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绿茶
古劳茶
古劳茶产于广东鹤山古劳区的针(条)形炒青绿茶。古劳茶树栽培于宋、元年间,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是古劳茶生产的全盛时期。《鹤山志》载:“山埠间皆种茶”,“近则自海口(古劳北,属南海地)至附城(今鹤城),毋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一望皆茶树。”“来往采茶者不绝。”经摊放、杀青、搓揉、干燥制成。
广义古劳茶分三种:高级古劳银针、古劳银针、古劳茶;狭义的仅指古劳茶。“高级古劳银针”,亦称“雀舌茶”,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一芽一叶初展制成,长针状,显毫;古劳银针”,亦称“豆鼓粒”,于4月上旬至中旬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古劳茶”,采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圆紧,色青绿带褐。主销广州、佛山、江门、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各国。
广北银尖
广北银尖产于广东乐昌广北茶场一带的芽形烘炒绿茶。采摘福鼎大白茶或福云6号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揉捻、复炒理条、提毫、足干制成。分一至三级。外形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满披,香气鲜浓,毫香高长,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净,叶底嫩绿匀整。主销广州、部分旅游区及港澳地区。
乐昌白毛茶
乐昌白毛茶亦称“乐昌白毛尖”。产于广东乐昌沿溪山九峰山一带的条形烘青绿茶。因成茶满披银白色茸毛而得名。创制于清代。清代屈大钧撰《广东新语》载:“乐昌有毛茶,茶中微有白毛。”采摘中叶种,经摊青、杀青、揉捻、烘焙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紧结,满披银白色茸毛,稍弯曲,香气高长,滋味醇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主销广东。
大银毫茶
大银毫茶产于广东英德的条形烘炒绿茶。20世纪80年代研制。采摘英红9号无性系良种春、秋季幼嫩芽叶,经摊青、杀青、揉捻、初炒、轻闷堆、复炒做条、提毫、烘焙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满披,汤色绿黄明亮,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嫩软匀亮,耐冲泡。主销广东各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
仁化银毫
仁化银毫亦称“白茅茶”。产于广东仁化的条形烘炒绿茶。清康熙《仁化县志》载:“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今仁化县红山乡境内的黄岭峰)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经摊青、杀青、揉捻、复炒提毫、烘干制成。分银毫、乌紫、黄壳三个档次。紧结稍弯,似兰花瓣,银毫满披,香气清新,略带兰花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浓醇回甘,耐冲泡。主销广东、广西、湖南及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锅卤茶
锅卤茶产于广东平远的条形烘青绿茶。采摘时,连同黄豆大小的茶籽一并采收加工。经摊青、杀青、揉捻、烘干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粗松,乌润,带茶幼果,滋味醇和甘爽,耐冲泡,汤色清黄明亮,带高火香。主销梅州及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清凉山绿茶
清凉山绿茶亦称“鸟舌茶”、“谷壳茶”。产于广东梅州紫树均、邦公坑一带的条形炒青绿茶。清凉山茶始产于明末。光绪《嘉应州志》载:“州境山高石露,故产佳茗,而以清凉、阴那、三台诸山所产为最,味清冽……似龙井。”经杀青、揉捻、干燥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紧结匀整,香气清芳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有“香、甘、滑”之特点。内销广东,外销东南亚。
海鸥翠芽
海鸥翠芽主产于广东海鸥农场的单芽形烘青绿茶。采摘肥壮茶芽,经杀青、烘焙、理条整形、提毫制成。肥壮挺直,状似银针,翠绿披白毫,汤色浅绿明亮,毫香显露,滋味鲜醇爽口。主销广州等地。
大叶种绿茶
大叶种绿茶产于广东徐闻、化州、阳江、英德、茂名等大叶种产区的条形炒青绿茶。1967年研制。“云南大叶茶”、“海南大叶”种等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制成。分一至五级。条索肥壮紧卷,色泽灰绿,香高味浓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匀。主销广东及北方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