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的文化去判断一个银行的长期竞争力

洒脱的安迪 2024-09-19 20:06:57

“驱使我们每天清晨醒来的动力,是为了帮助客户实现财务成功,并且满足客户所有的金融需求,富国银行之所以能维持长期盈利,是因为我们能专注服务客户,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对富国银行而言,这个久经考验的愿景高于一切,我们不会本末倒置,也不会把马车放在马的前面”---《富国银行的愿景和价值观》

三年前的老美持牌银行大约超过6270间,其银行数量经过数十年大浪淘沙,从超万家持续减少,但是数量依然远远超过中国,在中国的银行业因为牌照限制,单一品牌银行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有时候常疑惑,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并购盛行的美国,为何全美银行业没有形成长期的高度寡头垄断特征?为何在美国银行业没有出现工农中建这类占绝对市场规模份额的巨头?回顾美国百年银行史,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府对银行业进行高强度管制,限制跨州经营,限制业务多元化,商业储蓄与证券投行业务强力分拆,这是美国第一轮的大监管周期,造就银行的分散化和多样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进入历史上的第二轮的强监管周期。

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史,实业史都与自身国家的金融,产业政策息息相关,每个国家的企业都带有自身国家的历史烙印,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行业,企业历史,是无法对这个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对于这一点,自己有深深体会,因为在港股市场上的重大挫折让我明白,即使使用相同语言的港股市场,却有完全不同于大陆投资思维的独特市场体系,这个体系是殖民地历史和百年自身金融史造就,港股市场有自身特质的监管思维,虽然和大陆仅仅一线之隔,但是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和判断有着完全不同角度,如果使用大陆的普遍市场思维模式,那么在港股市场就要吃大亏了。

对于银行股的投资,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巴菲特对富国银行押注的思维呢?来看看巴老的投资逻辑,在2009年的巴菲特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答复,“我对富国银行大规模投资的信心,主要在于3个方面,富国独特的经营模式,更低的经营成本,和庞大的客户规模。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做到如此庞大规模,还能具有独特性,富国银行坚持走自己的独特之路,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做的决策都是对的,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其他银行都这么做,而强迫自己也去做同样的事情, 多数银行往往会陷入旅鼠的命运,因为他们总是说,其他人都在这么干,我们为啥不干呢。”

银行业真正的长期竞争优势不是短期资产利润规模,行业排名荣誉榜单,真正的成就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这不是具体的管理措施,激励制度,而是一种文化创造,这个优势无法模仿,如果是可以模仿的优势,那么最多只能保持一年,只有不能模仿或者模仿不来的优势,才能持续十年,二十年的功力。在看一本会计专家刘顺仁《把一招炼成绝招》作品时,书中用惟精惟一的思维来判断答案,假设一辈子你只有一个身体,只能选择一个配偶,一辈子只能买一间房,一辈子只能开一辆车,一生只能买一只股票,你是否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书中这个一对自身思想有很大启发。我们来做一个设想,你只允许用一个指标,来判断银行股的优劣和长期竞争力,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指标?不会是营业收入,利润额,也不会是ROE,成本收入比,,更不会是息差利差,不良率, 因为这些都是数据数字,是人为人造的表象,我相信你只会用长期企业文化,即领导人个性。事实上,每个企业都带有领导者的特质,你只能通过银行的文化去判断一个银行的长期竞争力。

富国银行独特的文化造就了独特的经营模式,我们想问,已经在A股上市的46间银行中,有哪个银行具备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经营模式,低成本的坚持,经营者的传承?应该说完全做到的银行还没有。同质化经营,模仿式业务在金融业中还是普遍现象,如果要从矮个子中挑选,前二十年的A股中的特色银行应该是招商银行,背景是百年企业招商局,董事长一直由招商局兼任,任职相对稳定。招商在第一任行业马蔚华带领下,确实打造出某些独特基因,而接任行长这几年出现大变动,招行立行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用美国老银行家摩根名言总结:商业信贷的基础首要一点是人格,金钱和其他任何东西都在其次。投资亦如是。

0 阅读:0

洒脱的安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