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北、外蒙、中亚,都是战略缓冲地?苏联:中国觉醒后势不可挡

司马秘事 2025-04-21 11:34:06

在雅尔塔会议那会儿,斯大林说要出兵东北打日本,他开的条件可真的挺狠。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得让外蒙保持不变。

怎么说呢,外蒙那时候主要分为两块地方,一块是假蒙古国,另一块就是唐努乌梁海。到了1944年,唐努乌梁海已经用图瓦共和国的名义,向苏联提出了想加入的请求,苏联也答应了。

说到那个所谓的蒙古国,它算是自个儿过着。苏联没正式收它进门,但苏军在那儿扎了营,想干啥就干啥,结果那地方跟苏联的地盘没啥两样。

苏联想要的就是保持事情原样不变,说白了就是仗着势力大,硬要分开我们的土地。这我们哪能同意啊,所以专门跟他们扯皮扯了好久。

【斯大林就一句话:外蒙是中苏之间的缓冲。】

在沙皇俄国的时代,他们动手建了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把莫斯科和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给串起来了。这条铁路啊,就是俄国东西两边的纽带,让俄国对远东那块地方的管理变得更强了。

在苏联那会儿,接手了这条铁路,他们当然觉得这就是俄国的关键。要是哪天有支厉害的军队,从外蒙那边打进来,把这条铁路给拦腰斩断,那俄国的命根子可就没了,整个国家就危险了。

所以,斯大林觉得,外蒙古得当中苏之间的一个“安全垫”。我们这边其实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看法:日本已经被打垮了,中国那会儿也没苏联那么强大,整个东亚地区,没有谁能对苏联构成威胁。这样一来,外蒙古作为“安全垫”的作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斯大林真是个老练的家伙,他抛出了几个很关键的想法:

首先,中国地方大,东西多,人也特别多,虽然现在不算特别强,但只要和平稳定地发展下去,它的潜力那是大得很,说不定哪天就成了苏联的大麻烦。再者,日本虽然被打得挺惨,但很可能不会乖乖听苏联的。要是它被别的国家,比如美国给控制住了,那它缓过劲儿来,苏联可就危险了。还有啊,就算中日两国现在对苏联都没啥威胁,可谁也不敢保证它们以后会不会跟第三方,比如美国站一边。要是第三方有了跟苏联抗衡的实力,那也是个不小的隐患。这话说得真是滴水不漏。反正斯大林心里头觉得,外蒙这块地方得留着当缓冲区。不管是中国、日本还是别的什么势力,都可能对苏联的安全构成威胁。

【外蒙作为缓冲地,有几个bug说不过去。】

斯大林把话说绝了,中方代表也就没法再接着谈了。说到底,苏联老大哥实力摆在那儿,加上他们当时已经派兵到东北了。要是真把斯大林惹急了,他一声令下让苏军往南打,那整个北方,甚至可能整个中国,都得遭殃。

所以,在1945年8月14日,中国和苏联的代表商定并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协定》,算是认可了外蒙古作为两地间缓冲区的情况。

认了是认了,不过说实话,外蒙作为个缓冲区,其实存在不少麻烦。

1944年从4月到12月,豫湘桂战场上中方军队遭遇了大败,这让全世界都对咱们失望透顶。像英美苏这些国家,都觉得咱们的军队单打独斗根本搞不定日军。英美两国急着想快点打完仗,没办法,只能把宝押在陆军超强的苏联身上。这也正是苏联有底气提出一堆苛刻条件的原因。

【其实除了外蒙,中苏、中俄缓冲地,还有远东地区。】

说到大伙儿最熟知的,那肯定是外东北地区。这块地儿,足足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呢,结果在1858年到1860年间,被沙俄给抢占了,现在成了俄国的远东地盘。

苏联成立后,接手了沙俄的大块地盘,远东地区也在其中。沙俄时期到苏联,其实都有打算好好搞一搞远东的建设,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沙俄那会儿,为了让人去远东,真的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他们先搞了一系列好处,就像去远东的家庭,每户都能白得100俄亩远东的地,还能免费种20年,这期间啥税都不用交。

这吸引力简直没法挡,你想想,那些在欧洲过得挺惨的俄国人,一到远东就能当上大地主,这好事哪儿找啊?还用犹豫啥?赶紧打包走人呗!

