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军最后1任军长潘裕昆,1949年脱离国民党阵营,后来他去哪了?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5-04-15 05:12:48

他是新一军最后一任军长,曾在抗战期间率领远征军多次挫败日军主力,在1947年接任孙立人成为新一军的军长,却在廖耀湘兵团被全歼后侥幸逃出战场,后来他去哪了?(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1>黄埔四期被忽视的一个名字:潘裕昆!他曾率部击溃日军,让日军全军覆没

1925年,潘裕昆考入黄埔四期步兵科,并在在军校的磨砺中渐渐,展现出湘人的倔强与果敢,为日后军旅生涯埋下伏笔。

潘裕昆

十九年后的1925年,青年潘裕昆跨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的大门,在军校的严苛淬炼下,这位湘籍青年展露出湖湘儿郎的刚强和不屈与,为他日后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

军校毕业后,潘裕昆辗转新编第二师、胡宗南统帅的第22师,直至1931年被调入陈诚的嫡系部队第14师。

当1937年淞沪会战硝烟弥漫之际,他已晋升为第14师的上校团长。同年8月,在罗店拉锯战当中,潘裕昆指挥部队与日军进行了长达十五个昼夜的阵地争夺战,即使全团伤亡过半,他仍坚守防线不退,展现出顽强意志。这场被称为"血肉磨坊"的惨烈战役,磨砺出潘裕昆"伤不及命,决不离阵"的战术风格!

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此时已被擢升为少将旅长的潘裕昆奉命死守田家镇战略要塞。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海陆空三维立体攻势,他亲临最前沿指挥炮兵精准还击,战果斐然,击沉敌军战舰三艘。

当阵地即将陷落之际,这位湘籍将领率领残存兵力发起悲壮的白刃突击,以伤亡四百余名将士的惨重代价,成功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这场殊死恶战后,潘裕昆荣获"忠勇勋章",但右臂上留下的弹片伤痕。

1939年寒冬,日军精锐近卫混成旅团突然袭击粤北地区。时任第14师41团团长的潘裕昆连夜率部驰援,在从化县良口镇巧设伏击圈。他精心研究地形,将日军引入狭窄峡谷。

随即以集束手榴弹摧毁敌军开路的装甲车辆,随后又以精心布置的交叉火力网封锁日军退路。这次战役共歼灭敌军千余人,令人惊讶的是,在缴获的战利品中竟有日军珍贵的联队军旗:这在抗战中期阶段实属罕见。

战后,第14师因此在民间获得了"还我河山"劲旅的称呼。

1943年成为潘裕昆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随着远征军的重组整编,他被调任为第50师副师长,并于次年率部空降至印度汀江地区,

在兰姆伽训练营中,他接触到丛林作战的独特技巧:学习辨识致命毒蛇的习性特征、掌握利用热带阔叶植物获取饮用水的技能、在布满蚂蝗的沼泽地带进行隐蔽潜伏。

在一次夜间渗透训练中,他亲自带领侦察连穿越日军严密防线,成功摸清了密机场的防御部署,为后续的奇袭行动提供了宝贵情报支持。

1944年5月,潘裕昆统领150团对西机场发起突袭,面对日军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坚固工事,他独创了"堑壕蚕食"的独特战术:

指挥工兵部队在夜间悄然挖掘交通壕接近日军阵地,待黎明时分突然发起猛烈冲锋。在争夺火车站的激战中,他调集火焰喷射器对日军地堡实施焚烧攻击。

战后日军守备队长田中信男在其私人日记中感叹道:"中国军队喷射的火焰宛如地狱之火,连坚硬的石头都在燃烧。"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第50师虽付出六千将士伤亡的沉重代价,但成功全歼了日军第18师团的主力部队,潘裕昆因此荣获银星勋章。

1945年3月的西保战役,堪称潘裕昆辉煌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此时已晋升为第50师师长的他,正面对盘踞在瑞丽江畔的日军第56师团。

为了突破敌军构筑的坚固防线,他将师属特务连配属给主攻团,并立下铁令:"如果拿不下西保,我将亲自带领敢死队冲锋陷阵!"

