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稳定与民生福祉。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中,甘肃作为农业大省,其粮油生产与农田建设意义重大。近日,农业农村部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支持甘肃抓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并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甘肃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既有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也有中东部地区的旱作农业。独特的地理环境,既赋予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也给粮油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干旱缺水、土地肥力不均等。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甘肃农业前进的步伐。
在过去的发展中,甘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的农业发展路径。2024 年,甘肃省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16 个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12 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创建全面完成,全省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 “三项齐增”,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的支持力度,助力粮油单产提升。在品种选育方面,支持甘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扩大推广兰天系列优质中筋小麦、先玉系列耐密宜机收玉米、陇薯系列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等优良品种,从源头为增产提质提供保障。同时,在技术推广上,向甘肃倾斜资源。在中东部大力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面积已达到 1500 万亩;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大力推广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鼓励中东部旱作区有条件的地块通过 “引水上山” 扩大水肥一体化面积,通过这些技术集成优化,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此次农业农村部支持甘肃的重点方向。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突出科技支撑作用,持续探索智慧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2024 年,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甘肃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从省级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安排 1.5 亿元,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示范区建设,重点进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改造、机井智能化改造和气象、墒情、虫情、苗情、水情监测等农情数据采集与传输建设 。通过这些建设,精确掌握农田水分状况、土壤肥力等信息,实现精准灌溉、精细化施肥(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打好农田 “底板” 。
为保障示范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甘肃在项目申报上采取竞争性遴选的方式逐级进行申报推荐,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较快、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示范区集中连片的区域开展示范建设,优先支持有意愿并能实施节水灌溉和严格落实设施管护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主体参与实施。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甘肃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建设质量。
此外,在春耕备耕方面,甘肃也在积极行动。省政府专门印发《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市州,并精准落实到村到田。及时制定秋冬种工作方案和品种布局意见,推动越冬作物控旺促壮。截至目前,全省已播种冬小麦 790 万亩、冬油菜 160 万亩,完成秋覆膜 800 万亩。密切监测农资供求动态,及早做好调剂调运工作,全省已检修保养各类农机 26 万台套,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储备量分别达到需求量的 66%、61%、77% 和 73%,农资供应总体价格稳定、数量充足。
农业农村部对甘肃的支持,不仅是对甘肃农业的重视,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践行。通过提升粮油单产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甘肃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也将助力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陇原大地的农民们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希望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甘肃农业定能克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书写农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