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打人外籍留学生已被拘留,被打者接近毁容

稳雯雯雯稳 2025-04-27 19:39:52

2025年4月23日19时30分,江西理工大学健身房内,一根普通的龙门架成为点燃矛盾的导火索。中国学生小李(化名)在完成三组训练后,遭遇外籍留学生强行抢夺器械。面对小李用中文提出的“先来后到”原则,对方以一句轻蔑的“Can you speak English?”发起挑衅,继而演变为一场涉及多人的暴力围殴。

监控录像显示,冲突初期小李试图以肢体阻挡对方抢夺器械,并斥责“滚开”。然而,这名留学生并未罢休,而是借“玩手机”之名暗中召集同伴。待小李结束训练走出健身房时,多名外籍学生突然围堵,其中一名施暴者更佩戴金属戒指挥拳重击其面部,导致小李右眼睑裂伤缝合七针、鼻梁骨骨裂、面部六处开放性伤口,接近毁容。

事件发酵后,一则“施暴者为巴基斯坦籍留学生”的爆料引发舆论震荡。网友痛心疾首:“中巴友谊的‘铁杆’竟成施暴者?” 这种身份反差不仅撕裂了公众情感,更暴露留学生群体管理的深层矛盾——部分外籍学生将东道国的包容视为特权,甚至以暴力践踏规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结伙殴打他人可处10-15日拘留;若伤情鉴定达轻伤二级(如鼻骨粉碎性骨折),则涉嫌触犯《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本案中,小李的鼻梁骨裂及多处创伤已逼近轻伤标准,警方表态“依法处理”释放积极信号。

法律专家指出,涉事留学生不享有外交豁免权,需完全适用中国法律。依据《出境入境管理法》,司法机关可对犯罪外籍人员附加“驱逐出境”。然而,过往案例显示,高校常以“国际影响”为由淡化处理,如北京某校留学生插队冲突仅批评教育了事。当然,我们期待此次能够还原出所有细节和给出应该的结果。

事件中最刺痛人心的,是现场二十余名中国学生的集体沉默。有人拍摄视频却无人制止,网友痛斥:“八国联军时代尚需万人侵华,今日几人施暴竟能威慑全场?” 这种“看客心理”折射出多重社会症结,部分高校为维护“国际化形象”,对涉及留学生的冲突采取“息事宁人”态度,甚至处罚见义勇为者;群体环境中个体易产生“他人会行动”的侥幸心理;潜意识中将外籍者视为“高级别存在”,削弱了维权勇气。

江西理工事件绝非孤例,而是长期“超国民待遇”积弊的集中爆发。它撕开的不仅是小李的面部伤口,更是民族自尊与制度自信的裂痕。我们乐见警方“依法处理”的强硬表态,更期待此案成为终结“外籍特权”的里程碑。正如网友所言:“在中国的土地上,只有中国法律是唯一VIP。”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