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领克900对比问界M9:安全、智能与豪华的错位较量

广外大街上 2025-04-18 20:27:00

最近在大型豪华SUV市场里,话题性比较强的就要属领克900与问界M9这两款车型了。作为后来者,领克900以33万元的起售价强势入局,直接对标50万级问界M9,这场"价格屠夫"与"技术标杆"的较量究竟孰优孰劣?经过一周的深度试驾体验,我们从市场定位、设计美学、座舱体验、智能科技、动力操控以及核心安全等全方位对比这两款车型,特别是剖析领克900如何通过"极致安全"与"三排平权"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价格策略上,问界M9坚持高端定位不妥协,2025款上市时仅提供28000元的新车权益;而领克900则通过丰富的配置梯度(4款车型)覆盖更广的价格带,特别是33万元的入门版,大幅降低了豪华大型SUV的准入门槛。值得注意的是,领克900的顶配43.5万元车型已配备三电机系统和全套智能驾驶硬件,而问界M9要达到类似智驾水平需选择56.98万元的顶配版本,价差高达13.48万元。

外观设计:家族语言的极致表达

问界M9

当领克900与问界M9并排停放时,两款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设计哲学,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设计师对品牌基因的不同诠释。作为各自品牌的旗舰SUV,它们都在努力平衡庞大车身与精致细节之间的关系,但实现路径却大相径庭。

领克900

领克900的前脸很有辨识度,近似全封闭式设计搭配下方粗壮的黑色饰板,延续了领克家族"都市对立美学"的设计语言,特别是那由10192颗LED灯珠组成的贯穿式交互灯带,支持32级灰度控制和自定义投影图案,夜间点亮效果堪称惊艳。这种主动交互数字像素科技灯光系统比同价位车型更加惊艳,让领克900在夜间成为一个视觉的焦点。

领克900

问界M9

侧面轮廓的对比同样有趣。问界M9长宽高分别为5230/1999/1800mm,轴距3110mm,采用流畅的车顶线条和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控制在0.26左右,体现出新能源车型对空气动力学的重视。领克900尺寸更为庞大,达到5240/1999/1810mm,轴距3160mm,比问界M9长了10cm,轴距也多出5cm。

领克900

领克900的车尾则更具层次感,方正的设计接近MPV风格,为第三排乘客和后备箱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间。尾灯组虽与问界M9同为贯穿式设计,但内部结构更为复杂,配合精致的领克LOGO和独特的下包围造型,营造出更强的立体感和辨识度。

问界M9

此外,两款车都配备了电动尾门,但领克900创新性地采用了"电动天地门"设计,其中地门承重能力达到300kg,非常适合户外露营等场景,这一实用设计在同级中并不多见。

内饰设计与豪华质感:科技感与实用主义的碰撞

领克900

坐进领克900和问界M9的车内,两款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座舱氛围,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设计风格上,更反映了两个品牌对"豪华智能座舱"的不同理解。通过一周的深度体验,我们发现这两款车在内饰设计、材质选择和人机交互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也反应出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偏好。

整体设计语言上,领克900采用了更为平衡的设计思路,配备了一块30英寸6K分辨率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同时保留了必要的物理按键和旋钮,如空调控制、驾驶模式选择等,在科技感与实用性之间取得了更好平衡。

问界M9

问界M9则延续了华为产品一贯的极简科技风,中控台几乎没有任何物理按键,所有功能都集成在15.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上;这种"去按键化"设计营造出清爽的视觉效果,但也需要用户花时间适应触控操作。两款车都采用了贯穿式空调出风口设计,但领克900的出风口造型更为立体,与中控台的融合也更加自然。

领克900

后排空间是这类大型SUV的重点。领克900全系标配6座布局(2+2+2布局),第二排座椅不仅支持550mm超长滑轨调节,还能180度旋转,进而与第三排形成一个面对面的"会议室模式",这种巧思设计在同级中还是挺少见的,极大拓展了车内空间的使用场景。

问界M9

问界M9提供5座和6座布局,6座版第二排为两个独立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和腿托功能。实际测量显示,领克900的第二排腿部空间比问界M9多出约50mm,这都得益于它更长的轴距(3160mm vs 3110mm);第三排空间方面,领克900支持125mm前后滑动,而问界M9的第三排则是一个固定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间的灵活性。

