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充领导亲戚十年骗香菇木耳5700元获拘役,网友:真大胆啊

熊猫来喽 2025-04-24 20:37:14

河南平顶山这出持续十年的"冒名顶替"戏码,近日随着法槌落下终于剧终。当地男子谢某某冒充县委领导亲戚,十年间三次从乡政府"薅羊毛",骗走38箱山珍干货,折合人民币5700元。这场荒诞的骗局不仅暴露出基层单位的管理漏洞,更折射出权力寻租思维对政治生态的侵蚀。

根据鲁山县法院判决书,这位"戏精"从2014年开始就自编自导"领导亲属"的虚假人设,以四棵树乡政府为"提款机",先后三次索要干椴木香菇和黑木耳各19箱。令人咋舌的是,这种明目张胆的骗局竟持续了整整十年,直到今年初才东窗事发。更讽刺的是,谢某某此前已因诈骗被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却仍不知收敛,两个月后直接升级为刑事犯罪。

案件审理过程颇具戏剧性:谢某某在证据面前认罪认罚,积极退赔5700元取得谅解,最终被判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看似"从轻发落"的判决,实则暗含法律对认罪悔过者的宽容。但这样的处理是否足够震慑类似行为?当骗子发现冒充领导亲戚就能轻松"薅公家羊毛",当基层单位对"领导打招呼"习以为常,这种权力幻觉下的灰色空间,是否还有更多未被揭开的暗角?

值得关注的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十年间三次"自愿"交付物资,既未核实身份也未留存凭证,暴露出基层管理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漏洞。若每次物资发放都能严格登记去向,若涉及领导亲属的事项需多层审批,这种荒诞剧或许早该谢幕。更需警惕的是,某些基层干部可能存在"宁可信其有"的投机心理,这种对权力的谄媚心态,恰恰滋养了骗子的生存土壤。

此案虽以司法判决告终,但留下的治理课题发人深省。当"领导亲戚"成为诈骗屡试不爽的招牌,当基层单位沦为权力寻租的"提线木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严惩骗子,更要扎紧制度篱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毕竟,守护公权力的公信力,比追回5700元香菇款重要百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