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首七言律诗,您能看出描述的是何种场景和赞颂何种精神的吗?
怒涛席卷万宁滩,幸有白衣拯海难。
敢向沉浮争性命,善知进退挽狂澜。
几番搏击存亡险,一举抓回母女安。
华夏军人真本色,身兼智勇创奇观。
这是我刚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您看得出高度凝练评价的是春节期间哪一热点事件了吗?

这首诗是描述的是,1月30日即大年初二,发生在海南省万宁县海滩的白衣小哥退伍军人林佳泰见义勇为,智救被卷入大浪中的一对母女的感人事件,并对林嘉泰见义勇为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颂。
写完这首七律之后,我突发奇想:春节期间被各大官媒和各路自媒体炒作的非常火爆的DeepSeek,据说无所不能,神乎其神,是不是让它就同样的事件、押同样韵部,创作一首七言律诗,并且与我的拙作一比高下呢?
于是我打开电脑版的DeepSeek,在对话框里输入我的指令:
“请就以下事件,写一首七言律诗,要求:1、用平水韵十四寒韵;2、要有画面感和动态感;3、赞颂见义勇为的精神。”
然后,我将该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也复制粘贴到对话框里。
这是我这个一直自信AI永远超越不了我的文字创作的人,第一次使用DeepSeek,也让我第一次体验了什么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只见DeepSeek思索了大约30秒,在对话框里,赫然出现了一首《七律·赞万宁白小哥林佳泰》,诗云:
万宁潮涌海滩寒,母女沉浮巨浪湍。
白影飞身冲险境,赤心竭力挽狂澜。
军人本色危时现,勇士高风义举叹。
嘉奖慰劳颁证书,佳泰事迹众钦观。
就创作时间的长短而言,DeepSeek真是遥遥领先,完胜于我。我构思吟咏,推敲斟酌,反复修改,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出了一首七言律诗,DeepSeek却只用了短短30秒。这速度,恐怕也让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的三国时期的才高八斗的曹植曹子建都要甘拜下风了!
让我更惊奇的是,DeepSeek对平水韵的“十四寒”,把握的也非常精准。押韵的“寒”“湍”“澜”“叹”“观”这五个字,都是出自平水韵“十四寒”韵部,没有出韵。更神奇的是,用“澜”“观”这两个韵字,它居然和我想到一起去了;连押韵的地方,第四句尾和第八句尾,都完全吻合!
我将DeepSeek写的这首七言律诗输入相关的检测工具中,更让我大吃一惊!除了尾联的“书”“泰”这两个字外,前三联的平仄、对仗,完全符合七言律诗与平水韵的要求,可谓合辙押韵,严丝合缝。
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DeepSeek写的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白影飞身冲险境,赤心竭力挽狂澜”,对仗非常工整,大概超越了如今大学中文系的很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请看:“白”对“赤”,这是色彩相对;“影”对“心”,“飞身”对“竭力”;“冲”对“挽”,这是动作相对;“险境”对“狂澜”。真可谓天作之对!
我惊叹欣赏了一番,当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之后,却发现DeepSeek写得这两句“妙对”,有点问题。
“白影飞身冲陷阱,赤心竭力挽狂澜。”您觉得这两句的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虽然诗分两句,却描写的是同一个情景,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白影”与“赤心”,描写的是同一个人,即白衣小哥林佳泰。这两句中的“险境”就是“狂澜”,“狂澜”就是“险境”。而“冲”和“挽”这两个动词彰显的是白衣小哥的同一个品质:勇敢无畏。因此,DeepSeek写的这两句,看似对仗工整,实则内容空洞,词藻堆砌,颇有些南北朝时期南朝骈体文的为后世所诟病的“遗风”。

如果将我写的七言律诗的颔联与DeepSeek写的颔联做一番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我写的颔联是:“敢向沉浮争性命,善知进退挽狂澜。”上句和下句描述的情景不同,传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
“沉浮”,既指波浪的澎湃起伏,更指落水的母女特别是后来救上来的小女孩,随着恶浪汹涌,沉浮不定。“进退”,侧重于表现白衣小哥斗大浪、救生命时,很有章法,进退自如。
“敢向”与“善知”含义是很微妙的。从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救人视频来看,白衣小哥绝不是逞一时之勇,“暴虎冯河”式的蛮干。看得出,他谙熟来势凶猛的海浪的习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力挽狂澜有方法,救人性命讲策略,因而避免了人没有救起反而自己被大浪吞噬的悲剧,成功救回了母女,而又保全了自身。因此,我在诗的最后一句用“身兼智勇”点明了这一主题。
反观DeepSeek写的这首七言律诗,它只单一的描述和赞扬了白衣小哥的勇敢无畏,没有看到白衣小哥机智的一面。可见它对我所提供的材料的分析,未能深入到本质,还是很表面和肤浅。这也许是AI不能超越人类智慧的地方!
细细推敲斟酌DeepSeek写得这首赞扬白衣小哥见义勇为的七言律诗,如果说前四句颇有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后四句在我看来败笔颇多。
试看DeepSeek写得颈联,也就是第五、六句:“军人本色危时现,勇士高风义举叹。”这一联,犯了跟颔联同样的毛病,就是把同一个意思分成两句写,堆砌词藻,貌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这两句中的“军人本色”就是“勇士高风”,“勇士高风”也就是“军人本色”,写的是同一个人,意象重复。从对仗上来说,“危时”对“义举”,非常牵强。而“义举叹”搭配不当,含义晦涩,让人不明觉厉。

再看DeepSeek写得尾联:“嘉奖慰劳颁证书,佳泰事迹众钦观。”更像是广告词、宣传语和喊口号。在惜字如金的全篇仅仅56个字的七言律诗中,DeepSeek竟然用14个字唱这样苍白无力的高调,难免有硬凑字数之嫌。在我看来,最后的这两句完全是画蛇添足。要表达对林佳泰的赞美之情,用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即可,如我写的七言律诗的最后一句中的“身兼智勇”四字足矣!
DeepSeek的写的这首《七律·赞万宁白小哥林佳泰》,在格律上还有两个硬伤,就是尾联的“书”“泰”二字。无论是在平水韵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书”是平声,“泰”是仄声。DeepSeek在必须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而在必须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无视出律,显得很“暴力”,明显是为了凑字数、“交作业”。
还有一个细节,足以反映DeepSeek分析材料和写作是多么的机械呆板!这便是首句押韵的“寒”字。
我在对话框里提出的要求中有一条:“用平水韵十四寒韵。”写过格律诗的人都知道,“十四寒”只是对韵部的命名,写诗时用该韵部里的字押韵即可,并不一定必须要用“寒”字。
很显然,DeepSeek对这条指令理解错了,它在首句就用了“寒”字押韵:“万宁潮涌海滩寒。”
事实上,春节期间,四季如春的海南省万宁海滩,不可能像北方的冬天一样寒冷。这从互联网上传播的视频中的游客们的衣着就就可以看出。如果说万宁海滩是寒冷的,游客肯定不会在沙滩上和海水中嬉戏;那么,母女落水、白衣小哥救人这样的事压根儿就不会发生。因此,从逻辑上讲,用“寒”字是非常不通的!
常言道:“文章是自己的好。”作为写诗的人,一般也会自以为自己的诗写的好。至于为什么我自信我的这首七言律诗比DeepSeek写的好呢?我在这里就不“王婆卖瓜”了!总之,我有一个感觉,DeepSeek代替我创作七言律诗,甚至超越我,从目前来看,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