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去银行办个业务,也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
2025年1月26日,四川眉山仁寿县的邮政储蓄银行,上演了一出让人大跌眼镜的闹剧。
一位老人,被家属用担架抬着进了银行,就为了改个密码。
你说这事儿,魔幻不魔幻?
荒诞不荒诞?

老人躺在担架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家属呢,满脸的无奈和疲惫。
周围的客户和银行员工,则是一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的懵圈表情。
这画面,比电视剧还精彩,比电影还离奇。
问题来了:银行口口声声说的“人性化服务”,到底去哪了?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老人有张存折,可是密码给忘了,得重置。
按银行规定,重置密码得人脸识别,必须本人到场。

家属一听就傻眼了,老人卧病在床,这不难为人吗?
他们也想过办法,跟银行协商,看能不能代办,或者想想别的辙。
可银行呢,态度那叫一个“坚决”:“不行,必须本人来!”
没办法,家属一咬牙一跺脚:抬!
于是乎,就有了开头那魔幻的一幕。
担架进了银行,原本安静的大厅,立马炸开了锅。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有的还掏出手机拍照录像,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银行员工呢,倒是淡定得很,用那毫无感情的、程序化的语气一遍遍重复:“必须本人来,家属帮不了。”
最后呢?

老人被折腾了一番,这业务还是没办成。
更气人的是啥?
事后,银行竟然来了句:“我们可没要求他们抬担架啊。”
这话一出,网友们彻底炸了锅。
“家属是吃饱了撑的才抬人来?谁愿意这么折腾?还不是你们的规定太死板!”
“这‘必须本人到场’的规定,有没有考虑过那些行动不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
“所谓的延展服务,永远排不上号,要么就是压根没人提。好不容易等到家属崩溃了,抬个人来,银行又开始装无辜了?”
类似的闹剧,还真不是头一回。

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还记得吧?
多少储户为了取回自己的血汗钱,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
那“核实本人”的过程,简直比西天取经还难。
还是在四川,2021年,一位老人因为银行不愿上门核实信息,最后被家属背到了柜台前。
当时也是一片哗然。
再往前捯饬,湖南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为了领养老金,被家人用推车推到银行。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银行的规定,是不是太“一刀切”了?

说到底,银行是为了防范诈骗,保障资金安全,才设置了“必须本人到场”的规定。
这本身没毛病。
但问题是,对于那些特殊群体,比如卧病在床的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这规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银行真的忙到连派个人上门核实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吗?
按理说,“延展服务”是存在的。
但就像很多网友吐槽的那样,“我们不忙的时候”这个条件,听着就像一句托辞。
真的能排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吗?
咱们再换个角度想想,银行这么做,真的是为了客户的资金安全吗?
为了安全,当然需要核实本人信息。

但规则的制定,不应该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而应该是一种服务,一种真正为客户着想的服务。
类似的例子,咱们也见过不少。
疫情期间,某些医院要求病人必须先做核酸检测才能入院,结果耽误了多少人的救治?
还有些地方,为了防疫,不让外卖小哥进小区,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多大的不便?
表面上看,都是“按规矩办事”。
可实际上呢?
一次次消耗着公众对这些机构的信任。
说到底,还是因为“钱在银行”。

大家信任银行,觉得把钱放在银行安全。
可是,当银行的服务变得如此冷漠,规定变得如此僵硬,谁还能放心地把钱交给他们呢?
那些被耽误的客户,那些被拒绝的申请,那些抬着担架无处发泄的家属,谁来为他们考虑?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写道:“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而是永远不被黑暗所吞没。”
希望我们的银行,都能成为那道真正的光明。
别再让“担架抬人”的闹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