领克900

后备箱实用性对比还是挺明显的。在第三排立起的状态下,领克900因为更长的车身和可滑动的第三排座椅,后备箱空间更为充裕;当放倒第三排后,领克900可形成长达2米的平整空间,秒变"露营大床";问界M9的后备箱容积只有316L,常规纵深仅能容纳登机箱;虽然它的装载空间也很可观,但地台略有凸起,并不是很平整。

智舱系统:生态闭环与硬件堆砌的对决

在智能化已成为豪华车标配的今天,领克900与问界M9的车机系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依靠双高通8295座舱芯片和英伟达Thor智驾芯片的硬件堆砌实现功能上的大幅升级,后者则凭借华为鸿蒙生态构建无缝体验。经过深度体验,我们发现这两套系统各有优劣,适合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群体。

领克900

领克900采用Flyme Auto车机系统,集成DeepSeek大模型,支持苹果、华为、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互联,兼容性更广,但生态整合深度还在成长中;其优势在于更开放的应用生态和自定义能力,用户可根据喜好自由搭配界面布局和功能模块。

问界M9

问界M9则搭载鸿蒙智能座舱,与华为手机、手表、智能家居等设备无缝互联,形成强大的生态闭环;实际体验中,手机与车机的协同堪称无缝——导航信息自动流转、音乐播放无缝接续、甚至智能家居控制都能在车机上完成。这种深度整合对华为用户极具吸引力,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就是非华为的设备没办法享受到完整的生态体验,而且部分用户反馈说,系统会偶发断连的情况。

动力与驾驶体验:传统底蕴与科技创新的较量

踩下领克900和问界M9的油门踏板,两款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动力性格,这种差异不仅源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反映了两个品牌对"豪华驾驶体验"的不同理解。经过多种路况的对比试驾,我们发现这两套动力系统各有特色。

领克900

动力总成的技术路线上,领克900与问界M9从一开始就分道扬镳。领克900全系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提供1.5T+双电机(系统总功率530kW)、2.0T+双电机(540kW)及2.0T+三电机(650kW)三种组合,全系匹配3挡DHT混动专用变速箱。这种多档位混动结构在高速巡航时能有效降低发动机转速,提升燃油经济性。

我们试驾的2.0T三电机顶配版本,系统综合功率达650kW,官方0-100km/h加速仅4.3秒,实际体验中动力输出迅猛且线性,完全不像一台重量超过2.8吨(2820kg)的大型SUV。

问界M9

问界M9则采用增程式电动系统,1.5T增程器+单电机组合更依赖电机驱动;2025款换装了新一代1.5T增程器,最大功率提升至118kW,热效率达44.8%。其动力输出特性更为接近纯电动车,平顺而静谧,但高速再加速能力可不是它的强项。

领克900

续航能力方面,领克900的CLTC纯电续航可以达到280公里,综合续航能达1443公里;问界M9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290km,综合续航1474km,两者旗鼓相当。充电效率上,领克900支持17分钟快充,而问界M9的充电速度相对常规一些了;对于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而言,两款车的纯电续航都足以覆盖日常通勤;而长途出行时,领克900的混动系统有着更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领克900

两车在底盘调校风格方面有很大不同。领克900搭载同级少见的闭式双腔空气悬挂,配合Super AI数字底盘,可实现车身高度和阻尼的实时调节。在实际体验中,这套悬挂系统对大小震动的过滤都相当到位,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支撑性,高速过弯时侧倾控制出色。

问界M9

问界M9则采用华为途灵平台,配备全铝合金底盘和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调校更偏向于舒适,对路面颠簸的吸收更为彻底,但激烈驾驶时车身晃动稍明显。两款车都提供悬挂高度调节,但领克900的调节范围更广。

结语: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时代,领克900与问界M9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豪华路径,它们的同台竞技不仅丰富了消费者选择,更推动了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进程。无论选择哪款,都将是理性价值观的胜利,都将获得物有所值的豪华体验。

0 阅读:30

广外大街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