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一生情人不断、多次堕胎,晚年谈及女儿张爱玲:虎毒不食儿

司马秘事 2025-02-05 10:31:37

1920年,黄逸梵在上海生下了女儿,给她取名为张爱玲。女儿4岁那年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要送她去欧洲留学并且留在当地,直到张爱玲8岁的时候才返回国内。

女儿10岁那年,黄逸梵和丈夫张志沂提出离婚,离婚后有许多情人、堕胎多次。许多人都夸张爱玲是人间清醒,而她的这份清醒与母亲不无关系。

黄逸梵晚年曾谈到女儿张爱玲,她说:虎毒不食子,我做这些都是被人逼的......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出生于大家族的千金小姐,包办婚姻成悲剧起源

1896年黄逸梵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大户人家,她的原名叫做黄素琼,是当之无愧的名门千金。

黄逸梵的祖父是清末名将黄翼升,此人骁勇善战颇有军事天赋,因此受到了曾国藩的器重,成为长江水师提督。

从此之后,黄家也成为江南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子女们的婚配也讲究起门当户对。

黄逸梵的父亲曾经担任广西盐道,母亲是姨太太,这位姨太太还在怀孕的时候丈夫就已经去世了,后来生下一对龙凤胎,就是黄逸梵和弟弟黄定柱。

两个孩子出生没多久,生母便去世,父亲的正房夫人将姐弟二人带到身边抚养。她看中的是黄定柱,作为黄家三代单传的独苗,黄定柱从小备受宠爱,而这一切都与黄逸梵无关。

黄逸梵所生活的清朝末年发生了许多大事,比如科举被废、西学东渐,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女子也可以上学读书。

遗憾的是,黄逸梵由于不受家里重视,黄家主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子,按照贤妻良母的标准来培养黄逸梵,要求她像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裹小脚,学女红。

黄逸梵的反骨在小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大夫人将黄定柱送到私塾读书,却找绣娘教女儿学习女红针线。

勇敢的小女孩说想和弟弟一样读书,招致大夫人的愤怒的指责,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要读什么书,学好针线以后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生儿育女才是女人的本分。

这位当家祖母没想到小女孩脾气非常倔强,用绝食的方法来抗争,每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谁劝也不顶用。

大家族十分注重脸面,黄夫人怕落得一个苛待庶子庶女的坏名声,只能同意黄逸梵和弟弟一起去私塾读书。

通过抗争得来的读书权利改变黄逸梵的一生,却也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意大夫人给自己缠足。

那个年代女性已经流行放脚,三寸金莲不再是审美的主流,黄逸梵以此条件来赢得自己读书的机会。

转眼间女孩就就到了19岁,也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大夫人将她许配给清末大臣张佩伦的幼子张志沂,而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张佩伦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张母身份不一般,是李鸿章的女儿。一个是世家大族的千金,一个是名门之后,这段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张志沂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英文,但别看他接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封建大男子主义。

结婚没多久,黄逸梵就发现这段婚姻对自己简直是枷锁,儿子张子静曾说:父母结婚早期,母亲常常回娘家……

好学的黄逸梵没有放弃进步的机会,利用嫁给丈夫的便利条件从ABC学起,逐渐的也能与人用外文交流。

张志沂因为交友不慎染上烟瘾,对于包办婚姻本就不太满意的黄逸梵,对丈夫越来越厌恶。

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一身反骨的她阅读《新青年》《妇女时报》等杂志,吸收一切新的事物,张志沂将妻子的变化看在眼里,二人的矛盾越来越大。

反对丈夫逛青楼纳妾,抛下儿女丈夫毅然出国

刚开始黄逸梵发现丈夫染上毒瘾,努力规劝对方希望可以戒掉毒瘾,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之后夫妻二人在各个方面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用黄逸梵自己的话说二人性格不合。

相比起张志沂的堕落,她则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新的东西,学外语、学画画、学插画,还积极参加各种聚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优雅的周旋在不同的人之间。

每次看到妻子打扮的漂亮得体,出现在各个舞会中,张志沂越来越不满意,认为妻子伤风败俗。

起初黄逸梵对于丈夫的无端指责尚且能容忍,直到她发现对方居然公然逛青楼,还与一位青楼女子出双入对毫不避讳,黄逸梵曾屡次提醒过丈夫,得到的回答是“男人哪个没有三妻四妾的”。

浑身反骨、又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的她,对丈夫吸食鸦片尚且能容忍,背叛婚姻出入青楼是最不能容忍的。嫁为人妇时黄逸梵对这段婚姻只是不满意,后来渐渐变成失望,一直到现在的绝望。

