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组织变革,再进一步。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阿里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已经启动,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全身心投入。同时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规范和要求,他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他卸任后,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CEO。
“他们两位都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合伙人,都在阿里巴巴集团历史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都拥有丰富的经验,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公司能够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张勇在信中如此评价两位继任者。
蔡崇信和吴泳铭不仅是阿里的重要创业元老,二人各自在全球化、科技和投资领域的能力项也与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未来发展所需相契合。此次,他们进一步回归,预示着阿里正在重回“创业时代”。而他们多年来积累的领导能力和管理经验,也将成为阿里变革前行中的重要助推。
01、重回创业时代蔡崇信被称为阿里巴巴的“压舱石”,他在阿里起步阶段的规范化发展以及融资方面,为阿里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一切,要从1999年5月的一天说起。
这一天,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是代表Investor AB去看看阿里巴巴值不得投资。结果他发现,对方连个公司都没有,就只有一个网站。蔡崇信想帮他们先注册一个公司,就让马云给他一份股东名单。
过了几天,马云给他发来一份传真,网站所有员工的名字都在上面。看着名单上的名字,蔡崇信动了心,“虽然他们都是马云学生,但马云把他们看作创始人和伙伴。与同伴分享,这在创始人中可不常见。”
于是,蔡崇信毛遂自荐,“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马云听后大为吃惊,说阿里每个月只能开500元的工资,而蔡崇信在投资公司年薪已经数百万元,还是别冲动,再好好考虑考虑。但蔡崇信决心已下。
多年以后,蔡崇信在与耶鲁法学院学生的一次对话中坦言,当时是冲动决定加入阿里,没有经过什么周密的风险收益计算。但回头想想,马云有思想、团队有激情,如果说那是一次冒险,面对的下行风险(downside risk)很小,而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是值得的。
吴泳铭、张勇与蔡崇信
相较于比较熟悉的蔡崇信,大众对新任CEO吴泳铭的名字可能比较陌生,被视为阿里的“秘密武器”。在阿里内部,他却大名鼎鼎,花名“东邪”,人称“吴妈”。04的工号,可以看出他加入阿里的时间之早。1996年,他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就加入了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作为阿里的第一代程序员,吴泳铭敢于创新,担任淘宝、支付宝等多个当时创新业务的首席技术官。
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富有激情,也是蔡崇信、吴泳铭等阿里初创团队的共同点。正是因为拥有冒险创新的精神,他们才有胆识聚在一起,搭乘彼时尚为新鲜事物的物联网快车,开创了阿里巴巴这家企业。
今天,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性,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让互联网再次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会,阿里选择进行组织变革,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各自对经营结果负总责。
这次变革之彻底,代表着阿里重回“创业时代”。
02、退与进,最合适的人“交由张勇接棒管理阿里,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2018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马云官宣退休,把集团交给了张勇。
四年多过去,轮到张勇做出决定了。他选择把集团交给阿里创业元老蔡崇信和吴泳铭,自己则专心投入到阿里云智能业务上。这可能也是张勇此刻“最应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战略意义重大,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另一方面,随着智能云正成为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增长的新动能,市场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因此,不论从自身业务发展,还是外部竞争,阿里云智能都需要张勇更加专注。据透露,张勇曾在一次内部享上感慨,“云在战略上太重要了,云的时间窗口太宝贵了。”
但是,此前,由于集团业务众多,张勇也被称为“最忙的CEO”。据过往报道,他业务管辖范围包括线上零售、批发、线下商超、云计算等板块。尽管今年进行组织调整后,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但作为集团董事长兼CEO,仍然需要分出额外的精力,用于集团业务管理。因此,张勇想要更加专注与云智能业务,就必须为自己在集团的职位寻找继任者。
根据上季度业绩发布会释放的信息,经过组织架构大调整后,阿里集团将转变成一家控股公司,从业务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和资产运营,包括各类资本市场交易、股东回报计划、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融资、上市和分拆等。
按照这个思路,阿里集团就会更像Alphabet,或者伯克希尔·哈撒韦。因此,集团董事长和CEO的继任者,不但要能成为各子公司的沟通桥梁,还应该懂得资本运作。而从经验和能力上看,蔡崇信和吴泳铭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蔡崇信在阿里20多年,其资本运作能力有目共睹。特别是四次关键融资,让阿里稳坐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网络。除了融资之外,他还先后帮助阿里在香港、美国完成两次上市。
而吴泳铭则是兼具技术能力和投资能力的少数管理者。他曾参与主导了高德地图、UC 浏览器、友盟等投资并购,并与蒋凡共同推动了阿里的无线化。他创办的元璟资本,投资领域覆盖硬核科技、工业智造、产业数智化、医疗科技、跨境出海等,参投了理想汽车等明星项目。
由蔡崇信和吴泳铭担任集团的管理者,他们的全球化视野、技术洞察,再加上专业的投资能力,无疑将成为阿里发现和推动新技术、孵化创新业务的关键。而且,根据此前公开的信息,菜鸟、盒马、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阿里云等都将陆续迎来上市或者新的融资,蔡崇信和吴泳铭在投资界积累的资源,将会发挥关键作用。
更重要的是,作为阿里的创业元老,他们的存在,会时刻提醒阿里人不忘曾经的阿里创新精神。
03、人,公司的财富与变革中的定盘星从企业变革的历史来看,不论是战略变革还是组织变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统计过,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变革,成功率不到30%。这也就意味,很多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变革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中指出,一个公司变革与否,在于管理层的是否具有变革领导力,比如,是否具有战略眼光,能否设计并传播愿景,能否让上下一心等。
很多企业变革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没有统一的企业精神,变革成了组织内耗。特别是有能力的创业元老的被迫出局,不仅损失了人才,也逐渐丢失了企业灵魂。
“公司最大的财富是人”,这是无数商学院和企业家都会强调的语录。但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许多公司的管理者,嘴上喊着“以人为本”,但在用人时却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无法做到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而随着人员的轮换,公司也丧失了初心,最终走向失败。
实际上,创业元老,资深员工,往往才是公司变革成功的关键。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刷新》一书中提到,2014年,微软面临危机时,董事会为了决定首席执行官人选而无休止的争吵。他们都认为,只有外部人士才能够让公司重新回到正轨。但比尔·盖茨坚持己见:只有了解公司的内部人士,才会把公司的灵魂传播下去,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因此他选择了在公司已经工作了20年的纳德拉。而著名的杰克·韦尔奇在带领通用开启传奇之路时,同样已经在公司工作了21年。
此次,阿里变革能够顺利推进,并走得如此之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稳定且雄厚的人才储备,也是阿里巴巴24年历史中始终敢于自我革命的最可仰仗的财富。
而且,他们有着同样的阿里精神。在从0到1的业务拓荒期,初创团队所表现出来的敢于冒险、创新,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以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后来的阿里的文化和精神的基因。这种文化和精神,也是阿里人的灵魂。
阿里要重生,要复兴,就先要重振创新精神。
纳德拉曾总结微软变革成功的关键:能够与员工明确的沟通企业的使命感、世界观和商业及创新愿景;自上而下驱动文化变革,让合适的团队做合适的事;时刻准备赶上下一波创新和平台变革浪潮;坚守永恒的价值观,为普通大众重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而从目前阿里变革透露出来的各种信息看,阿里已经具备了这些特质。阿里能否自我刷新,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