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的大河,养育了我国将近1/5的国土面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长江作为我国一条极其重要的内河,实际上多亏了一道弯才能够实现,否则,长江要面临兄弟河流怒江、澜沧江的命运,成为一条国际河流。届时,长江带来的作用恐怕再也无法跟现如今相比。
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
——【·长江的起源·】——
跟我国境内大多数大型河流一样,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内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虽然源头众多,但主要三大源头为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其中又以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实际上,长江这个称谓确切来说是从四川宜宾开始后的正式称呼,而长江的上游则是金沙江,再往上称为通天河,也就是出现在《西游记》中的通天河,而沱沱河即是长江的源头。
想必很多去过长江源头的人都有些纳闷,一条人们心目中波澜壮阔的大河流为何源头却是一个小小的类似于泥坑般的“小坑”?最后这些小坑竟然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长、流量最大、流域最广的河流之一?
为此,不少短视频主播前往青藏高原进行考证,但给出的画面中,这些所谓的长江源头根本看不到多少水流,即使偶尔出现也是平缓的小河,无论如何都很难跟长江这个字眼联系起来。
其实,这个答案并非完全正确。因为长江之所以能够汇聚成一条波澜大河靠的远不止一个小源头,而是千千万万个源头,最后这些源头汇聚成就了如今的长江。
但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发源的河流远不止长江一条,例如澜沧江、怒江等等,甚至可以说这几条河流好比是兄弟河流,但为何只有长江横穿我国东西,成为了我国的母亲河?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原因就出现在金沙江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后,在流经云南丽江的石鼓镇的时候,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近乎180°的大转弯,正是这个弯道避免了长江奔流向南成为国际河流,也奠定了长江成为母亲河的关键。
而这条弯道也被称为“长江第一湾”,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正是这个起到神奇作用的弯道。
——【·长江第一湾·】——
根据现有考证,长江第一湾的起源要追溯到3500万年之前,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了外界水域的流向,而在玉龙雪山跟哈巴雪山之间,金沙江得以找到一条低洼的突破口。
而横断山脉南北延伸,沙鲁里山跟云岭山脉在此期间交汇,从而构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最终造就了金沙江在这片区域神奇的大转弯。
但正是这次转弯造就了世界自然历史上最神奇的一幕,长江自此由南转北,并蜿蜒向东流淌,最终穿过整个中国。
相信到过云南石鼓镇的游客都曾亲眼看到过金沙江在此壮丽的大转弯,很多人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奇迹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转弯所带来的巨大意义。
实际上,如果没有长江第一湾,中国的历史恐怕都要被改写,甚至连同东南亚一带国家的历史同样也将被改变。
为何这么说?
首先要说长江在这个地方转弯的显要一点就是避免了长江成为国际河流。而国际河流的问题十分复杂,澜沧江就是最好的例子。
澜沧江从我国流出后相继流经缅甸、老挝、泰国以及柬埔寨,最后从越南胡志明市流进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流出后的澜沧江被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这个名字相信国内民众并不陌生,这条河流几乎等同于“犯罪”的代名词,不少东南亚国家的贩毒、赌博和抢劫等恶性犯罪几乎都发生在这条河流之上。
当然这跟我国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主要原因还是国际河流所带来的环境保护和河流管理的问题,一旦涉及到其他国家,我国只能通过共同协商,而不能自己说了算,其影响十分明显。
而长江就不一样,长江是我国的内陆河,跟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长江做出利民的工程,如三峡水电站等等。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是因为长江由南转北,进而横穿东南部,从高山峡谷之中带来的积沙冲刷出了一个壮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泥土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因此适合种植农作物,加上南方天然的气候,得以让南方成为我国的大粮仓,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作物,影响深远。
历史上,南方在大开发之后一直都是历代王朝中最为重要的粮仓,而诞生出的吴楚文化同样灿烂辉煌,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代表。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长江的作用,沿岸近乎三亿民众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这在干旱的年代尤为明显,加上如今的“南水北调”大工程,同样是利用长江的水源来解决北方的饮水问题。
更何况,由于长江的作用使得长江本身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平衡,长江内部自身独有的长江物种就高达数千种之多,其中不乏珍稀的物种,这都是属于我国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宝藏。
而在长江流域附近,由于长江的存在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区域,对沿岸环境的变化带来巨大的作用,绿色的植被堪比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为外界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长江第一湾的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这道湾,我国的历史恐怕都要被改写,正是由于长江第一湾的存在,才使得我国能够自立于世界之林。
信息来源:
[1]张笛,曹凯,袁小平,等.长江第一湾的形成时间和机制:来自河流地貌模拟的新证据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