3月16日拂晓,总攻命令下达。潘裕昆将指挥所前移至前沿碉堡,亲自通过望远镜观察特务连的艰苦突击。连长张永龄率部沿公路左侧进行迂回作战时,不幸遭遇日军精心设置的交叉火力网严密压制。

危急关头,潘裕昆调集所有可用的迫击炮实施"移动弹幕"战术,炮弹落点始终保持在步兵前进方向的五十米开外。

特务连借助这道弹幕的有力掩护,勇敢前进,使用炸药包连续摧毁了敌军七座坚固碉堡。战斗持续到午后,日军不甘失败,发动了绝望的"万岁冲锋"。

潘裕昆当机立断,命令预备队实施反冲锋,并亲自吹响军号激励士气。这次战役中,他们共缴获山炮12门及轻重机枪上百挺,战后英军将领斯利姆不禁感慨:"你们的进攻如同精湛的外科手术一般精准无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潘裕昆作为新一军代表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当他意气风发踏上九龙码头时,数以万计的华侨同胞发出的欢呼声震撼天地:这是中华儿女时隔百年后再次以胜利者姿态屹立于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此时的潘裕昆不会想到,仅仅三年后,他将在黑山阻击战中与昔日黄埔同窗狭路相逢,更无法预见自己日后会做出通电反蒋的人生抉择。

2>他败给了黄埔同学,在1949年公开声明反对老蒋并在晚年选择回内地生活,以彰显他的爱国之心

1948年10月,廖耀湘率领的十万大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不幸陷入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的重重包围。

此时的新一军早已失去了昔日纵横滇缅战场的雄风,这支曾被日军惧称为"丛林恶魔"的精锐之师,在军中各派系的明争暗斗与指挥体系的混乱中,逐渐消磨了当年的锐气。

作为军长的潘裕昆心知肚明,这支被陈诚安插亲信重组后的部队已难以承担重任:原本战功卓著的精锐新38师被调走,留在大陆的三个师中竟有两个是仓促拼凑的临时编制部队,战斗力令人堪忧。

当东野十纵梁兴初部队死守黑山战略要地之际,潘裕昆的军事指挥部内弥漫着一股无法驱散的焦虑氛围。根据幸存者的第一手回忆记录,潘裕昆伫立在铺满作战地图的桌前,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想当年在缅甸丛林,日本鬼子只要听闻新一军的冲锋号角,就会不顾一切后撤三里开外,如今竟被逼到这般窘境..."

此时的新一军虽然装备精良、配给充足,但兵员构成却令人堪忧,大多是临时征调入伍的毫无战斗经验的生手,而且军官阵营因派系之争暗流涌动,互相掣肘。

当廖耀湘下达命令,要求新一军担任主攻任务时,平日里服从命令的潘裕昆竟在军事会议上公开提出质疑:"为何不让你的嫡系部队新六军来打这个头阵?"这种罕见的内部龃龉与争执,直接导致了军队进攻节奏的失序与迟滞。

1948年10月26日拂晓,随着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完成最后的合围包抄,廖耀湘率领的兵团指挥系统彻底陷入瘫痪状态。

潘裕昆亲眼目睹了这场溃败景象:无线电通讯器中此起彼伏的紧急求援声,公路上相互倾轧的军用车辆,被丢弃的武器装备与文件散落遍布田间地头。

据后来被俘的亲信副官透露,潘裕昆在最危急的关头仍试图整合残余部队,但溃散的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四散奔逃,甚至连派出去传递命令的传令兵刚踏出指挥部大门就被横飞的流弹击中倒地。

在接收到卫立煌发来的"向东方向突围"的紧急电报指令后,潘裕昆面临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时刻。他毅然脱下了象征身份的将官制式军服,换上了一件普通士兵的粗布棉袄,又用锅底灰尘涂抹面庞,试图掩饰自己的身份特征,随后悄然混入溃败的军队人流中,朝着沈阳方向艰难挪动...

