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灵璧石山子
年代明
尺寸42×12×21 cm. (16 1/2×4 3/4×8 1/4 in.)
山子皮色深青灰,包浆厚重,如山峦层叠。底部一条横向的沟壑将山子一分为二,下方如同天然的底座。上部左右分立,右侧立峰具险峻之势,张力十足。石表核桃皴、折带皴遍布,周身有明显次生风化皮,且石脉纵横,视觉效果千姿百态。山子整体轮廓起伏和缓,也增添了秀美之姿。
明早期 灵璧石山子
年代明早期
尺寸26×12×36 cm. (10 1/4×4 3/4×14 1/8 in.)
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浮磐山。宋人赞美灵璧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 此山子的黛色,颇有“秀润四时岚岗翠”的风采,整体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无孔穴,多块面,大刀阔斧,率性肆意,石纹深厚,纵横排列,如同山水画的皴擦。山子在青黑的皮色上泛着斑驳黄沁,彰显了历史气息。
明 太湖石横峰
年代明
尺寸25×7.5×11.5 cm. (9 7/8×2 1/2×4 1/2 in.)
横峰底平,无座而立,整体浅灰白皮,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天然孔洞,“漏”美尽显,表面凹凸不平,皴褶细节可观可赏,浑穆古朴。这种皱的特点使太湖石更为独特和迷人。 这种太湖石又称“弹子窝”,杜绾《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嵌空穿眼宛转险怪”、“纹理纵横笼络隐起”、“遍多坳坎”,便是此种,备受宋人推崇。 “嵌空穿眼宛转险怪。” ——杜绾《云林石谱》
明早期 “磬云山”灵璧石山子
年代明早期
尺寸22×7.5×20.5 cm. (8 5/8×2 1/2×8 1/8 in.)
《宿州州志》之〈壁石歌〉赞颂灵壁磬云石:“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壁玉”,足见该石击之有声,音韵悦耳。 此“磬云山”灵璧石山子,是一块拟山赏石,次生皮明显,内青黑而外沁黄,包浆厚重。整体三角形,稳定感强,右侧凹进,底、侧则线条起伏,增加了变化之姿。石表褶皱纵横,凝神目测,若崇山峻岭。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