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气象百年一遇干旱面积97.5%:村民称葡萄难以挂果财政拨款抗旱

熊猫来喽 2025-04-21 18:59:00

四月本应是春雨绵绵的时节,八桂大地却正在经历着百年未遇的旱魔考验。当记者翻开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旱情通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跃然纸上:截至4月17日,全区97.5%的面积被气象干旱笼罩,其中特旱区域占比高达68.7%,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广西正在遭受"滴水贵如油"的煎熬。

这场旱灾的烈度远超想象。自去年11月以来,全区平均降水量仅110毫米,比常年同期整整少了近七成,创下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桂林漓江畔的象鼻山失去了往日的灵动,河床裸露如老人布满皱纹的皮肤;百色芒果园里,果农望着龟裂的红土地愁眉不展;河池、来宾的山区村寨,群众肩挑手提寻找水源的身影,成为这个春天最揪心的画面。

水文数据更是敲响了生态警钟。全区江河来水量比常年偏少三到五成,百色、南宁等市局部地区已出现轻度至中度水文干旱。更令人忧心的是,承载着灌溉和供水重任的水库群正集体"缩水":4月上旬有效蓄水量仅29.2亿立方米,较去年锐减15.7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桂林漓江的水量凭空蒸发。21座大型灌溉水库的蓄水量较常年偏少三成,有效库容仅剩6.4亿立方米,连保障春耕用水都显得捉襟见肘。

这场旱灾的持久战态势已逐渐明朗。气象部门预测,4月底前全区仍难盼甘霖,桂东北的零星降雨不过是"杯水车薪"。随着旱情持续发酵,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桂西北、桂中地区的人饮困难风险正在逼近临界点。那些深藏在喀斯特地貌下的地下河,这个曾经滋养壮乡的"天然水库",如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我们站在南宁邕江大桥上,望着本应碧波荡漾的江水如今只剩细流,不禁要问:这场旱灾仅仅是自然规律的偶然显现,还是生态失衡的必然结果?当水库蓄水屡创新低,当漓江风光不再,当山区群众为水发愁,或许这正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示——守护绿水青山,不能只在雨季空谈;珍惜每一滴水,不应成为旱季才想起的口号。八桂大地的抗旱之战,实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解之战,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之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