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张爱萍得知罗瑞卿之子失踪后,找到罗箭:你怎么不告诉你爸爸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2-17 22:20:41

罗瑞卿的长子罗箭大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核试验基地工作,按照组织规定,这属于国家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家人,到了基地后,罗箭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未跟家人联系过。

在一次总参会议上,大家会间休息闲聊时,罗瑞卿说到了自己的儿子罗箭,自从毕业工作后,从未跟家里联系过,就和失踪了一样。

同来参会的张爱萍听了罗瑞卿的话,暗暗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中。他趁到核试验基地视察的机会,找到了罗箭,问道:你怎么不告诉一下你爸爸,你在这里呢?

罗箭回答了自己没告诉爸爸的理由后,张爱萍满意的笑了。那么,罗箭是怎么回答的呢?

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

1938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时任延安抗大教育长的罗瑞卿工作非常繁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的抗战前线奔波,而就在这一年,他的长子罗箭在延安出生。

对于长子的出生,罗瑞卿喜欢的不得了,但他却无法陪在儿子身边,伴他成长。

罗箭的母亲,也是一位革命战士,为了革命工作,也无法分身照顾罗箭,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含泪把出生不久的罗箭托付给老乡抚养,一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又把他送到了延安保育院。

1943年,罗瑞卿从前线回到延安,他连家都顾不上回,便先跑到保育院去看儿子罗箭。

在五岁的罗箭的记忆中,这完全是第一次与父亲见面,他仰着小脑袋看着这个瘦瘦高高的大个子,心想:“原来这就是我的爸爸呀。”

罗瑞卿则一把抱起还在呆呆盯着自己看的罗箭,呵呵笑道:“哎呦,我的宝贝儿子都长这么大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保育院的阿姨笑着对罗箭说:“你爸爸是来接你回家的。”

听了保育院阿姨的话,罗箭才怯生生的喊了声爸爸,然后便把头埋在了父亲的怀抱里......

起初,罗箭觉得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时间长了,他发现父亲其实是一个非常随和人,而且还很喜欢开玩笑,慢慢的,他对父亲的那种陌生感一点点的消失了,父子间相处的越来越融洽。

父亲非常疼爱罗箭,他不管回家多晚,都要先与罗箭逗会儿了乐,才去休息,而罗箭每次见到父亲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赖在父亲身上不肯下来.....

但这种快乐时光太短暂了,父亲在家没待几天,便又率部奔赴前线去与敌作作战了,罗箭便又回到了保育院。

受父亲的影响 罗箭选择了原子能专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罗箭跟随父母来到了北京,并进入小学就读。

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里读书了,罗箭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因此在学习上非常的努力。

来到北京后,面对刚成立起来的新中国,罗瑞卿经常对罗箭说:“我们这一代,好不容易把江山给打下来了,建立了新中国,后面就指望你们这一代好好来搞建设,尽快把新中国发展起来了。”

聪明懂事的罗箭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因此在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理工科。

在之后的学习中,他对理工科越学越感兴趣,特别是物理学科,他尤为喜欢,于是他决定将来考大学时就报原子能专业。

1958年,罗箭中学毕业后,他准备报考一直心仪的哈军工,可在填报志愿时,发现哈军工当时还没有设置原子能专业,经过再三考虑,他只好放弃了哈军工,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能专业。

1961年,哈军工新增设了原子能专业,罗箭产生了转学到哈军工的念头,他忐忑不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与父亲商量,同时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却很支持他去哈军工,罗箭兴奋极了,上哈军工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罗箭高高兴兴转学到哈军工继续学习原子能专业,而更让他高兴的是,为他们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科学界的名家,这可把罗箭激动坏了。

在哈军工就读期间,罗箭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和支持,更没有辜负学校那些科学名师们的悉心教授,他在学习上非常的用心。

哈军工毕业 罗箭开始参与核弹研究

经过几年的是刻苦努力,罗箭于1963年初,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哈军工毕业,随后被分配到了核试验第21研究所,去参与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的研究工作。

第21研究所本来是在新疆的罗布泊,但因为罗布泊的科研条件太差,所以科研人员们暂时都在北京办公。

罗箭刚到研究所上班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专家从我国撤离时,连同研究核武器的所有资料都一并拿走了,一切研究等于重新再来。

1963年3月,按照上级的安排,罗箭将跟随科研试验队前往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工作,这属于绝密任务,按照要上级的要求,试验队的成员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去向。

罗箭回到家后,边匆匆收拾行装,边对爸妈说自己要到外省出差一段时间,父亲随口问了句,去哪里出差,罗箭回答说:“上级有要求,需要保密,我不能说。”

