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革命先烈命名的7个县,你知道哪几个?

全营一杆枪 2024-12-23 18:12:08

自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前赴后继,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正是这一位位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铸就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石!

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我党、我军7名高级将领和领导人,特意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他们家乡或者牺牲地的县名。

按牺牲时间排列如下:

一、子洲县

李子洲(1892—1929)陕西绥德人

牺牲时间:1929年6月18日

牺牲地点:陕西西安西华门军事裁判处监狱

所任职务:中共陕西省委代理书记

在党的历史上,李子洲是一位对西北地区革命斗争作出开创性贡献的革命先驱,是西北革命的拓荒者、播种者和奠基者。

在李大钊指引下,他回陕西传播马列主义,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1924年春到陕西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绥德四师)担任校长。其间,李子洲积极领导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绥德四师特别支部。

在他的影响下,刘志丹、谢子长、郭洪涛、刘澜涛、安子文、张达志、马文瑞、张德生等一批革命青年入团入党,陕西的革命星火点点闪亮,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李子洲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折磨,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由于李子洲入狱前已积劳成疾,加之敌人的残酷折磨,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为了缅怀先烈,纪念李子洲,1941年5月,中共绥德地委在李子洲的家乡绥德县城建立了纪念碑。

1942年9月,将绥德县立图书馆更名为李子洲图书馆,毛泽东、朱德亲笔题字,给予李子洲以很高的评价。

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绥德西川及附近地区,新辟设立子洲县,以志永久纪念。

1957年,李子洲陵园扩建为绥德革命烈士陵园。

二、子长县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县人

牺牲时间:1935年2月21日

牺牲地点:陕西安定县灯盏湾

所任职务: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靖远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和刘志丹共同领导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1934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

毛泽东主席曾多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题写了碑文。

同年,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1954年重修后改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并于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每年清明节期间,谢子长家乡李家岔镇的中小学生都会来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缅怀先烈。全年前来瞻仰的人数超过50万人次。

三、志丹县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人

牺牲时间:1936年4月14日

牺牲地点: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今属柳林县)

所任职务:红28军军长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领袖群体的杰出代表,是我党、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以他为首的西北革命者,创建了北方地区最大的一块苏区。黄埔四期毕业。

他率领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抗日战争八路军出征的起点,也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圣地。在延安的13年时间,是中共中央机关在革命时期驻留最久的一个地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东征时,指挥红28军攻占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今属柳林县)战斗中,不幸左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及瓦窑堡各机关、团体、红军部队二三千人在城内举行隆重追悼刘志丹将军大会。后方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主持公祭,郭洪涛讲述刘志丹生平事迹,周恩来、秦邦宪致悼词。

公祭大会后,周恩来等亲扶灵柩,将刘志丹安葬于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南门外山坡上。

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志丹县城北修建刘志丹陵园。

1943年陵园建成,将刘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4月19日起灵柩于子长县,并召开了“公祭刘志丹烈士大会”。

4月23日,延安各界万人举行公祭大会,由西北局书记高岗主持,朱德、任弼时、秦邦宪、林伯渠等讲了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敬挽了白绸挽联。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陈云、林伯渠、李富春、彭德怀、叶剑英、贺龙、徐向前、蔡畅等党政军领导人以及李鼎铭先生等均为刘志丹陵园题词。

毛主席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4月24日,刘志丹烈士的灵柩在高岗、林伯渠、吴岱峰、刘景范、张秀山、康天明、王世泰、马锡五、曹力如等陕甘宁边区领导护送下运回志丹县,4月26日抵达县城,当地群众祭奠者络绎不绝。

5月2日,召开了万人公祭大会,高岗介绍了刘志丹的生平事迹,林伯渠、张秀山等先后讲话,尔后安葬于刘志丹陵园内。

1994年8月,刘志丹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为了咱穷困老百姓……”,这是在陕北流传至今的一首民歌。

四、靖宇县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

牺牲时间:1940年2月23日

牺牲地点: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

所任职务: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他,是白山黑水间的铁血将军,也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更令中国人骄傲。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1940年1月,杨靖宇所率部队被关东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但由于叛徒出卖,他所率的60多人被发现,最后他战斗至一人。

2月23日下午4时30分许,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殉国,英勇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不为之动容。

1940年3月5日在濛江县城西山关帝庙给杨靖宇司令开慰灵祭大会,通化省警务厅人员和濛江县公署所有官员及当地百姓参加了慰灵祭奠活动,安葬在保安村西岗上。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下旬,濛江县建立起民主政府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重新安葬。

1946年初,濛江县副县长兼民教科长张汇东主持召开了各界代表座谈会,动员募捐为杨靖宇将军修墓,县政府提出将濛江县改为靖宇县。

1946年2月14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将濛江县命名为靖宇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6年2月14日,靖宇县政府发布《为濛江县易名告各地同胞书》:我们为永远纪念杨司令,故将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以作长久纪念。请大家不要再叫濛江县而称靖宇县,以此来追念抗日救国的先烈杨靖宇司令吧!

