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不敬,周总理怒下令:把乔冠华给我叫过来

醉卧桃花笑红尘深处 2025-04-07 14:56:08

1953年的某一天,平时总是和和气气的周总理突然严厉地说:“快去把乔冠华叫来见我!”

等乔冠华一到,周总理绷着脸瞪着他,厉声问道:“你对李克农说了些什么?”周总理那严厉的话,吓得乔冠华在当场浑身发抖,一句话也不敢说。

李克农和乔冠华,都是我们国家外交领域里特别出色的两位能人。

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李克农就成了党和军队情报保卫方面非常出色的领头人和指挥者。他历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一建立,李克农就被派去做了外交部副部长。

中国志愿军跑到朝鲜去打仗,在特别难的环境下,多次把敌人的威风给打下去,也让敌人想快点打完仗的美梦完全破灭了。

从1951年夏天开始,打仗的两边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和平谈判。

李克农和乔冠华,是我们国家派去谈判的两位使者。

1951年6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叫来了李克农,对他说:“我挑中你了,得你去开城主持大局。外交部会组个团队,乔冠华也会去,还有军队的人也会参与进来。”

这时候的李克农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还是毅然接下了重担,马上着手准备前往朝鲜的相关事情。

7月初,李克农带领着中国代表团,还有他的得力助手乔冠华当顾问,一起动身去朝鲜,参与朝鲜的停战协商。

到了朝鲜,李克农和乔冠华等人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热情欢迎。

中朝代表团的头儿是李克农,乔冠华帮他一起打理事务。大家不叫李克农的名字,而是叫他“队长”,乔冠华呢,大家叫他“指导员”。

7月份,中朝两方的代表团队急匆匆地赶到了谈判地点,那个地儿在朝鲜开城市区的西北边,大约两公里远的高丽里广文洞,叫来凤庄的地方。

中朝两边的代表团分成了三组。第一组是直接上台谈判的,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邓华和朝鲜人民军的南日。第二组是中间传话的,乔冠华、柴成文他们就在这一组。最关键的是第三组,他们是躲在幕后指挥的大佬,李克农就是这组的头儿,他负责带着大家谈判,并且随时把谈判的进展告诉毛主席、金日成这些大领导。

就这样,李克农在幕后指挥,很少亲自坐到谈判桌前,但他智谋过人,总能想出好办法应对,让对方的谈判代表不禁多次感叹,在中朝谈判团队里,肯定有个“幕后高手”,指的就是李克农。

乔冠华在幕后工作,和李克农配合得很紧密;而邓华则在前线与敌人斗智斗勇。虽然李克农和乔冠华合作挺顺畅,但乔冠华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儿。

他觉得,自己干了大头的工作,可那个不怎么露面的李克农却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这让乔冠华心里挺不痛快的。

1953年中秋那天,乔冠华喝高了,最后实在憋不住,就发了火。

那天他心情特别好,喝了不少酒,醉得不行的他心里的话再也憋不住了,当众就把两个酒杯给摔了,还气呼呼地嚷嚷起来:“在朝鲜,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我跑的,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忙活,老头子就只顾着在后面当老大。”

他说的那个“老头子”,其实就是指李克农。

这事儿没多久就让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平时总是和和气气的,可乔冠华这样的念头,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周总理立刻吩咐道:“快去把乔冠华叫来!”乔冠华一到,周总理就板着脸问他:“你是不是讲了李克农的坏话?”

乔冠华知道自己没理,就不敢再出声了。周总理责备他说:“怎么不敢说了?我看你越来越没分寸了,‘老头子’也是你能叫的吗?你这样没轻没重,怎么能做好一个外交官呢?”

周总理让乔冠华去给李克农道个歉,还要他写一份认真的检讨书。

乔冠华从周总理那儿回来后,立刻就写了份检讨,第二天他自己上门去找李克农,诚恳地说:“李克农同志,真抱歉,我那天说的话太不应该了,我承认错误。”

李克农没有责怪他,而且,作为老前辈,李克农还真心实意地给乔冠华提了个醒:“乔冠华啊,你心气儿太高了,不太瞧得上别人。要是不改改,以后恐怕会栽大跟头。我和周总理都很看重你,希望你能在这条道上走得更顺、更远,你懂了没?”

两个人开始掏心掏肺地交谈,李克农诚恳地说:“你要能真心悔改,我这顿骂就算没白受。”乔冠华当时觉得有点尴尬,但他也深深体会到了周总理和李克农对他的期望。

这次事后,乔冠华和李克农反而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真心实意地相处。

其实,在朝鲜战争那会儿,李克农拖着生病的身体,干了不少事情。

他老是呆在中朝代表团的帐篷里,不停地抽着烟,眉头拧成一团,想得入神,然后不紧不慢地给出一条又一条新的指示。

他的身体状况曾变得十分糟糕,有一回正在开会时,李克农猛然间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把在场的人都吓得不轻,经过连忙的急救,李克农终于恢复了意识。

李克农晕倒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党中央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就商量着换了个人,让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顶替李克农的工作,同时让李克农赶紧回国养病休息。

伍修权前往朝鲜后,李克农却坚决不去,他重申道:“打仗的时候不能换指挥官。”

为了谈判任务,李克农硬撑着生病的身体好长时间。在朝鲜战场上,子弹炮弹到处飞,李克农好几次都差点遇上危险,好在最后都平安无事。他回国后还开玩笑说:“差点儿就带着辫子去见马克思喽。”

很明显,李克农在谈判上花费的精力和乔冠华相比,一点也不少。

1953年7月27日,经过代表团的拼力争取,打仗的两边终于在朝鲜停火协议上画了押,这场打了快三年的抗美援朝大战也就此落下帷幕。

回国后,李克农就当上了中共中央调查部的部长,乔冠华呢,也一步步做到了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位,他们俩都挑起了很重的担子。

1962年的时候,李克农去世了,这让乔冠华心里特别难过。

在李克农去世两年之后,乔冠华接过了外交部副部长的担子,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出力。

0 阅读: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