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派兵四十万,想要灭掉西夏,为何却大败而归?

纵横五千年 2024-12-21 10:35:06

宋神宗赵顼是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他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宋神宗还派王韶经营熙河,在与西夏的斗争中占据主动。与此同时,西夏国内出现变动,西夏的梁太后将夏惠宗李秉常软禁。宋神宗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调动了近四十万大军,想要灭掉西夏,结果却大败而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调兵遣将

1081年六月,宋神宗下旨将陕西、河东等五路的军队集结起来,同时还将驻守开封附近的数万禁军调入关中地区,并向吐蕃征调了三万军队。宋神宗的计划是兵分五路,从三个方向分进合击,然后一举踏平西夏。具体部署是“宣州宣庆使李宪为经制使出熙河,行营经略使高遵裕出环庆,副总管刘昌祚出泾原,签书经略使事内侍王中正出河东,(种)谔出鄜延”。

开战之前,宋神宗对取胜充满信心,就连王安石也说道:“区区夏国,何难讨荡之有?”这场战争被称为“五路伐夏”、“第二次灵州之战”,结果宋军却大败而归。主要是因为北宋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策略,宋军缺乏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经验。在交战中的过程中,粮草供应出现问题,攻城工具也没有准备,不打败仗才怪!那么,具体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二、东线战况

东线有两支军队,分别是由宦官王中正率领的十二万人以及名将种谔率领的九万三千人,不过种谔要接受王中正的节制。种谔长期与西夏交战,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在交战之初表现很好,先后攻占银州、石州、夏州等地。王中正是个宦官,根本没打过什么仗,只好跟在种谔的后面“混经验”。

不过,种谔这一路距离西夏中心地带太远,此时的西夏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而宋军携带军粮也不多,所以他们只能停下来等待军粮。进入十月后,气温突降,又下起了大雪,结果饥寒交迫的宋军彻底崩溃了,“以无食先溃,入塞者才三万人”。王中正所部的情况也差不多,只携带十几天的军粮,也因补给问题,导致军队崩溃,冻饿而死的多达两万余人。

三、其余两线

南线也有两支军队,分别是高遵裕率领的八万七千人,以及刘昌祚率领的五万人,不过刘昌祚要受高遵裕的节制。刘昌祚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他很快就抵达了灵州城下,并且发起了猛烈进攻。眼看就要破城之际,高遵裕居然派人下令停止进攻。原来,高遵裕嫉妒刘昌祚,不愿让他取得破城的战功,于是由自己主持攻城事宜。

之后,高遵裕率军围攻灵州十八天,都未能破城。与此同时,宋军的后勤补给被西夏切断,之后还遭到西夏援军的的围攻。最终,南线宋军也彻底崩溃了,“军士冻溺死,余万三千人走免”。幸亏刘昌祚拼死作战,负责断后工作,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西线的李宪有十几万人,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其他两线溃败,也只得撤兵。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3.《西夏书事》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4-12-23 14:48

    神宗天天喝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这帮人混,能打赢仗才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