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一事,持续引发关注,随着港媒《大公报》持续发文、前任和现任特首相继发声,这一事件正在发生巨大逆转。

如今不光是李家左右为难,就连美国财团贝莱德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毕竟贝莱德在中国有着巨量投资,一旦中方发声,就算有10万亿美元的体量,也要掂量掂量。
就在今天,一连迎来了三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4月2日并非签约结束日期,交易已经进入暂缓状态,仍然还有很大回旋余地。据《华南早报》消息,之前说的4月2日签约日,并非交易结束日期,而是最早日期,也就是说距离真正交易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给了李家及官方更多回旋余地,目前交易已经处于暂缓状态。
第二个消息,中国已要求国企暂援与李嘉诚及其家族关联的企业展开新合作。据彭博社消息,中国已要求国企暂援与李嘉诚及其家族关联的企业展开新合作(现有合作不受影响),这就相当于旁敲侧击,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就看李家懂不懂的起。

毕竟大陆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一大把财团争先恐后向中国抛橄榄枝。
3月24日,美国另一个大财团黑石集团总裁苏世民高调访华,称对中国投资十分感兴,中国这一次高规格的接待了他,这些信号可以说十分强烈。

3月28日,中共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官网显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这可是一个重磅消息,此前美媒《彭博社》就曾报道过这类似消息,但是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估计是官方并未发布相关声明的缘故,这一次算是实锤了,不得不说美媒真是神通广大啊!
这段时间,《大公报》可以说对这一事件特别上心,一连六发,让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其目的就是提醒李家及时按下暂停键,以免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香港前特首粱振英更是直言,有些人误信在商言商,如果离开了祖国的后盾,就会像离开父母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
但是,尽管外面舆论讻涌、口诛笔伐,李家依然稳如泰山,除了一句“纯粹的商业买卖”就再无任何回应。

3月26日,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一针见血的指出,李家出售巴拿马两港口的行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现。
因为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李嘉诚及长和出售港口经营权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反而“短平快”地与贝莱德达成出售协议,这明显不符合在商言商的逻辑。

这些话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这笔交易很不正常,比如,这笔交易是否带有胁迫性,也或者带有其它目的性。
毕竟贝莱德拿到这43个港口后,直接将跻身于全球第三大港口运营公司,手上拽着全球10%的港口经营权,一旦他们不遵守规则,那就成了一把锋利的刀。
如今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介入,如果查出有问题,或者形成不公平竞争,这笔交易就将打水漂,所以大家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