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词中之龙”辛弃疾是个“用典狂魔”,他的词作,不但意境绝美、气势磅礴,而且底蕴深厚、技法高超。
比如,辛弃疾的知名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仅名句辈出,而且是句句有出处,句句含典故,如果没点文化功底和历史知识,还真是读不懂其中妙处。
除此之外,辛弃疾另有一首炫技之作《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其词曰: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大意就是:
人生在世,应该知进退,用则行,不用则藏。不妨权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须(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回家务农。只要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就可以拥有怡然自得的生活。
过去的我,也曾像孔子那样辗转多地,东南西北四处拜谒,一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结果却是屡遭挫败。还是应该学习长沮和桀溺(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隐士),安心躬耕于田园,而不能学习孔子为了从政而疲于奔命。
但是,如果你熟读儒家经典,又会发现辛弃疾的这首《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绝没有那么简单,全词十句话,竟然每一句都出自《四书五经》,背后都有典故。
其中:第一句“进退存亡”出自《易经·乾·文言》;第二句“行藏用舍”出自《论语·述而》,第三句“小人请学樊须稼”出自《论语·子路》;第四句“衡门之下可栖迟”出自《诗经·陈风·衡门》;第五句“日之夕矣牛羊下”出自《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第六句“去卫灵公”出自《论语·卫灵公》;第七句“遭桓司马”出自《孟子·万章上》;第八句“东西南北之人也”出自《礼记·檀弓上》;第九句“长沮桀溺耦而耕”出自《论语·微子》;第十句“丘何为是栖栖者”出自《论语·宪问》。
这首词的词牌是《踏莎行》,词题是《赋稼轩集经句》。其中,“稼轩”是辛弃疾的乡村别墅之名,他中年后的别号叫“稼轩居士”,他的词集叫《稼轩长短句》,均是由此而来。而“集经句”呢,顾名思义就是集合已有文句成词,而所集之句,均出自儒家经典。
在古人心中,“经”是至高无上的儒学正统,而诗词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二者的学界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辛弃疾偏偏不走寻常路,愣是凭借着过人学识和通天才华,将二者融为一体,写成了一首雅俗共赏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堪称千古奇词。
这首词大致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当时的辛弃疾刚刚遭遇罢官,闲居于带湖,他一方面劝说自己要安于现状,享受田园生活,但另一方面又打心底里渴望东山再起。正是在这种处境和心态下,他写下此词。
从表面上看,《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充满了对孔圣人的讽刺,而实际上却是用执着于政治信念的孔子暗喻曾经的自己,辛弃疾借讪笑孔子而自嘲,又在自嘲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其中诸言,大多是反话,看似挖苦孔子的疲于奔命,实则赞扬孔子为实现政治理想奔走终生,而他自己呢,也是看似安心归隐耕种,实则满怀入仕期待。
(本文完~)
50人能在万军之中取敌首,不愧是把霍去病当偶像的男人。
本是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果决猛士,却硬生生被赵宋皇朝逼成哀哀慽慽的诗!就像现今动物园里的老虎明明是威嘯山河的王却被圈起来当狗养
词中之龙,唯稼轩当之。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点赞][点赞][点赞]
没有注释会看的一头雾水[笑着哭][笑着哭],但是读稼轩的诗词确实能学习了解很多知识典故[笑着哭][笑着哭]
宋朝科举重典故,讲究每有语句,必有出处。记得苏轼科举时,实在找不到典故支撑了,就自己生造了一个,搞得考官以为自己孤陋寡闻,最后给取了[得瑟]
稼轩:杀过人、放过🔥,要说NB还是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南宋豪放诸家,稼轩一人而已。吐气呵声,雄健无匹。嬉笑怒骂,俱成文章。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文武双全的大才,可惜生不逢时
我王勃不服
四书五经的裁缝[笑着哭]
用典狂魔矣
你的意思是全是抄的!
生不逢时,有缚虎之力擒龙之志且当了个救火大队长,留在史书中尽是一些平xx之乱的记载
这首本来就是集句,也就是集前人之句,典故肯定多咯
厉害!!!
把甲本交出来吧,孔子。
人中之龙,词中之龙[点赞][点赞][点赞]
这是位鸿儒
都是读书破万卷,证明别人有学问
生不逢时。但他的才华无焉署疑。
郁孤台下清江水,我喜欢这首
所以说用什么密码组合文字写诗词,那真是太低估这些人的才华了,反正我没见到有人真玩出唐诗宋词的水平。
文武双全,知行合一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这个不是典故最多的,来个猛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迹,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烩,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还有一首词用了几十种药材
辛弃疾炫技炫的不是典故,用典多了反而是下乘,古代那些诗人词人谁不是饱读诗书,想在诗词里塞上几个典故都是随随便便的事。辛弃疾牛逼在用典用的行云流水,毫无违和感,一首诗十个八个典故也一样顺畅。
獭祭 [点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为啥给孩子起名辛铁柱啊。一村姓辛得,名字都比辛铁柱好听[笑着哭]
史家不幸,诗家幸的典型代表
如果在现代,就算抄袭了[笑着哭]开玩笑哈,老辛我是很佩服滴
他还有首词集史记,我记得有:李蔡为人在中下,却是封侯者。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 应声裂!
文能提笔比子瞻,武可挥剑斩定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刘秀和他,都是Bug一样的存在[鼓掌]
武将之中词第一,文人之中武第一!
他还有一首词用的全部是中药材的名字
过犹不及,辛弃疾的有些词质量还是一般
好
用典多有卖弄之嫌,从流行的角度讲,柳永李清照才是主流
以前的叫引用典故,现在有一句相似,网友就说抄袭,更何况每一句都一样都有出处[笑着哭]
感谢小编
蔡徐坤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前朝。大师都去哪了?胡八一告诉你我他[吐舌头眯眼睛笑]
论词和苏轼不相上下!更喜欢嘉轩的作品,给人开阔的思想,苏轼是告诉你一个哲理,没有可比性!
我见青山多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