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万种风流却历尽千般沧桑。
这位被称为“帝王收割机”的萧皇后,传言一生六次婚姻,总伴君王之侧。
或许命中注定的桃花劫,让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传奇,以至后世也对她有诸多误解。
萧皇后,西梁国都江陵人。
她出身显赫,乃孝明帝萧岿之女。
567年二月,萧氏呱呱坠地。
那时候,江南地区有一种说法:二月出生的女婴,是为不祥。
萧岿两度占卜,皆得“灾星”之兆,无奈之下,只得将她托付给远房兄弟萧岌抚养。
数载过去,萧岌夫妇离世,萧氏遂又流离辗转,寄身亲戚张轲家中。
张轲虽家境贫寒,却对萧氏视如己出,悉心栽培。
夫妇俩在劳作之余,亲自教导她读书习字。
萧氏女自幼聪慧过人,凡所览者,过目即能成诵,一点即透,实乃天赋异禀的才女。
时值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为次子杨广物色佳偶,几番筛选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直至遇见了萧氏。
萧氏不仅姿容绝世,温婉动人,且与杨广八字相合,堪称天作之合。
于是,历经坎坷的萧氏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被册封为杨广王妃。
彼时,名震天下的相士袁天罡曾仔细推算过萧氏的生辰八字。
袁天罡对其贵不可言的相貌惊叹不已,预言其“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而此后,萧皇后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也的确印证了这一预言。
婚后,杨广与萧氏举案齐眉。
萧氏不仅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加之袁天罡的预言,更让杨广对其宠爱有加。
杨广此人心机深沉,擅长察言观色。
他见父皇母后崇尚节俭、励精图治,便投其所好,逐步赢得信任。
最终废黜太子杨勇,登上太子之位,萧氏亦随之晋为太子妃。
母后去世后,杨广更是趁机弑父篡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隋皇帝的宝座。
随着杨广登基,萧妃被册封皇后,袁天罡昔日“母仪天下”之预言应验。
此时的隋炀帝杨广权倾天下,再无束缚,纵欲无度的本性也就暴露无遗。
他颁布诏令,广征天下美女。
又不惜重金,召集能工巧匠,搜集珍稀木材与奇石,大兴土木,扩建东都洛阳宫及西苑十六院。
随后,他又下令开凿大运河,携众多佳丽,声势浩大地巡游江南。
隋炀帝南巡之时,运河之上,龙舟相接,迤逦二百余里,蔚成奇观;
岸旁铁骑环卫,旌旗猎猎,蔽空掩日,威仪赫赫。
龙舟之上,摇橹曳纤者,皆为妙龄宫女,其腰肢轻摆,风姿绰约,秀色可餐;
至于宫女晨昏洗漱之余,脂粉之香随水漂流,竟致运河香气四溢,达数月之久。
然而此等奢靡享乐的背后,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挥霍百姓血汗,一时民怨四起。
萧皇后目睹帝王失德,荒淫无度,屡谏无果,遂作《述志赋》以寄寓劝诫与期望。
此赋四百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她不慕奢华、居安思危、尊道明善的志向。
这样一篇在艰难时局中如履薄冰的自我辩白,其精炼的文辞、高洁的心志,都可见萧皇后是个德才兼备的女子。
然而,在暴政横行、道德沦丧的炀帝时代,她的追求难以实现。
隋炀帝对萧皇后的劝谏置若罔闻,忠臣进谏亦惨遭杀戮。
他依旧我行我素,淫乱暴虐,挥霍无度,致使民不聊生,反叛四起,朝野动荡不安。
终于,在他第三次南巡江都之时,李渊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宇文化及与其兄宇文智及亦在扬州举兵反叛,攻入炀帝行宫,终结了杨广的性命。
隋炀帝虽殒,但隋朝正统之余威尚存。
萧皇后凭借“先帝皇后”的身份,拥有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这也是她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
起初,她被弑君的叛将宇文化及等人挟持,被迫颁发诏令,拥立秦王杨浩为帝。
野史有载,萧皇后落于宇文化及之手后,便自皇后之尊沦为其侧室。
恰此时,窦建德于中原举兵,其势如猛虎下山,直逼江都。
宇文化及屡战屡挫,最终遁守魏县,自封许帝,立萧皇后为淑妃。
然而好景不长,魏县被窦建德攻破后,他们又再次逃往聊城。
窦建德一路穷追猛打,聊城终陷其手,宇文化及也命丧黄泉。
此时距隋炀帝之死尚不足一年,萧皇后又落入了窦建德之手。
与此同时,远嫁突厥的隋宗室女义城公主,惊闻这一消息。
隋文帝时期,义城公主下嫁突厥,先后嫁给四位可汗。
虽身处异域多年,但她心系故国之情从未消减。
得知隋炀帝遇难,萧皇后与皇孙被囚,义城公主立刻向处罗可汗请求援手。
可汗随即挥兵南下,迅速将萧皇后救回突厥。
据说,处罗可汗被萧皇后的神韵风采所倾倒,于是对她百般宠爱。
萧皇后无奈之下,成为了突厥可汗的爱妃。
处罗可汗去世后,颉利可汗继位,萧皇后遵突厥旧例,又成了颉利可汗的妃子。
但这不过是野史传闻,而实际上,萧皇后在突厥应是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
毕竟当时的义城公主,凭借其尊贵的身份与高超的政治手腕,在突厥宫廷中地位稳固。
她初嫁之时,正值隋与突厥友好交往之际,因此受到了比一般和亲公主更多的礼遇。
萧皇后在突厥期间,义城公主权势显赫,足以影响可汗的废立。
据《新唐书》记载,萧皇后抵达突厥后,处罗可汗与义城公主立隋炀帝的孙子政道为隋王,奉萧皇后为主。
同时,将流落突厥的隋人归附于此,行隋朝历法,置百官,定居定襄。
这些“华人”中,不乏隋炀帝遇难后流离失所的隋朝贵族。
于是,定襄城逐渐构建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塞外宫廷,仿佛是中原王朝宫廷的缩影。
这位命途多舛、历经坎坷的萧皇后,就这样在突厥度过了十多个春秋。
及至唐贞观四年,唐太宗大破突厥,礼遇萧皇后,将其迎回长安。
至于唐太宗与萧皇后的种种传闻,亦不过是无稽之谈。
公元647年,萧皇后离世,寿八十一载,与隋炀帝合葬。
[1]王莹雪.历史、小说、电视剧中的萧皇后形象[J].电影文学,2014,(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