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一座消失的古镇,乾隆年间建场,撤乡并镇后彻底凉凉

巧云聊旅游 2024-01-17 09:21:05

发表过很多有关巴南区的老街古镇,或许封门保护和商业开发较完善的古镇,但是很多老牌古街古镇在城镇扩张和撤乡并镇中逐步消失。石龙老街、麻柳嘴老街、凉水老街、木洞老街各有特色,但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恐怕寥寥无几,本文在介绍巴南区一条即将退出人们视野的公平老街。

公平老街,位于巴南区中西部,距离巴南城区19公里,距离界石镇8公里,民国14年(1925)设公平乡。民国24年(1935)改为公平联保,民国32年(1943)改为乡,解放后仍设公平乡,集体经济时期设公平公社。1969年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气氛也想跟界石改为红旗公社一样响亮的名字,不知为何没改成。分单干后复置公平乡,1993年升格为公平镇,2001年并入界石镇。

公平镇在撤乡并镇浪潮中取缔镇级建制,成为界石镇旗下的一个社区是有理所当然的事。以当时人口基数过3万的建镇的最低要求,公平街至撤销时户籍人口也就1.5万余人,经济总量上更是一言难尽。撤乡并镇不知是抱大腿发展,还是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公平镇历史这么悠久的老牌场镇撤销确实挺可惜的。

公平镇形成于乾隆年间的公平场,要比界石镇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还要早,最后撤销并入界石镇,而且公平镇最后变得这么的冷清,很多网友都对公平老街感到不平。感到不平的是同样是镇级老街,为何周边乡镇发展的这么好,公平街为何发展的这么烂,烂到公平街都要消失了。不过也不是绝对,界石镇修建的公平大道,或许就是对撤销后的公平镇有所补偿,起码让人知道公平大道是为公平老街而起名。

公平街起名也非常的有戏剧性,为了起名公平街,还惊动当时的川陕总督发话,巴县知县亲自到场主持。公平街起名的戏剧性要追溯至康熙年间实行的“湖广填川”政策,当时就有梁、蒋两大姓氏先民在此地落业。梁姓人家落户半山腰,因此起名梁家山,蒋姓人家落户在山脚下,此地称之为蒋家坝。

至清朝康熙年间,梁、蒋两姓人家便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后来又相继有其它姓氏的先民来此地落业,逐步形成一个较大的居民生活区。此时正好修建一条川黔中小路(重庆—綦江—遵义)和川黔中大路(重庆—南川—珍州—遵义)连串起来的官道,官道正好经过梁家和蒋家的地界,梁家和蒋家便在官道两边所属的自家地内开始建铺。

因过往于此地的路人众多,几家野店亦逐步形成小场,巴县亦批文建场。梁姓人家想起名梁家场,蒋姓人家更想起名蒋家场。梁家和蒋家是当地大户人家,财富充裕,家丁众多,为将此地起名蒋家场还是梁家场两大户人家都进入火拼,蒋家和梁家还因此死伤多人。知县因忌惮于两家的势力都不敢管, 川陕总督为此还命衙兵跟巴县知县前来调和。梁、蒋两家为不是起名字,而是谁对这个场有话语权,知县最后出招,为了公平两家各分一半,这个场因此也叫公平场,后来也就有了被撤销的公平镇。

公平镇撤销后职能部门搬迁至界石,原本热闹非凡的公平老街逐步冷清。公平老街目前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茶馆、饭馆、旅店等商业部门仍旧保留下来,不过非常的遗憾。茶馆也仅剩八仙桌,饭馆仅是留下门面和招牌,旅店招牌更是陈旧得褪色,公平街上大部分的老房子都无人居住。走在公平老街上,内心不禁感慨,公平老街真的老,老到只剩下老了,“老街、老建筑、老人”这三老仍旧支撑着奄奄一息的人气。

公平场的菜市场或许是巴南区最烂的菜市场,绝对没有之一,以前去过太平场,看到石板搭起来的铺面都感觉到烂,但起码还有棚顶,而公平场则是一个露天菜市场。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这是要彻底放弃公平场的节奏。难怪网友都鸣不平,同样是乡场,同样是赶场,为何公平场这么的不公平。相比于界石镇的露天市场,感觉公平场确实无法比拟。

界石369赶场,公平街则是258赶场,喜欢赶场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看看,顺便游玩一下即将消失的公平老街。赶场不是目的,主要还是游玩老街,不过体验一下公平场最热闹的时光也未尝不可。公共交通出行,龙洲湾至界石,界石至公平339路公交车,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1 阅读:548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