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三首古诗词,从容辞夏,安然入秋

解忧诗词 2024-08-04 21:19:51

日月不相饶,流序忽惊秋。

季节的转换,总是在不知不觉中。

仿佛只是赏过几次荷花,听过几声蝉鸣,

夏的脚步渐行渐远,秋的身影翩然而至。

蘸一缕夏的明媚,借一抹秋的素净,

泼墨一季风华,素描半纸清欢。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陈文述《夏日杂诗》

陈文述这个诗人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他出生于乾隆年间,年少时便有诗名。

在参加杭州乡试时,因命题诗写得极好,得到了学政阮元的赏识。

可惜的是,后来屡试不第,止步举人。

他留下的诗歌不多,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便是这首《夏日杂诗》。

夏末的夜里,打开临水的窗户,躺在竹席上,感受着丝丝凉意,安然入睡。

半夜,一场细雨悄然而至。

一滴滴雨珠在荷叶上跳跃,滑落,仿佛是在迎接着秋日的到来。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种清凉不仅是物理上的降温,还有精神上的洗礼。

这种清新凉爽的感觉,一直从现实蔓延到了梦境中。

半城烟雨始入画,一笺素秋缓缓来。

夏日的余热还未退场,一场秋雨带来了新凉。

走在秋日陌上,携一缕西风,沐一场秋雨,落满身秋韵。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刘言史《立秋》

刘言史是中唐诗人,与孟郊、李贺皆有来往。

他曾凭一首《射鸭歌》,得到节度使王武俊的赏识。

王武俊曾上书推荐他做官,朝廷下诏任命他为枣强县令。

虽然他没去赴任,但后世还是依照惯例称呼他为“刘枣强”。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盛赞他的诗歌“百锻为字,千炼成句,真佳作也。”

就像这首《立秋》,虽只有短短20字,却仿佛千锤百炼,字字珠玑,极富情韵。

“流火”是指大火星向西流,意味着夏日的结束,秋日的到来。

“商飙”就是指秋风,古人用五音与方位还有四季搭配。

“商”对应的是西方,还有秋天。

从这一日的早晨开始,夏日的暑气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秋日的凉风。

天高云淡,季节的景色开始转换;微风吹过,树叶飘落,那是秋的声音。

诗人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立秋的景色。

只是通过“戒”、“惊”、“收”、“动”,这几个动词,便写出了季节流转的微妙变换,令人赞叹不已。

山河忽向晚,人间染秋色。

一夕之间,秋风生凉,落叶满阶。

站在时光的转角处,听流年的风轻轻吹过,看季节的叶渐渐零落。

送夏去,从容而行;迎秋来,随遇而安。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白居易《池上早秋》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所写,当时的他已55岁。

人至暮年,异乡为客,又逢清秋,心中难免悲凉。

诗歌首联从池塘写起。

夏末秋初,几场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秋水。

水面上,绿色的荷花与菱角,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接着颔联两句,画面又转到了北槛和东篱。

倚靠在北面的窗户边,可以感受到初秋的丝丝凉意;东边的篱笆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如果说前两联的初秋景物还算清新明丽,颈联却画面突变,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秋日里,露水凝结,树叶上挂满了露珠,蝉鸣也开始变得微弱。

微风吹过,露水风干,叶子簌簌飘落。

“懒”“衰”不仅是在描述初秋的自然景物,同时也在暗示诗人自己的身体。

不过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秋的情绪中,最后尾联开始安慰自己。

潘安在而立之年便生出白发,而自己已是知天命之年,身老体衰,不也是正常的吗?

又有什么可哀愁的呢?

季节交替,岁月流转,我们留不住风景,也无法挽回时光。

坦然面对季节的流转,花开不惊,叶落不伤。

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如此便好。

冉冉光阴逝水流,萧萧云物换新凉。

剪一缕秋风,吹散季节的浮躁;

沐一帘秋雨,洗去流年的尘埃。

在流转的光阴中,在清凉的景致里,从容辞夏,安然入秋。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 阅读:3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