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文学的温暖与力量

楠熙看文学 2024-08-17 05:10:56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作者兴安

去过法兰克福、台北和香港书展,还是喜欢上海书展,虽然它是在上海最热的季节,但它确实是国内最成功的书展之一。

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我与新疆籍作家王刚带着他的新作《喀什噶尔》来到上海。王刚是长篇小说《英格力士》的作者,加上他又是电影《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所以,他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还有一点很重要,新疆是上海的对口援建省份,新疆有很多五六十年代援疆的上海人。这种特殊的关系,让我决定参加上海书展。为此,我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宣传视频——“少年新疆的怀想与反思,《英格力士》的姊妹篇,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新疆——神秘的喀什噶尔”。在视频里,出生于新疆的导演陆川说:“王刚是我的老乡,讲的是新疆的青春往事。”我们知道,陆川的父亲,著名作家陆天明就是青年时从上海奔赴新疆,结婚生子,成为“地道的新疆人”。读者见面会是在上海展览馆的主会场举办,那天来的读者还真不少,可以说座无虚席。在签售环节,排队买书的人特别多,为了给下一场活动腾出地方,我们只好转移到旁边的过道继续签售。其中有一位女读者买了两本书,一本签给自己,一本签给父亲。她说,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支援新疆,加入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当时只有二十岁,父亲在新疆恋爱结婚,并且有了她。二十多年前,他们一家回到上海。她说:“现在父亲七十多岁,已经退休了,经常在梦里回顾在新疆的日子,可是他现在腿脚不好,不能回去看看,所以我送给他这本书,让他在书中体味和回忆。那是父亲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出生地,所以,在我的心目中新疆是我的第一故乡,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是属于新疆的。喀什噶尔是个神秘的地方,可我一直没有去过,那里的石榴和杏干非常有名,小时候,父亲出差到喀什噶尔,回来的时候一定会给我带几个石榴,那是我记忆中最甜的水果,它个大、汁多、味甜、颜色鲜红,每次吃完都染得牙齿绯红。”我和王刚被她的诉说感动,王刚说,你父亲的书,我要送给他,回京后,我还要把《英格力士》也寄给他。

那天晚上,我与王刚在房间里聊天,他说,我父亲是1949年和平解放新疆的军人,后来转业到生产建设兵团任职,母亲则是1950年从湖南援疆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新疆相识结婚,生下了我和哥哥。他们为革命干了一辈子工作。父亲前些年过世了,母亲也老了,我有时候回去陪她,她讲的都是青年时代的往事,是那个火红年代的珍贵的记忆,很多故事和细节我都是第一次听她说起。我很小就离开家,参加了部队文工团,少年不知愁滋味,可以说在“荒唐”的年代做了很多荒唐的事,《喀什噶尔》某种程度上就是我的自传,但是比起父母辈经历的艰辛和困苦,我的小说真是无足轻重。说完他的眼里满含泪水,我知道他在某些方面情感非常脆弱,也不止一次看他落泪——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深圳国贸大厦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旋宫参观,他竟然躲到一边流下了感慨的热泪——所以我不奇怪,也非常同情他的多愁善感。我知道,不仅仅是上海,我的身边很多出生于新疆的朋友,包括几位有名的作家,他们在青年时就离开那里,在上海,在北京,在武汉,求学,工作,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疆,新疆成了他们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谓的所在。

座谈活动

现在我们还需要实验文学吗?

——从鲍里斯·维昂与法国“乌力波”写作团体合作的 《在劫难逃》谈起

8月17日10:00

上海书展 思南文学之家

对谈嘉宾

魏延年、走走、赵松、木叶、杜立言、兴安

第一排:魏延年、走走、赵松 第二排:木叶、杜立言(左)、兴安

这次,我又来了上海书展,带来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鲍里斯·维昂与“乌力波”写作团体共同完成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实验小说,也是一部反战小说。我觉得在目前全球处于安全危机的国际形势下,出版这样一本书非常有意义。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上海与巴黎又是两个互为镜像的大都市,一个是“浪漫之都”,一个是“魔都”,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城市。不久前,我敬重的上海作家王安忆又获得了“法国骑士文化勋章”,这也印证了文学的温暖和力量,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人类和世界的互鉴与改变。所以,我期待着上海,期待着让我感动的故事。

0 阅读:0

楠熙看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