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音,良品铺子“被打假”事件可能是误导?

创业最前线 2024-11-29 18:55:45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语叔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期,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因被知名打假博主“松哥打虎”“赏金猎人灰烬”质疑配料表造假,而陷入舆论漩涡。

事件起因是两位博主在视频中指控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中检测出木薯淀粉,而“酸辣粉”中未检测出红薯成分,怀疑产品配料表造假。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然而,就在风波持续发酵半个月后,事情似乎出现了反转。

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过详细调查,良品铺子被举报的“桂香坚果藕粉”和“酸辣粉”产品合格,检测结果与配料表一致,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不成立。这一通报无疑给良品铺子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图 / 良品铺子官方微博)

那么,到底有没有真的问题存在?事件中谁是被冤枉或者谁占理?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场风波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依赖配料表来了解产品成分,而企业则掌握着更详细的生产信息。如果企业故意隐瞒或虚报成分,就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良品铺子似乎并没有故意隐瞒或虚报成分。官方通报和企业的澄清公告均表明,产品检测结果与配料表一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打假博主的行为就是错误的。作为消费者监督的重要力量,打假博主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 / 良品铺子官方微博)

在这场风波中,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来作出判断和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1、有些出入的事实

10月底,打假博主“松哥打虎”“赏金猎人 灰烬”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布视频,指控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和“酸辣粉”配料表造假,称“酸辣粉里没有粉”等,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11月4日,良品铺子发表声明称,“经初步排查,相关产品在我司及生产商于本年度的多批次送检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目前,属地监管部门已对我司相关产品抽样并开展调查。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尊重并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将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到了11月18日晚间,武汉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情况通报,经过三地联动彻查,调查结果显示藕粉涉案批次产品及原料未检出木薯成分,酸辣粉涉案批次产品检出红薯成分,且从原料到发货的各个环节均未发现问题。

在互相拉扯的过程中,打假博主“松哥打虎”提供的检测报告,成为事件的核心争议点之一。

打假博主展示的检测报告底部有明确声明:报告项目不在实验室CMA/CNAS范围内,不对真实性负责,检测数据和结果仅作为科研、教学或委托单位内部使用。此外,检测报告的出具机构——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并非具有官方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且其工作人员也对外澄清,报告仅供内部技术交流和科研用途。

(图 / 凤凰网财经)

反观良品铺子早前提供给媒体的合肥海关技术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则盖有CMA章,具有法律效力。

(图 / 凤凰网财经)

另一方面,打假博主声称,燕之坊(良品铺子的代工厂)在7月之前不知道藕粉里加木薯能被检测出来,因此添加了木薯粉。然而,良品铺子首批公布的检测报告中,就有3月份对藕粉原料的检测报告,显示没有木薯成分。此外,燕之坊律师出具的完整通话录音也显示,打假博主发布的录音被恶意剪辑,篡改了本意。

(图 / 凤凰网财经)

关于两起行政举报案件的结案情况,也引发了争议。

打假博主质疑合肥市场监管部门仍在调查,而武汉已经结案。但实际上,根据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的通告,“松哥打虎”这次分别向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和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各举报了一起案件,共两起案件。这两起案件是分别立案的,是两个行政案件。

根据通告显示,“松哥打虎”向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举报,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向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发函协查的案子,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办结并已向武汉市场监管部门复函了;而“松哥打虎”向合肥市场监管部门直接举报案,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尚未结案,目前仍在办理中。

由此可见,目前,打假人的说法好像与事实有些出入。

2、职业打假,有利有弊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地沟油事件,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动摇了公众对市场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职业打假人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职业打假人在揭露食品安全问题、帮助消费者维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重庆合川公安机关侦破的郝某某等制售假冒品牌保健食品案,以及四川成都公安机关侦破的何某某等制售假烟案,这些案件的成功侦破离不开职业打假人的积极举报和配合。他们通过深入调查、取证,揭露了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为消费者挽回了损失,也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随着职业打假人的增多,过度维权、恶意举报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到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这一数据表明,职业打假人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中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这显示了职业打假人在维权索赔方面的活跃程度。

深入分析良品铺子这一事件中的两位打假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过去的动作和一些成果。

一方面,他们通过打假行为揭露了市场上的欺诈行为,为消费者挽回了损失,也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他们的过度维权、恶意举报等行为,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比如之前被打假木薯粉条的东北雨姐,就和两个打假网红之一的“赏金猎人灰烬”,签了30万元的“和解金”。最后双方还在网络上隔空大战,对这笔钱的定性展开了舆论拉锯战。

而在良品铺子被打假一事后,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目前网络上有一批人正在针对良品铺子线上店铺进行恶意下单,他们通过大量下单,在商品发货后要求退货,扰乱良品铺子正常经营,并造成企业在物流等环节的损失。

跳出当下案件本身可以看到,相关职业打假的事件正在攀升,越来越多企业遇到类似事件。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食品犯罪案件5620件10711人,起诉药品犯罪案件2544件5563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职业打假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欢迎用户和自媒体监督是必要的。但从社会层面看,用户和自媒体监督出发点要正常,应该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毕竟,当这种行为过度时,就会对市场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市场环境,既鼓励和支持正当的打假行为,又遏制和打击过度维权和恶意举报行为。

3、食品安全是底线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追求短期利润而牺牲食品安全,就是选择了高昂的机会成本——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品牌的声誉,甚至市场的准入资格。

近年来,不乏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倒下的企业巨头。

比如,知名快餐品牌华莱士因消费者在汉堡中吃出生肉被曝光,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市场份额急剧下滑;又如,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知名茶饮品牌茶百道被曝光存在随意更换标签日期的问题。这一行为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另一家知名品牌茉酸奶被曝光使用雪糕浆制作酸奶,而雪糕浆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

这些案例无不证明,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触碰,后果不堪设想。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以昆明为例,近三年来,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超过98%,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100%。这一成绩背后,是当地职能部门与食品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旦有企业触碰食品安全红线,不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还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甚至被市场淘汰。

在食品安全的守护战中,职业打假人作为一股力量,确实揭露了不少问题,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然而,当打假行为蜕变成以营利为目的的恶意举报,甚至形成产业化、团伙化时,便对市场秩序构成了新的威胁。

据统计,上海一年内接到的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0多万件,其中不乏对商品标签、宣传用语等细微之处进行无理纠缠的案例。

这种以利益为驱动的打假行为,不仅浪费了行政资源,还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对于恶意打假,社会同样应持零容忍态度。

那么,一个健康的社会更期待怎样的消费者监督和制度管理?

首先,消费者监督应基于理性与客观。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声渠道。然而,这也要求消费者在行使监督权时,能够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其次,制度管理需更加完善与严格。一方面,政府应加快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为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企图触碰红线者望而却步。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当然,企业也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以品质赢得市场,以诚信赢得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企业的自律、消费者的理性以及社会的监督,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注: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0 阅读:411
评论列表

创业最前线

简介: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更好的创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