“哦?秘密任务,那好吧,我们就不问了,你去吧。”罗瑞卿边说边扭头看向妻子,两人相视一笑,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儿子闲聊。

其实,在“两弹一星”专业委员会担任办公室主任的罗瑞卿,一直在协助周总理抓核工业工作,早就知道了儿子罗箭要去核试验基地工作,但为了遵守国家的保密条例,他故意不去点破而已。

罗箭久未与家人联系 罗瑞卿以为儿子失踪

对于罗布泊这个地名,罗箭是不陌生的,但到底是什么样子,他是想象不出来的,直到来到了罗布泊工作,他才真正体会到罗布泊有多艰苦。

在这大沙漠,气候极端,早晚温差特别大,白天的气温高达五十多度,而到了晚上,气温骤降,温度低至零度以下,穿上厚厚的棉衣都嫌冷。

罗箭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后,再次与自己的老师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们重逢在一起,以后要和恩师们一起工作,这让罗箭感到很是兴奋。

在之后的岁月里,罗箭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攻克了在制造原子弹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自从来到罗布泊之后,罗箭就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工作上,没有给家里联系过,罗瑞卿虽然思念儿子,但却从未向组织上打听过罗箭的情况。

1964年,有一次,罗瑞卿去参加总参谋部召开的一个会议,在会议休息之余,大家闲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各自的孩子。

当罗瑞卿说道自己的儿子罗箭时,叹了口气道:“孩子们长大后,翅膀硬了就都飞走了,你看我家老大,一毕业就离开家了,走了半年多了,也没跟家里联系过,就像人间蒸发失踪了一样。”

罗瑞卿旁边座位上坐着的是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他听了罗瑞卿的话,心里明白这是罗瑞卿在思念儿子了,张爱萍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在心里却牢记下了罗瑞卿的话。

会议结束后,张爱萍让工作人员具体查询了一下,确认了罗箭现在就在罗布泊的实验基地。

1964年9月,张爱萍前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去视察工作,视察结束之后,张爱萍准备替罗瑞卿去看望一下罗箭。

张爱萍只知道罗箭在实验基地,但好几个试验站,却不知道罗箭在哪一个,他只好一个试验站一个试验站的找。

当张爱萍在光学测量站找到罗箭时,罗箭正低头专心的计算着测量数据,张爱萍站在试验室门口,“罗箭,罗箭”的喊了两三声,他才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罗箭停下手中的工作,站起身走向门口,一看喊他的人是核试验委员会的张爱萍主任,赶紧上前两步,身体一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同时大声问了声“首长好”。

张爱萍笑着拍了拍罗箭的肩膀,道:“好小子,干得不错嘛,今天我是替你爸爸来看看你的。”

每天沉浸在试验数据计算中,忙得昏天黑地,从而疏忽了与家人的联系,现在张爱萍一提到他的爸爸,罗箭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你这个傻小子,出来这么长时间,也不写信告诉你爸爸一下你在这里,你爸爸还以为你失踪了呢。”张爱萍笑着说道。

“咱们在这里的工作是保密的,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我怎能违反组织纪律,告诉我爸爸我在这里呢?”罗箭大声说道。

张爱萍听完罗箭的话,笑着点了点头,他对罗箭的回答很是满意,心中暗暗称赞罗箭是“好样的”。

核试验基地的科研人员们经过数月的辛勤努力,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那天,我国自主研发出了的第一颗原子弹,并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在原子弹的研发制造过程中,罗箭的表现非常出色,因此荣获了三等功。

1964年11月,当“失踪”了大半年罗箭,带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回到家中时,全家人情不自禁的喜极而泣.....尤其是罗瑞卿,很为儿子罗箭在中国首次核试验中的突出表现感到高兴和激动,特意带着全家人到全聚德吃了一顿烤鸭,以示庆贺。

之后,罗箭又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研究工作,并和第一次核试验一样,荣获了三等功。

1966年,罗箭本该继续前往基地去参加第三次核试验的研究,但在那个特殊时期,他因为父亲的原因,无法再继续参加国防尖端事业,被安排到老家四川南充的一家工厂上班。

直到1977年,他的父亲得以平反后,罗箭也结束了工厂的工作,被调到国防科工委总部机关任职。

1996年,罗箭离开了工作岗位,从此开始享受在家赋闲的生活。

但罗箭退休后却并未真正的在家闲着,而是开始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2006年的时候,罗箭与一些开国元勋的子女,从北京出发,重新走了一遍长征路。

在长征途中,他看到大部分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依然生活的非常贫苦,于是他便决定尽自己所能,给这些贫困老区的群众提供一些帮助。

罗箭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他积极参与到了全国红军小学的建设工作中,为贫困老区的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