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深山里有口神泉,韩信后裔曾在石壁上留下两首诗

巧云聊旅游 2024-09-15 21:06:44

游玩马山县乔利堡,参观思恩园、思恩古城墙,然后来到兴隆土司首任土官韦贵故地岜泵屯。本想在岜泵屯能够找到关于兴隆土司的痕迹,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不过听村民讲岜泵屯后山有一口泉水,泉水的崖壁上有兴隆第四任土司留下两首诗。为此前往后山,看一看兴隆第四任土司的文采。

没上山前先介绍一下岜泵屯,岜泵屯是兴隆巡检司首任土官韦贵故地。韦贵先父因协助思恩府土知府岑浚有功而得以在思恩府分封土地,并授予百夫长职位,分封的这一片地就是现在甘豆村的岜泵屯。岑浚后期因反朝廷而被明军斩杀,思恩土府降为流官知府,不过韦贵未参与岑浚反朝廷而得以善终。韦贵身为长子而接为百夫长之职,并将故地其名为岜畓,岜壮话是山的意思,畓则是有水有田的地方。统计地方名时电脑打不出畓字就用泵来替代,现在的岜泵屯原名叫岜畓屯

以前网上有很多关于广西有韩信后代,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攀附贵人,不管大伙对韩改韦都产生怀疑,但本人就相信了,因为史书上就有记载韩改韦的经过,同时查阅兴隆土司韦贵,韦贵为韩信第60代孙。关于韩改韦以及韦贵,还有兴隆巡检司的文稿下一篇撰写兴隆巡检司时在详写,希望大伙阅读本人书写兴隆土司的文稿。

在岜泵屯跟大伙聊天时就有村民告知不要上山参观那口泉,因为多年没有人去过,路很荒很难找到。但既然来到岜泵屯,既然知道有这口泉,不前去看个究竟岂能安心。来的路上确实跟村民所说的一样,上山的路非常的荒,几乎找不到前往神泉的路。好在半山腰有村民干活,村民倒是很热情,还带路走到一半,指个方向就回去干活,自己前去参观这口泉。

找到神泉后大失所望,印象中的神泉应该是喷涌而出,而不是母猪喷尿般的水量。村民讲这口神泉清凉解渴,一般的胃病都能治愈,难得的是岜泵屯的村民几乎都是由这口神泉来养活。岜泵屯有40多户人家近200人,当年岜泵屯的饮用水都是由这口神泉供应,直到今日为何水流量就这么少。其实这口神泉出水量少不奇怪,因为当年山上大多数都是原始森林,大炼钢时期山上的树木砍掉大部分,再后来村民又砍掉少部分,森林覆盖率低下,这口神泉出水量少那是必然。

神泉左边的崖壁上有文字雕刻,字体为篆书“双涌泉”三个字,双涌,想来当年流出来的泉水应该是两个出口,要不然不会刻上双涌。涌更不用说,那就是流出来的水量非常大,要不人就不用涌这两个字。时过境迁,当年的双涌变成单流,而且还是细流。是不是这口“双涌泉”也像人类有生命周期。年轻力壮的男丁喷水逆风都能喷出10来米,年老之后顺风都得弄湿脚鞋。现在的双涌泉就像老人,不能喷出来而是稀稀拉拉的流出来。

“双涌泉”三个字的下面有个巴掌印,巴掌印是从何而来不清楚,由于时代的久远,现在的巴掌印已经看不见。几十年前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巴掌印可能被人为破坏也有可能,当然自然风化也有可能。巴掌印到底是怎么回事还真不清楚,本人比较喜欢编辑故事,但双涌泉的巴掌印实在编不出来,往后有时间再编一个像样的故事,希望大伙期待下一篇双涌泉的神话故事。

“双涌泉”三个字往左有刻在石壁上的两首诗,字迹相对较清晰,不过距离太远,自己的视力有限就不详解诗的内容。这两首诗是兴隆土司第四任土官韦应材的手笔,万历19年(1591)中秋,韦应材邀请好友梁大烈、陈恺到双涌泉饮酒赏月,高兴之余三人约定以巴掌印为主题写寺。韦应材作为思恩府的太学生,对于写寺那是手拿把掐,陈恺文底功厚写寺更不在画下,倒是梁大烈有点为难,因此崖壁上只留下两首诗。要是梁大烈出息点,多读点书,想来双涌泉的崖壁上就留下三个人的手记了。

太学生,是清朝官方出资兴办的教育机构,名为国子监,进入国子监的大部分都是高干子弟。太学生分有贡生和监生,贡生即流官以及普通村民子弟的生源为主,贡生肄业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监生则是以土官子弟为主要生源,土官可以世袭,朝廷禁止土官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表面上是给普通村民和流官后代公平竞争的机会,实际上就是打压土官子弟。韦应材即便是思恩府最高教育机构肄业,出于土司家族身份,走出学府后只能返回家乡,在自家势力范围内自由谋业,好在韦应材是兴隆土司第三任土官韦观的长子,拥有世袭权,如果韦应材没有世袭权,即便学问再高,回到家乡仍旧是个待业青年。

上山的时候路边就有“双涌泉”的文物保护牌,只是杂草茂密看不到,若不是村民提示还真看不到这张保护牌。双涌泉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双涌泉的朋友不要破坏先辈遗留下的历史财富。给我指路的村民原来是韦应材的后代,下山时村民还热情的邀请到到家里填饱肚子再走,时间紧而婉拒村民的邀请,下一个目的地兴隆巡检司的司衙所在地兴隆街,谢谢大家的关注。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