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好习惯,让你远离心梗、脑梗、脑出血!心脏科医生全都告诉你

诗槐聊健康 2025-03-08 09:08:48

老孙,今年66岁,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北老汉。退休前,他在乡镇供销社当了40年的售货员,站柜台、搬货、算账,手脚麻利得很。那时候,他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晚上还爱熬夜打麻将,觉得“硬汉就得有点派头”。退休后,老孙日子慢下来,可这老习惯没改。每天早上,他抽一口烟提神,中午喝二两白酒,晚上搓麻将到半夜,老伴儿小杨瞧见,没少唠叨:“老孙,你这日子过得跟不要命似的!”

可最近,老孙真吓了一跳。那天,他打完麻将回家,半路上胸口突然闷得像压了块石头,喘不上气,腿软得差点摔倒。他捂着胸口回了家,小杨急了:“老孙,你这是咋了?去医院吧!”老孙摆手:“没事,歇歇就好了。”可第二天早上,他头晕得站不稳,小杨硬拉着他去了医院。心内科的张医生一检查,严肃地说:“老孙,你这可能是心梗前兆,再拖就晚了!”

这场“心跳惊魂”,让老孙开始怀疑:自己这生活方式,咋就招来了心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孙的故事,顺便说说心脏科医生教的10个好习惯,咋能让中老年人远离心梗、脑梗、脑出血。

老孙的供销岁月与健康账单

老孙,66岁,是个典型的河北老实人。年轻时,他在供销社干活,一天站八九个小时,扛50斤面袋跟玩儿似的。饭量大,一顿能吃四个大馒头,咸菜、肥肉是“标配”,烟酒更是“调味剂”。那时候,他觉得自己身体棒,从不喊累,同事都叫他“铁孙”。退休后,他爱上了麻将,晚上不打到12点不罢休,烟酒照旧,觉得“日子得有点乐子”。

老孙身体底子硬,可也有“大账单”。五年前查出高血压,医生让他戒烟限酒,他嘴上答应,可烟抽得更凶。还有点高血脂,血稠得像粥,医生叮嘱少油多动,他不当回事儿,觉得“岁数大了都这样”。老伴儿小杨,64岁,是个细心人。她以前在村里当过妇女主任,退休后管着家里的吃喝,见老孙作息没规律,没少唠叨:“你这心,早晚得出问题!”老孙总笑她:“我这身子骨,能有啥事?”

这次胸闷头晕,老孙慌了。他跟小杨去了医院,张医生的话让他出了一身冷汗:“你这习惯不改,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找上门!”

心梗、脑梗、脑出血:中老年人的“三大杀手”

张医生接过老孙的检查单,看了看,说:“老孙啊,你这胸闷头晕,是血管在喊救命。”老孙一愣:“啥意思?我不就好好的?”张医生严肃起来:“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是血管堵了闹的,你这生活方式,正往坑里跳。”

心梗,是心脏血管堵死,心肌缺血坏死;脑梗,是脑血管堵塞,脑细胞饿死;脑出血,是血管爆裂,血淹脑子。中老年人血管老化,50岁以上,这仨“杀手”发病率飙升。张医生说:“老孙,你这年纪,血管脆了,血稠了,再不改习惯,后果你扛不住。”老孙瞪大眼:“那咋办?有啥招儿?”张医生笑:“我教你10个好习惯,保你远离这仨祸害。”

习惯一:戒烟限酒,心血管松口气

张医生问:“老孙,你一天抽几根烟?”老孙不好意思地说:“一包吧,酒二两。”张医生叹气:“这得改!”

戒烟限酒,是血管的“救命符”。烟里的尼古丁让血管缩,酒精推高血压,老孙这烟酒双管齐下,动脉硬化加速。张医生说:“每天一包烟,心梗风险高50%,二两酒,脑出血增30%。”老孙吓一跳:“我还以为抽烟提神呢!”张医生叮嘱:“烟戒了,酒每周一两,心血管不慌。”

习惯二:早睡早起,大脑不累

老孙又说:“我晚上打麻将,睡得晚。”张医生皱眉:“这伤脑!”

早睡早起,让大脑修补。11点到2点,脑子排毒,老孙熬到半夜,β-淀粉样蛋白堆积,脑血管堵。张医生讲:“睡少于6小时,脑梗风险涨20%。”老孙挠头:“我这麻将瘾,得戒了?”

习惯三:多走少坐,血不稠

张医生问:“老孙,你一天走几步?”老孙想想:“几百步吧,坐得多。”张医生拍桌子:“动起来!”

多走少坐,血流畅通。老孙坐麻将桌,血稠得像胶,血管堵。张医生说:“每天走5000步,血栓少30%,心脑没事。”老孙点头:“我以后多遛弯儿!”

习惯四:少油少盐,心不堵

小杨插话:“老孙爱吃肥肉咸菜。”张医生严肃起来:“这得改!”

少油少盐,血管不硬。老孙吃油腻咸重,胆固醇高,血压飙。张医生说:“每天盐超6克,脑出血风险增25%。”老孙后悔:“我这嘴,得管住!”

习惯五:多吃蔬果,血管软

张医生问:“老孙,你吃菜多不?”老孙笑:“肉多,菜少。”张医生摇头:“反过来!”

多吃蔬果,血管有弹性。蔬菜水果有纤维、抗氧化物,老孙缺这个,血管硬。张医生说:“每天300克菜,心梗风险降20%。”

老孙乐了:“那我以后多吃点青菜!”张医生点头:“对,菠菜、苹果,血管爱这个。”老孙以前觉得肉香菜淡,可张医生说,蔬果里的维生素C和钾能软化血管,降胆固醇。老孙这年纪,血管硬化早开始了,多吃点绿的红的,能让血流通畅,心脑少受罪。他拍拍胸脯:“行,我听你的!”

