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工党议员:拒绝归还文物,英国给出的理由“太具侮辱性”

枫桥墨客 2023-11-30 16:57:29

前些天,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大火,故事讲述了一只流落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玉壶跟随记者回家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最后,玉壶还是回到了大英博物馆,并不算是HE大结局。

但整场剧情所叙写的,关于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不能返家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

而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也接连被爆出失窃失踪,除中国以外还有很多国家也面临相似的交涉困境,而大英博物馆在偷换概念和耍无赖这方面堪称非常没品。

一、 搜刮所得的战利品

西方世界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大概始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那批人借着探索世界的名义,来到别人的家里肆意烧杀抢掠,强抢别家的宝物,然后运到自己的家里保存起来。

此后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格局的中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空前领先,这也导致了英国对其他国家施展霸权主义的局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文物盗窃案,就是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从古典皇家园林盗走了数不尽的珍宝,运回自己的国家,他们如同强盗一般,闯进别人家只管打砸抢,能运走的都要运走,运不走的也要砸碎、烧尽。

最终,火烧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延续百年的苦痛,而曾经的联军却视那些罄竹难书的罪行于无物,沾沾自喜不以为意。

相信每个学中学历史的人都记得,历史教科书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刻画了怎样一个惨痛的过往,那是雨果笔下的人间悲剧,是刻骨铭心的伤痕: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惨剧之后,中国又接连丧失很多珍宝,其中有在华的洋人低价收买的,有租界强盗投机倒把的,也有昧着良心的无良商人用做交易的。

借着混乱的时代,他们合谋将中国的古典文物洗劫一空,给战败的中国留下残垣断壁。

当然,历史的伤痕是永远的教训,教训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不想被挨打就要敢于站起来,要有用实力说话的能力。

西欧诸国中,英国凭借历史原因占据重要地位,在欧洲国家很有话语权。又因为文学和艺术的发源,英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也就是大英博物馆,将战乱和殖民时期抢回来的文物尽数存放在里面。

二、文物只是历史的证明

然而,对沉浸着历史温度的珍贵文物,英国只视此为荣耀,是战胜国炫耀的证据,而不是什么人类文明的珍珠。

可惜许多由大国工匠制造出的精美文物,不仅具有厚重的文艺观赏价值,还非常具有历史意义,英国却轻而易举把它们当成无用之物,除了用来炫耀,似乎没有别的价值了。

大英博物馆的陈列柜非常拥挤,文物一件紧挨着一件,密密麻麻,似乎只是为了陈设而陈设,丝毫不考虑文物本身是什么、来自哪里、具有怎样的故事和传说。

相比之下,在我国任意一家博物馆里,所见到的文物哪怕是近现代的,哪怕再不起眼再价值微小的物件,都会被单独陈列出来,并在一旁做好注释说明,告诉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这件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曾经它到过哪些地方、具有什么样的用处。

这样的标记,不仅仅是方便了游客,也给文物本身做解读,让文物的价值得以体现,让所有人都能够注意到。

而在大英博物馆,再贵重的文物,也只是一个简单的编号。它们没有名字,没有家,无依无靠。

就像《逃出大英博物馆》历史短剧中那样,中华缠枝薄胎玉壶,在离开家园以后,只剩下一个冰冷的编号,每天待在橱窗里,连回家的路都记不起来,甚至还要面临被偷盗的风险。

大英博物馆并没有尊重文物尊重文化,甚至连表面工夫也懒得做。博物馆内收藏的很多文物都没有经过登记,甚至连件数和文物编号都没有搞清楚,安全保卫措施非常松懈,就连被偷盗了都不知道。

在2021年,就曾有人陆续在拍卖网站上看到,本该出现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竟然被挂在网站上拍卖,网友的发现惊动了大英博物馆,他们这才知道,原来文物已经从馆内丢失了。

尽管如此,大英博物馆似乎没有要规范管理的态度,他们对调查结果不清不楚,面对社会各界舆论也只是说会仔细调查、已经把此前的管理人员解雇了,借此压制社会舆论。

大英博物馆管理不善,却没有丝毫整改之心,文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还不如将文物归还。然而,每提及此,大英博物馆还会有新的借口。