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18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仪式。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冒着严寒前来悼念。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向杨靖宇烈士献花圈,毛泽东亲笔为其题挽词: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东北民间依旧传唱着民谣: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五、尚志市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

牺牲时间:1942年2月12日

牺牲地点:黑龙江省鹤立县西梧桐河林场西北30公里的深山里

所任职务: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有“南杨北赵”之说,“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指的就是赵尚志,他们共同领导着一支英雄的队伍——东北抗日联军,这支队伍让日军深感恐惧。

1942年2月12日凌晨,在赵尚志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今鹤岗市境内)的战斗中被内奸刘德山打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受伤昏迷后被逮捕牺牲。

因伤势过重,赵尚志在被俘8小时后壮烈牺牲,时年34岁。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凌晨,他依然在白山黑水间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的头颅被割下保留在日军内,尸身被丢进松花江的冰窟窿里。但由于他的头颅开始腐烂,日军把他的头颅送到长春的般若寺埋藏。

1946年11月,为了旌表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将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今尚志市),以志永久纪念。

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1980年代,黑龙江当地政府查明赵尚志遇难地点。

1988年9月,撤县设市,更名尚志市。

1995年,鹤北林业局在其遇难处建立一座纪念碑,由原黑龙江省省长、抗联战士陈雷题写碑文。

1999年2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赵尚志将军遇难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省朝阳市建有赵尚志纪念馆。

2004年6月1日,他的头颅由其后代李龙带领的团队再被发现时,只剩头骨。11月1日,经多次鉴定后,确认就是赵尚志烈士的头颅骨。

2008年10月25日,在赵尚志将军诞辰100周年时,他的颅骨才得以安葬于家乡将军山赵尚志烈士陵园。

六、左权县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牺牲时间:1942年5月25日

牺牲地点: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

所任职务: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

左权,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1924年加入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赴莫斯科留学,初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后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和代军团长等职,是我党、我军著名的军事家。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一举摧毁我八路军总部。

5月25日下午,在保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的十字岭战斗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掩护一起突围的干部群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左权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左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1942年9月18日,为缅怀在辽县壮烈殉国牺牲的左权将军,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以志永久纪念。

毛泽东称其为:两杆子都行的将才。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楷模。

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50年,左权灵柩迁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生于1940年的太行山。1962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读书的她,第一次上了十字岭,来到她敬爱的父亲殉难处,俯身抚摸和亲吻了这块父亲血染的红土。

1989年11月,左权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在湖南醴陵市,有一条“左权路”贯穿城区。每每走在这条路上,人们不禁会想起已牺牲70多年的左权将军。

醴陵城区的西山上,左权将军纪念碑巍然耸立,与左家老屋相呼应,不断激励后人,迈向新时代的奋斗征程……

七、黄骅市

黄骅(1911年—1943年)湖北阳新人

牺牲时间:1943年6月30日

牺牲地点:河北省新海县大赵村

所任职务: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1943年6月30日晚,在河北省新海县(今黄骅市)大赵村主持军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时,遭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派人刺杀牺牲,时年32岁。

一同遇难的还有军区参谋主任陆成道、军区政治部除奸科长陈云彪、军区司令部侦察股副股长崔光华、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黄骅的警卫员以及两名警卫战士。

7月8日,罗荣桓、黎玉、肖华等山东军区领导发出关于黄骅牺牲、追查凶手的训令。

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邢仁甫逃到北平时,为地下工作人员侦知,17日晨,在河北关上小学将其抓获。

邢仁甫落网后,先在天津市公安局关押了一年多,1950年4月转到渤海行署公安局,6月2日又转到山东省公安厅。9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判处邢仁甫死刑,命令德州专署宣判执行。9月17日,邢仁甫被押解到盐山县城东北角执行枪决。

1945年7月,渤海区政府为纪念黄骅烈士,决定将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以志永久纪念。

1953年3月,黄骅烈士的遗骸由黄骅县搬迁到济南市四里山(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1988年6月30日,中共黄骅县委、县政府,为纪念黄骅烈士牺牲45周年,在烈士遇难的旧址许官乡大赵村,为黄骅烈士立了碑。纪念碑的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亲笔书写的“黄骅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89年7月,设县级市黄骅市。

2014年8月,黄骅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近些年,黄骅市先后修复建设了烈士陵园、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摄了电影《英雄黄骅》,还创作了长篇革命历史小说《血魂:黄骅将军》。

如今,黄骅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在这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土地上,不断得到传唱、传承和发扬。

总结语:

以上七位革命先烈,无一不是我党、我军卓越非凡的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他们在那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毅然投身于为民族解放、为国家独立的伟大事业之中,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往和平与繁荣的道路,为我们创造了如今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