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一首“黄昏词”,从开篇美到结尾,令人沉醉不已

解忧诗词 2024-08-02 20:11:58

翻译

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西湖显得格外美丽。

水边的池子里开满了鲜花,小洲上苹草茵茵。

水面宽阔,平静极了。

岸上行人早已离去,只有几只小船随意地停靠在那里。

空中的浮云渐渐消散,一轮明月从西南方升起。

倚靠在栏杆上,感受着微风带来的习习凉意。

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

沉浸在这样清爽的美景中,酒意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几分。

鉴赏

欧阳修曾在滁州任职,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也曾辗转于青州、蔡州等地,但最令他魂牵梦绕的还是颍州。

晚年闲居颍州期间,他时常流连西湖,或与友人相伴,而乘兴独往,清风明月,曲水流觞,好不潇洒。

他在此写下了一组《采桑子》。

无论是群芳过后,狼藉残红的暮春;还是荷花开后,红幢绿盖的夏日;

亦或是风清月白,一片琼田的深夜,他笔下的西湖总是那么令人心醉。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不言而喻。

这首《采桑子》以极其灵动潇洒的笔墨,描绘了从夕阳西下到月上中天的西湖美景,创造出一种幽静清爽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残霞夕照西湖好。”

古人写黄昏,总萦绕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但是欧阳修这里却一反常态。

一个“好”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后文的景色与情感皆由此而来。

“花坞(wù)苹汀(tīng)。”

“坞”是指中间高,四面低的地方,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围造的。

而“汀”是指水边的平地。

词人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夕阳残照下的西湖有多美丽。

只是拈出了“花坞”和“苹汀”这两个意象,引导读者去想象那鲜花烂漫,绿草如茵的景象。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前一句极言湖面之浩渺平静,置身其中,心胸随之开阔,心境随之平和。

后一句化用了韦应物的诗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再来看下半阕。

换头两句“西南月上浮云散”,写出了时间的流转。

同样这里,词人也没有大肆渲染素月流空的朗朗景象。

只是通过浮云消散,来侧面烘托天空的澄净,月色的温柔。

这样素净的画面与上半阕的淡笔素描一脉相承,可见词人用笔细腻。

“轩槛凉生”,由写景转入写人,同时也点明了地点。

此前种种景物,都是词人在轩槛中所见。

小小轩槛,仿佛一片净土,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心灵得以栖息。

“莲芰香清”,转为嗅觉描写。

莲花本就是高洁的象征,一个“清”字不仅写出了莲花和菱角的清香,也烘托了词人内心的清明澄净。

“水面风来酒面醒”,如果说还只是隐隐约约,侧面描写人,那么到了这里“人”便正式露面了。

喝得醉醺醺,仿佛完全沉浸在这片山光水色之中。

直到那一阵风,吹来了荷花的清香,带来了丝丝凉意,同时也让词人渐渐清醒。

至于清醒后的词人,是继续流连山水,还是踏上归途,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对于黄昏,孟浩然说“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赵令畤说“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然而欧阳修这里却说“残霞夕照西湖好”,全词围绕着“好”字,将太阳落山后的西湖美景描写得极具情韵。

既有视觉上的残霞夕照,花坞苹汀,云散月明,又有嗅觉上的莲香,触觉上的风凉。

从开篇美到结尾,令人沉醉不已。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 阅读: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