三、 以法案为借口

大英博物馆不是没有面对过别国的交涉压力,非洲著名的帕特农神庙也被扣押在大英博物馆,每次面对非洲人员的交涉,大英博物馆总是抬出1963年制定的法案。

因为法案要求,如果文物不是赝品保存完善,就一直会被留在大英博物馆。这相当于英国给自己家设了个规矩,只要进了我家,我说是我的,你拿不走。

若是萤火自己产的物品也好,但问题是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别国偷摸弄来的,根本算不上光明正大,无非就是趁着别人家失火,他们趁乱去分一杯羹。

据非洲相关人员反映,大英博物馆给出的理由也荒唐至极,他们竟然宣称将文物归还的话,文物拥有国不能保障文物的安全,还会导致文物面临偷盗丢失或损毁的风险。

一个文物盗窃者,放任盗窃来的文物被小偷偷走,还能冠冕堂皇说出“不能归还,因为怕你保管不好”,真是荒谬至极,大英博物馆竟然不觉得他们就是讽刺本身,也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了。

然而偷盗案一出,大英博物馆馆藏丢失近2000件,其中不乏未经登记造册的珠宝,连清点追查起来也非常困难,几乎没有能够追回的机会,只能和所有人一起看着文物继续流失。

作为藏品收集者,大英博物馆也非常失职。

在这种情况下,大英博物馆还能凭借一个莫须有的法案拒绝归还文物,不仅是对要求归还文物一方的侮辱,也反映了他们自大自负的本质,实在是可恶。

四、 结语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发展强大,在世界舞台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能够真正挺直腰杆子做事,这也让我国在国家事务中拥有话语权。

从十二生肖开始,我国早年间因为种种因素流落在外的文物逐渐被追回,他们或被一些国家作为交好的工具主动归还,或被国际组织协调交涉物归原主,或被有志之士花重金从拍卖会上买下交给国家……以种种途径,国宝正在回家。

然而,以中华缠枝薄胎玉壶为代表的很多文物,至今还流落在大英博物馆,他们被战火中带去了遥远的国度,在陌生的地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有人来接他们回家。

大英博物馆的整改也许无疾而终,文物的交涉却是持久的抗争。文物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还承载着国家文化和传承,注入了华夏的灵魂,沿袭着中华的血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物都会回家!

2 阅读:1619
评论列表
  • 2023-12-01 10:16

    支持英国博物馆的方式。别国的文物,国家不出面去沟通,那就别怪他国不在乎。英国抢走当战利品不是当文物的!就放在英国也挺好,起码让有认知的人知道,落后就被抢劫,而不是被用于政治行为拿出去破坏了!

  • 2023-12-01 16:25

    不要买回来就对了。不然一个私人博物馆的东西买回来都是天价,何况那些年流失了太多中国古物,不用惯着这些小偷强盗。

  • 2023-12-01 14:31

    老牌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已深入骨髓。

  • 2023-12-01 13:09

    有那么一天清算英国殖民者,

  • YM 4
    2023-12-01 14:56

    如果抢有用,那就太棒了

  • 2023-12-01 22:33

    用屁股想想人家也不会还

  • 2023-12-01 19:16

    英国就该刺激我们,有本事抢回去啊?

  • 2023-12-01 14:26

    来日方长,会回来的

  • 2023-11-30 20:43

    就是说:怎么出去的就怎么回来啰[滑稽笑]

  • sjc
    2023-12-01 14:35

    非洲著名的帕特农神庙?不是印度的?

  • 2023-12-01 09:33

    刀枪抢走的,拍几个自我感动的视频就想别人送回来,要是成功了,是不是领土也能要了。幼稚[静静吃瓜]

  • 2023-11-30 20:51

    现在还是丢脸,再过过就是丢命了

  • 2023-11-30 22:27

    在那保管也挺好的,回来我们着到的可能是替代品。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