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时分的湿地公园东侧斜坡上,总能看到一位佝偻身影在胡豆地里躬身劳作。这位自称解老的九旬老者,用布满沟壑的双手,在都市边缘的荒地上书写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解老头戴军绿色八角帽,身着深灰马甲与酒红内搭的经典搭配,蓝色裤脚沾着新鲜的泥点。他单膝跪在赭色沃土上,左手攥着带泥草茎,右手挥动绿柄镰刀,精准除去胡豆苗间的杂草。斑驳光影在他古铜色面庞游走,沟壑间盛满劳作的满足。
这片占地约两分地的菜园,是老人近年开垦的"自留地"。从荒草丛生的杂芜之地,到如今豆苗葱茏、野花点缀的生机田园,解老用三年时光将岁月刻进这片土地。他抚摸着齐腰的蚕豆秧轻笑:"看着它们抽芽开花,比吃药还管用。"
"年轻时在田埂上跑,老了就在家门口种。"解老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真谛。他展示刚拔下的胡豆苗,豆荚已饱满垂坠,叶片上的褐色斑点反而成为岁月沉淀的印记。
当问及坚持劳作的缘由,老人眼角的笑纹更深:"总得找点事做,地不骗人。"他指着远处新翻的土块说,收完这茬胡豆就要点黄豆,土地从不辜负勤恳的人。这种"春种秋收"的生命节奏,已然成为九旬老人的精神寄托。
湿地公园的晨练者常能遇见这位特别的老农。他竹帚除草的身影与拱形涵洞构成奇妙对话,石壁"限高3m"的标识与藤蔓形成时空对话。当城市在水泥森林里狂奔时,解老的菜园如同绿色诗笺,记录着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这位明年将满九十的老者,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土地写下诗行。他说:"人像庄稼,越老越要扎根。"在他弯腰劳作的剪影里,我们看见生命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对抗岁月,而是让每个日子都长出新的希望。
【后记】当我们惊叹于解老的勤劳时,他正蹲在地垄边,将刚割下的野草仔细码放。夕阳为他佝偻的背影镀上金边,远处林梢漏下的光斑在他脊背跳跃,仿佛大地给予勤劳者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