这支狼狈不堪的逃亡队伍只能昼伏夜行,靠掠夺当地百姓种植的红薯充饥果腹。途中他们多次遭遇小规模搜索部队,潘裕昆在日后的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惊险处境:

"有一次共军的骑兵侦察队就在距离我藏身之处仅三十米开外的地方进行盘查,我被迫趴伏在冰冷的水沟里一动不动整整两个小时之久,任凭蚂蟥爬满双腿,也不敢有丝毫动弹。"

10月28日黎明时分,潘裕昆带领仅存的几名忠诚卫兵秘密潜入沈阳城。

此时军官们争相抢夺平民百姓的衣物伪装自己以求潜逃,甚至出现了为争夺一辆破旧马车而相互开枪的场面。

卫立煌的临时官邸内,潘裕昆偶然遇见了同样仓皇逃至此地的新三军军长龙天武,两位将领相对而立,一时无言以对,他们心知肚明,想要通过陆路突围已是一条绝望之路...

转机出现在10月30日,国民党军的运输机在浑河机场停下后,数百人冲向舷梯,机组人员谎称机械故障诱骗众人下机推车,却在引擎启动瞬间迅速关闭舱门起飞。

当潘裕昆跟随卫立煌转往东塔机场时,目睹了残酷的场景,现场哭喊声与枪声响成一片。

据目击者描述,潘裕昆在登机瞬间突然转身,将贴身多年的佩剑掷向跑道,这个动作或许暗喻着他军旅生涯的终结。

据现场目击者后来描述,潘裕昆在最后关头成功登上飞机的瞬间,突然毅然转身,将那把陪伴他征战多年的佩剑用力掷向跑道,这个看似简单却具象征意义的动作,或许暗喻着他与过往军旅生涯的决绝告别。

飞机降落在青岛的那一刻起,潘裕昆的军人生涯实质上已经画上了句点,他选择暂时回到湖南浏阳的故乡老家避风头,却很快发现新时代的变革浪潮不容他继续偏安一隅。

1949年初春时节,与他交情甚笃的旧友陈明仁在决定起义前夕曾秘密派人前来相邀,潘裕昆却报以一丝苦涩的微笑婉拒道:"我率领的新一军曾和东野奋战,还是不要连累他人为好。"

随后他带着家眷辗转来到香港,在九龙塘的寓所内,他常与同样流亡在外的卫立煌对弈消愁解闷,每一枚棋子的起落之间,都承载着两位将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

此时的客居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荒诞色彩:老蒋派遣心腹在和平饭店设下盛宴招揽故旧,许诺给予潘裕昆第八十军军长的高位厚禄,而他的老部下陈明仁则从长沙发来密信,真诚劝说他回归祖国怀抱、选择起义。

与此同时,以卫立煌为首的一众流亡将领则天天聚会畅谈,痛心疾首地抨击"国民党的腐败误国"的严峻现实。

1949年8月13日,经过深思熟虑,潘裕昆做出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抉择:

与龙云等国民党高级要员联名,郑重宣布与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得知消息后的老蒋怒斥潘裕昆“没有良心!”因为他曾亲自给对方颁发勋章。

这次集体起义绝非一时冲动之举,据他的亲信副官日后回忆,潘裕昆经常与进步人士深入探讨时局走向。

当他得知昔日战友郑洞国投诚后受到了礼遇重用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1955年,潘裕昆协助卫立煌成功返回内地,心中始终牵挂着故土家园,每逢国庆佳节他必定在寓所中隆重悬挂五星红旗以示庆祝。

1980年,潘裕昆选择定居杭州,1982年寒冬,潘裕昆病逝。

2 阅读: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