习惯六:控制体重,心不累

张医生瞅了老孙一眼:“老孙,你这肚子圆了吧?”老孙不好意思地摸摸腰:“退休后胖了十斤。”张医生皱眉:“这得减!”

控制体重,是心脏的“减负剂”。老孙胖了,脂肪压心脏,血脂高,血管窄。张医生说:“超重10斤,心梗风险增15%,脑梗高20%。”老孙这高血压高血脂,胖是“帮凶”。老孙吓得一哆嗦:“我这啤酒肚,得管管了!”张医生叮嘱:“少吃一口,迈开腿,心不累。”

习惯七:喝够水,血不黏

小杨插话:“老孙老不喝水,光喝酒。”张医生笑:“这可不行!”

喝够水,让血不黏。老孙一天水少酒多,血稠得像粥,血管堵得慌。张医生说:“每天1500毫升水,血栓风险降25%。”中老年人代谢慢,水不够,血流不动,心脑喊渴。老孙挠头:“我还以为酒顶水呢!”张医生说:“酒是祸,水是宝,喝对了脑子好。”

习惯八:定期体检,早知早防

张医生问:“老孙,你多久查一次身体?”老孙想想:“五年了吧,懒得去。”张医生拍桌子:“这得改!”

定期体检,是心脑的“预警器”。老孙五年不查,血压血脂飙天也不知道。张医生讲了个例子:“有个患者,不体检,脑梗来了才后悔。”数据说,每年查一次,心梗早发现率高50%。老孙点头:“我以后每年查,省得吓一跳!”

习惯九:心情舒畅,血管不绷

小杨说:“老孙打麻将老生气。”张医生严肃起来:“这伤心!”

心情舒畅,血管不堵。老孙输牌急眼,血压蹭蹭涨,血管硬。张医生说:“生气一次,脑出血风险增10%,长期憋气,心梗也来。”中老年人情绪得稳,血管才松。老孙叹气:“我这脾气,得改改了!”张医生笑:“乐观点,心脑谢谢你。”

习惯十:遵医嘱吃药,别偷懒

张医生问:“老孙,你吃降压药不?”老孙不好意思:“吃吃停停,嫌麻烦。”张医生瞪眼:“这可不行!”

遵医嘱吃药,是心脑的“保护伞”。老孙血压高,药不吃,血管爆的风险大。张医生说:“漏一天药,脑出血风险高20%,心梗也近。”老孙这年纪,药是命根子,不能偷懒。老孙后悔:“我还以为没事呢!”张医生叮嘱:“药按时吃,心脑不慌。”

好习惯的医学真相

张医生的10个习惯,有数据撑腰。

戒烟限酒,《柳叶刀》说,戒烟一年,心梗风险降50%,限酒每周一两,脑出血减30%。

早睡早起,睡6-8小时,脑梗风险降20%。

多走少坐,5000步/天,血栓少30%。

少油少盐,盐控6克,脑出血降25%。

多吃蔬果,300克菜,心梗减20%。

控制体重,减重5斤,心梗风险降15%。

喝够水,1500毫升,血栓减25%。

定期体检,每年查,心梗早知50%。

心情舒畅,压力减,脑出血降10%。

吃药不停,遵医嘱,脑出血减20%。

老孙这胸闷头晕,烟酒熬夜全有份。张医生说:“这10个习惯养成,心脑能多活10年。”

老孙的“生活革命”:从惊魂到安心

出了医院,老孙跟小杨回了家。小杨把烟酒扔了,麻将桌收了,老孙老实喝了杯白水。他嘀咕:“这日子没味儿啊!”小杨瞪他:“命重要还是味儿重要?”老孙没吭声,晚上10点上了床。

几天后,他早起遛弯儿,烟瘾忍住了,中午吃清淡,晚上喝水不喝酒。半个月后,复查血压稳了,头不晕了。张医生拍拍他:“老孙,你这心脑救回来了!”老孙乐了:“看来好习惯,真不是白养的!”一个月后,老孙改了老毛病。早睡早起,走路5000步,菜多肉少,心情也好。他跟小杨说:“这心啊,比我还金贵,得伺候好。”小杨笑:“你明白了,咱俩还能多搓几年麻将——不熬夜的!”

给中老年朋友的生活建议

老孙这“心跳惊魂”,不少朋友有共鸣。50岁以上,心脑不比年轻时,这10个习惯得养:

戒烟限酒:心血管轻松。早睡早起:大脑不累。多走少坐:血流通畅。少油少盐:心不堵。多吃蔬果:血管软。控制体重:心不累。喝够水:血不黏。定期体检:早知早防。心情舒畅:血管不绷。遵医嘱吃药:心脑不慌。小习惯,大健康。老孙行,你也行!

习惯里的健康密码

那天傍晚,老孙在院子里散步。胸不闷了,头不晕了,他乐呵呵地说:“这心脑啊,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有讲究。”小杨笑:“对啦,你这老河北,总算明白啥叫养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这仨“杀手”不怕,10个好习惯就能挡住。老孙听懂了这个理儿,中老年朋友们也记住了吗?习惯养对了,心脑才能舒舒服服过下去!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021).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柳叶刀·心脏病学》. (2019). “生活方式与心梗风险的关系”.中国卒中学会. (2020).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2018). “健康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1 阅读: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