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东西。"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用短暂而丰盈的52年人生,给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答案。
30余载扎根基层,他兴修水库、扶困助弱,被当地群众称为"浦江人最质朴的儿子"、"泥土干部";为推广上山文化,他四处奔走,竭力研究宣传,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五水共治"、"千万工程"、共同富裕的征途上,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2022年9月20日,这位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典型,这位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这片热土。
不可多得的"泥土干部"
"再得罪人,也要干!"2013年底,浙江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其时,家庭作坊遍布,污水废渣直排的浦江县河道,多数已沦为"牛奶河"、"垃圾河"。临危受命担任浦江县水晶产业提升暨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徐利民,掀起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环保攻坚战。连夜追溯排污口、整治窨井,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正是凭借这股韧劲和拼劲儿,他带领团队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如今,昔日污浊的河道碧波荡漾,成了百姓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正如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赞叹的那样:"这是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模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解决山区群众的饮水难题,时任虞宅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的徐利民,带头筹资,在两年内建成深清源水库,彻底解决了全乡1万多人口的饮用水问题。为选址,他和同事爬遍了虞宅的大山,渴了就喝口山泉水,晒得黝黑瘦削,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农民干部"。
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建"民情暖哨"网络平台,搭建干群连心桥;将农村"红色台门里"自治模式引入城市社区,打造邻里守望互助的温馨港湾;创新"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当好群众的"代办员"和"服务员"
泥土,孕育希望;热血,铸就忠诚。徐利民无愧是一位"由群众口碑树起、最后又安息在人民心中"的"泥土干部"。
不辞辛苦的"文化人"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作为地方宣传部长,徐利民深知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上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山'就是我为之燃烧的所在!"对上山文化,徐利民有一种"一刻也等不起"的紧迫感。
从一无所知到如数家珍,为了学习研究上山文化,他办公室里堆满了考古类书籍,动笔写下几十篇相关文章,成了"半个专家"。即使病重期间,手术前夕,他还在电话中联系专家来浦江指导申遗工作。
一次次穿梭于各地,只为争取更多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徐利民和同志们的努力下,上山文化内容被编入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上山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这些"高光时刻",为上山申遗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等在浦江发布重磅成果,进一步确认了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而促成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已长眠于此。正如他生前所言:"功成不必在我,奋斗必定有我。"这位誓言要为上山贡献"后半生"的文化人,生命的最后一程,依然在为心中的这盏明灯而奔走。
永远奋斗的"追梦人"
从农村到城市,从乡镇干部到县委领导,扎根基层30余年的徐利民一直冲在干事创业第一线。在他看来,"只有将组织交代的工作做到极致,才能回馈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
落实"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他带头出击,掀起环保整治风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他精准发力,探索出"旅游+物联网+农业+创客"的美丽经济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他凝心聚力,以"鼓与呼"的宣传工作为全县干部群众加油鼓劲儿……
"他是一个有情怀、敢担当、善作为的追梦人。"同事们这样评价徐利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徐利民不懈奋斗的方向。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研究推广上山文化上,只为"让五千年中华文明在上山遗址重光绽放"。山高水阔,前路漫漫。但对徐利民而言,"想干事、能干成事的激情和干劲儿"永远不能消退。
"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离开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事迹风范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各地干部群众纷纷缅怀和学习他。
人,为什么而燃烧?徐利民用52岁的短暂人生,将利民之心践行于利民之行,完成了一份无悔的答卷。奋斗不息、砥砺前行,是对这位新时代奋斗者最好的告慰。
最后小编想说:徐利民的感人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备受鼓舞。他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以他为标杆,立足本职,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你有何感想和收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