他微笑着告诉我说:“我啥书都看,《上海少年文艺》《优秀作文》我哥读的初中地理和历史书我也看。”

原来如此,难怪他的知识面比我广,原来他是啥书都有兴趣看啊!回家后,我把二哥的那堆藏书都翻了出来,认为适合我看的,我都拿到我房间去。

我给自己任务,每周看完一本书 籍。还别说,自从多看课外书,我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时虽然还做不到文思泉涌,但总算是有词可用,不会词穷了。

小学毕业时,我和李华都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重点初中。开学后,我才发现我和李华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他在一班我在三班。

初中一下子就增加了几门主科,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曾一度焦虑,差点跟不上步伐。好在调整情绪后,一个月才慢慢适应了。

初一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发现李华成绩一如既往的好,像小学一样名列前茅。有次周末回家,路上碰见李华,他告诉我说,如果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在周末回家时问他。

后来每次周末回家,我都把不懂的问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回来我就找他一起讨论问题,李华也不嫌我烦,总是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们双方的家长看见我俩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也不会说我俩什么。

初中三年,我俩的成绩都不错,后来我们俩又双双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编班时,我俩意外的被编到了同一个班级。真是天助我也,时隔三年,我们终于又有机会在一个班上共同学习了。

高中的课程更深奥了,物理化学我有点吃不消,下了课后,有疑惑的,我都让李华给我讲解一遍。李华也不嫌烦,每次都耐心的给我讲解。

为了报答他对我的帮助,我买菜票的时我常常会帮他多买几张,那时候的菜票也不贵,青菜一毛钱一张,肉类两毛钱一张。

不过过后李华总是会把钱给回我,他知道我家的生活水平比他家好,但他也不会贪图便宜。

就这样,我们在相互帮助中,我对他逐渐产生了情愫,但是我不敢表露出来,我把这种美好的念想埋藏在心底。我想等我们都考上大学了,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不迟。

高二分班时,根据实际情况,我还是选择了学文科,而文理平衡发展的李华,他选择了学理科。

选的学科不一样了,但我们俩 的语数英三科是相同的,遇到不懂的,我们相约在星期天下午,这段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讨论彼此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紧张的学习中,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俩满怀希望的踏进了考场,几科考下来,我感觉到自己发挥得不尽人意。

考完试那晚,我俩坐在学校的操场上聊了好久,李华告诉我说他发挥的还不错,考上重本的希望还是蛮大的,他问我有没有把握考上。

根据我答题的正确率,能考上专科就已经不错了。后来事实如此,我只考上了专科。

后来估分填报志愿时,我第一志愿就填了专科。回家等待通知的日子里,我每天坐如针毡,既盼望成绩快点揭晓,又怕成绩揭晓了自己考不上。

我和李华同在一所高中学习,在村人眼里,我俩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考上了我考不上,那我岂不是没见人?

忐忑等待中,终于等来高考成绩揭晓,和我想的一样,李华考上了重点一本,而我只考上了专科,不过我也很高兴了,起码自己没有落榜呀。

大学开学的日子到了,李华去了外省上大学,而我则上了省城的一所大专院校。大二时暑假,我在回来的班车上遇到了李华,我们聊了彼此在学校的情况。

我要了李华的通讯地址,大三学期,我有空就给李华写信,他很多时候没有及时回信,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平时很少有空。

毕业后,我回了县城一所中学工作,工作后我也比较忙,有半年时间我们没有再联系。

李华大四那年放寒假回家,我发现李华比以前成熟稳重多了,想着他还有半年就大学毕业了,不知他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他有没有女朋友?这些都是我比较关心的。

读高中时,他就是我比较心仪的男生,我大学毕业后,他在我的心中依然有一席之地。他这样优秀的男孩,身边不乏追求者吧?

想到这,在和他聊天时,我就试探性的问他:“李华,以后毕业了,准备去在哪工作?留在外省还是回家乡?女友和你一起工作吗?”

“还是留在外省吧,外省同学多,门路广些,至于女朋友嘛,还没有呢,你认识有漂亮的女孩子吗?要不,你给我介绍一个?”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我说。

听他说留在外省,我又犹豫了,他压根就看不上我这个留在小县城工作的人啊!这次谈话后,我的情绪低落了好几天。

工作两年后,我父母一直催促我找对象,或许心中有了人选吧,谁介绍的人我都看不上眼,在我心里还是觉得李华最好。

工作两年后的那年暑假,我去找李华的父母要了他工作单位的地址,我想去问个明白,在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于是我买了车票,搭上了往他工作的长途班车,当我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惊奇的问我,咋会想到来这个城市玩?

我告诉他,我被父母逼婚了,到这个城市逃婚来了,他开玩笑说:“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该结婚呀,还笑问我有没有逼婚对象的照片,让他帮把把关。”

听了他的话,我真是又气又恼,我对他说:“难道你就这么希望我嫁给别人,你就没考虑过我俩在一起更合适吗?”

听了我的话,李华沉默了一会说:“我怕我给不了你要想的生活,高中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你了,这么多年我都没谈女朋友啊。”

我晕死了,原来在他的心里,我一直都有位置,要不是我表白,我们之间既不是错过了缘分了?我抡起小拳头,狠狠的锤了几下他的背后。

“你这个木讷的脑袋,在这方面你咋就不开窍了呢?”于是在我的倒追下,我俩很快就定了恋爱关系,回来后我把我俩的关系和家人摊牌了。

两家人都很赞成我们走到一起,毕竟大家从小就生活在一起,两家人也是知根知底的,大半年后我俩就举行了婚礼。

婚后,李华对我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生活上,他像大哥一样呵护我,包容我。我俩吵架了,但是我们的仇不会隔夜,每次都是他道歉了,我们两的仇就会烟消云散。

几十年过去了,我俩仍然相敬如宾,再过几年,李华也退休了,我俩就回老家生活,老家那空气好,现在交通也很方便了,上高速回市里也没有多远。

我倒追,追到了自己幸福的一生。现在再想想也值了。

0 阅读:54

秋天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