不过,离开家乡的感觉真心难受,再说远东那地方的土质,其实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好。也就靠近黑龙江、乌苏里江那片的地还算肥点,但早被沙俄的那些贵族给霸占了。剩下的地,就算再多,收成也高不到哪儿去。

这样做还是没啥吸引力。沙俄没办法,只能又把一堆劳改犯打发到远东去搞大开发。就这样,费了好大劲,在差不多五十年里,硬是把40万俄国人弄到了远东安家。

在苏联那会儿,他们也想过要好好开发远东这块地方。比如说,他们搞了个远东科学院,还建了好些大学。不仅如此,苏联还把一些重工业挪到了远东,主要就是因为那边原材料多,用起来方便,能省不少事儿。

那么结果呢?不管沙俄还是苏联如何努力,远东那片地方就是发展不起来。那儿的经济潜力始终没能得到释放。另外,很多俄罗斯人还选择离开远东,跑到欧洲去了。

咋回事呢?其实啊,在沙俄还有苏联那会儿,对这儿的开发给了不少补助,但到了俄联邦时代,哪还负担得起那么大一笔补贴啊。补贴没了,那些靠补助混日子的企业和单位,肯定就得走人。他们一走,远东的大部分俄国人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干脆就跑到欧洲那边去找出路了。

所以吧,我个人觉得,苏联那时候虽然表面上看着是在使劲儿发展远东,但实际上他们压根儿就没把这儿当事儿。远东啊,说到底,也就是中苏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

他们心里清楚,这地界儿是他们硬生生夺过来的。要是真下血本大力开发,将来哪天要是不保了,那多亏心啊?还是随便糊弄一下算了,将来就算没了,也不会太肉疼。数据上显示,远东那边,每年都有好几千俄国人拍拍屁股走人,差不多有四五千人呢。

【中亚五国,其实也是中俄缓冲地。】

19世纪后半段,沙皇把中亚那片地方给收服了。靠着厉害的武力镇压,还有一套不错的移民办法,俄国人一直把中亚当成自家的自留地。

特别是哈萨克斯坦,那里有两千万人,其中四百万是俄罗斯族人,你说他们和俄罗斯的关系能不深厚吗?要是他们不服从,俄罗斯可能找个理由,说要保护那四百万俄罗斯同胞,立马就能采取行动,一眨眼功夫就能打到阿斯塔纳,把阿拉木图也收入囊中。

在苏联那会儿,中亚那五个国家都是它手下的加盟共和国。但说实话,苏联对那边的发展并没有太上心。中亚五国全都被大陆包围着,经济基本都是靠苏联撑着。

苏联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俄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心头肉”上,而中亚五国呢,还是过着比较穷苦的日子。想想也能明白,那边好多地方原本都是清朝的地盘,是沙皇硬抢过去的,这事儿还没过去多久,所以苏联也没把它们当成自己人。

苏联对这事儿的看法挺简单:能凑合活下去就行,毕竟老爸手头也不宽裕,没法给太多支援。

那会儿,中亚五国真是全靠苏联的支持才能活下去。所以,当1991年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国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真不想跟苏联分开。

俄罗斯成了联邦后,中亚那五个国家还巴巴地望着,心里头盼着能加入进去,好继续得到点帮助。但俄罗斯联邦自己手头也不宽裕啊,干脆就拒绝了他们的念头。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说白了就是中亚五国跟中国挨得近,苏联把它们当成了战略上的“挡箭牌”,压根就没想过要好好建设这些地方。

【俄国为何这么喜欢缓冲地呢?】

这事儿是有历史背景的,看看沙俄那时候的战争就知道了。16世纪伊凡四世那会儿,沙俄因为缺少重要的战略支撑,结果连莫斯科城都被敌人给攻占了。

18世纪时,彼得大帝成功拿下了波罗的海那边的地方,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呢,她又把黑海沿岸给收入囊中。这样一来,俄国的战略安全地带就宽多了,首都莫斯科再也不用担心会被敌人直接打进来了。

1917年,沙俄垮台那会儿,有1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从摩尔曼斯克、克里米亚还有远东这些地方一块儿攻打俄国。但他们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打进俄国的中心地带。这样一来,就给苏俄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能攒足力气准备反击。这就是战略缓冲的好处所在。

所以在1939年之后,斯大林搞出了个东方战线计划,一口气在苏德边境那边占了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盘,打算用作战略上的缓冲地带。但结果呢,德军实在太强悍,这条缓冲带压根儿没派上用场。

通常来说,苏联更倾向于拿别人的地盘来当自己的战略防线,就拿东方战线来说吧,像芬兰、波罗的海那三个国家、罗马尼亚,还有东边的外蒙古,都是苏联这么做的例子。

但是说到远东和中亚那五个国家,那确实是苏联以前的势力范围,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拿出了老底。只不过这些老底啊,都是以前沙皇时期强占来的。

4 阅读:647
评论列表
  • 2025-04-28 09:21

    最可恨的就是两个人,一个蒋介石一个斯大林,蒋介石无能导致外蒙古独立,斯大林的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