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一件让人震惊的事在美国发生了。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在美国密歇根州上空,从8000米高空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事过了好几年才慢慢浮出水面,他的遗体在一年多后被找到,身份确认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可最让人意外的是,当美国警方联系上他的父母时,他们的反应特别冷淡,直接说:“就让他死在美国。”

这位博士生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大学的教授,家里那种学术氛围特别浓。他从小就挺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时候就对科学感兴趣,到了中学还参加过数学竞赛,拿了不少奖。高考那会儿,他拼了命复习,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成了家里人的骄傲。

在清华的日子,他表现得很优秀,毕业后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offer,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到了美国,他的学术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导师对他评价不错。可与此同时,家里的期望一直没断过。
父母希望他学成后回国发展,觉得这是对国家培养的回报。但他在美国接触到更宽广的学术环境后,开始考虑留在那边,这跟父母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慢慢就有了分歧。

到了2016年底,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开始火起来,很多公司开出高薪挖海外人才。他的父母觉得这是他回国的好机会,老跟他提国内的就业前景,觉得他在美国学的技术正好能为国家出力。刚开始,他们还算温和,视频聊天时会聊聊国内的科技发展,劝他回来。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觉得美国科研条件更好,想多留几年积累经验。

这事儿没谈拢,慢慢就变味了。父母的态度越来越硬,开始频繁打电话、发邮件,列出一堆回国的好处,甚至觉得他有责任回来报效国家。他试着解释,说在美国深造对他职业发展很重要,但父母听不进去。时间一长,他们开始用感情牌,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暗示他再不回来可能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压力让他很矛盾。他一方面能理解父母的期待,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自己的规划。家里还开始帮他联系国内的工作,完全不顾他的意见。这种拉扯让他心里负担越来越重,学业和生活都开始受影响。
飞行的爱好和变化
为了减压,他在美国学起了飞行,周末去安娜堡的飞行学校上课。他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很快就拿到了私人飞行员执照。那段时间,他还挺兴奋的,甚至给父母打过电话分享。可父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对他的兴趣一点不支持,这让他挺失落的。后来,他加入了当地的飞行俱乐部,开始经常一个人飞。

2017年初,他的飞行次数明显多了起来。俱乐部记录显示,他一个月能飞十几次,比其他会员多得多。与此同时,他还悄悄申请了美国绿卡,想在美国长待。可申请过程不顺利,因为他研究的领域有点敏感,审批老是拖着,这让他更焦虑。
家里知道他想留下来后,反应特别激烈,觉得他这是背叛国家,争吵越来越凶,甚至有一次他爸直接说要跟他断关系。

家庭矛盾加上学业压力,他的状态越来越差。博士论文进展慢,导师开始不满意,他只能熬夜赶进度,可效果不好。他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社交媒体上偶尔会发些泄气的话,比如活着很累,想解脱之类。朋友看到后挺担心,问他咋回事,他却说只是太累了,让大家别多想。

2017年3月15日,他租了一架小型塞斯纳飞机,一个人飞向美加边境。飞机升到8000米后,他跳了下去。飞机后来因为没油坠毁在加拿大一个小地方,里面没人。警方调查后认为,他是故意跳机自杀的。

他失踪后,美国和加拿大警方开始大规模搜救。飞机残骸找到了,但人没影儿。搜了好几周,媒体关注度渐渐降下来,案子就这么悬着,怀疑是自杀,但没遗体没法定论。

一直到2018年9月,两个徒步者在休伦湖附近发现了一具遗骸。现场很偏僻,周围环境显示可能是从高空摔下来的。警方找到一块有中文的手表,觉得跟失踪案可能有关,就交给了FBI处理。FBI接手后,花了好几天收集证据,遗骸已经烂得挺严重,DNA检测一开始没结果。

这事儿拖了好几年。FBI找了专家,反复做检测,用了最新的技术。到2021年12月,才最终确认遗骸是他的。整个过程特别费劲,也说明这案子有多复杂。
确认身份后,警方联系了他的父母,告诉他们情况,还问要不要认领遗体。可他爸很平静地说不用了,他们不去美国,之后还补了封邮件,说他既然选择离开,就不是他们的儿子了,让警方自己处理。这反应让办案的人都挺意外的。

最后,他的遗骸被埋在密歇根的一个公墓,墓碑上只有名字和生卒年份。案子就这么结束了,但故事没完。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讨论特别多。有人觉得是家庭教育的锅,父母管得太多,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他身上,最后把他逼得没路走。也有人说,这反映了留学生在文化和身份上的挣扎,想融入国外又放不下来里的牵挂。还有人提到心理健康,说这种压力下谁都可能崩溃,社会得重视起来。

其实这事儿挺接地气的。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矛盾,父母觉得孩子得按他们的路走,孩子却想自己闯一闯。结果没沟通好,就容易出问题。他父母的态度听着挺冷血,但也能看出他们失望和愤怒,可能觉得儿子“叛国”让他们丢了脸。可不管咋说,这结局都让人唏嘘。

他的故事挺沉重的。一个那么优秀的人,最后却用这种方式走了,挺让人感慨。家庭的压力、个人的选择,再加上心理问题没及时解决,酿成了这场悲剧。这事儿提醒大家,得关注身边人的状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别等出事了才后悔。年轻人追梦不容易,但也得有人拉一把,别让他们一个人扛太多。
一心想做美国人!……结果,人家不同意!……最后,跳机而亡!……一个无聊的故事!……小编觉得很可惜吗?
虚荣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