久而久之她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逃离这段婚姻。

张志沂有个妹妹叫张茂渊计划出国留学,张茂渊同情嫂嫂的遭遇,想借着出国的机会邀请嫂嫂一起去国外散散心,黄逸梵想都没想就应允小姑子的邀请。

张家人对于黄逸梵的这一决定都不满意,认为可能一去不回,张志沂还当着妻子的面将不离手的烟枪摔断了,也有亲戚朋友苦口婆心的劝黄逸梵,想想年幼的一双儿女。

此时张爱玲和弟弟才四五岁的年纪,确实需要母亲陪伴在身边,面对众人的反对,1924年黄逸梵还是以监护人的身份,跟随小姑张茂渊踏上去欧洲的飞机。

到国外之后,她将自己的名字由黄素琼改为黄逸梵,看得出来十分想告别之前的生活,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

本就热爱艺术的黄逸梵欧洲如鱼得水,在塞纳河畔欣赏着古典欧洲建筑,在伦敦感受工业大革命带来的现代气息。

当时徐悲鸿夫妻也在欧洲游学,黄逸梵拜徐悲鸿为老师潜心研究艺术,还认识在欧洲留学的胡适,文艺青年凑在一起畅谈艺术,也是人生一大美事。

在欧洲她告别死气沉沉的生活,终于活出了自己,也惦念着国内的儿女,经常从国外寄一些生活用品和小玩具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在欧洲生活了4年,黄逸梵接到一封家书,是丈夫张志沂写来的。丈夫在信中表示,会痛改前非并承诺不会纳妾,希望妻子可以回心转意。

1928年,黄逸梵返回上海见到丈夫和一对儿女,所有人都觉得她这次回来是和洗心革面的张志怡重新过日子,仅仅2年后却发生重大的变化。

与丈夫彻底断绝关系出国定居,一生情人无数多次堕胎

张爱玲对于母亲黄逸梵的记忆并不多,1928年到1930年两年多的时间,大概是他人生中和母亲相处最多的时间。

从欧洲回来的黄逸梵的确是想和丈夫好好过日子,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也给家中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住进新式的洋房,母亲也经常邀请好友来家中做客,一起谈论文学谈论艺术,喝着下午茶咖啡。

看着穿梭在自家花园里,衣着华丽谈吐高雅的知识分子,张爱玲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小时候被轻视的原因,黄逸梵对于张爱玲非常重视,教女儿弹钢琴、学英文、学绘画、学插花。

从小缺爱的张爱玲,靠着这段温馨的时光撑过无数人生,还说这段时间是自己人生中“美的巅峰”。张志沂却不争气,明明答应过妻子戒掉大烟,最终却违背自己的诺言。

起初他背着妻子偷偷抽,后来干脆面明目张胆的吸食鸦片,之前已经对丈夫失望过一次,黄逸梵决定这次不再忍让。

特别是她得知丈夫又与一个青楼女子打的火热之后,下定决心彻底告别这段婚姻。1930年,黄逸梵找了上海的一位擅长打离婚官司的外籍律师,和丈夫打离婚官司。

那个年代,在上海滩离婚可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行为,尤其是女方提出离婚。女子一旦被贴上离婚女的标签,几乎就没有前途可言,还经常受到歧视。

张志沂并不同意离婚,当着律师的面暴跳如雷,将离婚协议书摔在地上。黄逸梵却非常的平静,捡起了协议书和掉在地上的笔,语气平和的说道:我的心已经死了,请你签字。

在女方的坚持下二人离婚,黄逸梵有不少嫁妆,又分得一些财产,也算是个小富婆。离婚第二年她去了西湖,还在国内的许多地方旅游一番,后来飞往欧洲定居在法国。

善于交际的黄逸梵在法国的华人圈很吃得开,认识不少精英名流。1939年,张爱玲考上伦敦大学,母亲去往美国与认识的男友会合。

后来男友维基斯在战火中去世,黄逸梵又辗转去印度,担任尼赫鲁姐姐的秘书。多年后离开印度,回到上海认识一名叫做雷克的老师,此人还是张爱玲在读港大时期的医科老师。

由于工不顺心,黄逸梵又去了马来西亚,期间身边也从来不缺男人,还与一位男间谍谈恋爱,更是打胎无数。

黄逸梵曾经尝试投资做生意,几乎每次创业都以失败收场,以至于人生的最后几年没有任何存款,落魄到去工厂打工。

张爱玲成名后送给母亲两个小金条,黄逸梵觉得对方要和自己断绝母女关系,哭着说:就算我不是对你好的人,你也不这样对我,虎毒不食子,我做的好多事情都是他们逼我的。

张爱玲和母亲之间难道没有爱吗?现实却恰恰相反,黄逸梵对女儿十分疼爱,要不然也不会在那个年代送她去国外读书,只是要求过于严格罢了。

张爱玲不爱自己的母亲吗?其实也不然,身为当局者的她无法看清严格和爱的界限罢了,可见爱得太浓、太尖锐反而会成为伤害。

人生晚年黄逸梵被查出胃癌,1957年病重的她给女儿写信,希望见最后一面。张爱玲也很拮据,只能寄给母亲100美元以做安慰,一生追求自由的女子最终客死他乡、享年61岁。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