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临近2024年报披露之际,绿城中国的最高管理层出现了重大变动,引发市场骚动,其股价早盘跌幅超6%。
3月27日早上,绿城中国公告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并衷心感谢其任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现年57岁的张亚东,给外界最大的印象就是2019年接棒绿城创始人、一把手宋卫平之后,从此前绿城执行总裁上位“掌舵人”,从执行者角色变成战略制定者,短短几年迅速提升了绿城规模实力,成为头部房企。
要知道,张亚东于2018年之前最显赫的职业履历就是在大连官场,曾官至副市长,后进入中交集团,没多久就被“空降”到绿城担任高级职业经理人。
当时绿城只能算是中型房企,同时营收虽增幅不错,但盈利不理想,这跟宋卫平时代主打“不惜成本打造,也不能丢掉口碑”的地产匠心精神有很大关系。

张亚东执掌绿城后,在2020年又遇上楼市三道红线出台、楼市“限价令”等引发楼市迅速降温等不利影响,致使主打品牌溢价的绿城很受掣肘,备受煎熬。
对此,张亚东愈挫愈勇,为绿城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高周转”策略,让豪宅也高周转起来。2021年起,背靠中交的绿城开始加杠杆高调拿地,拿地成本也不断走高。
2021年,绿城新增拿地平均楼面价9080元/㎡,该年末总土储平均楼面价7182元/㎡;2022年新增拿地平均楼面价飙到14620元/㎡,该年末总土储平均楼面价涨到7582元/㎡;2023年新增拿地平均楼面价14231元/㎡,该年末总土储平均楼面价涨到7982元/㎡。
2024年以来,绿城俨然成了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等核心城市的“地王收割机”,参考阅读《绿城狂飙了,楼面价13.1万/㎡,抢下全国“单价地王”》一文。
克而瑞监测统计,看2024年房企新增货值排行,绿城以1147亿元的新增土储货值排全国第四位,仅次于中海、华润和保利。
绿城之所以敢如此“高举高打”,背后策略就是高周转,绿城2024年中报曾写道,该年上半年新增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经营性净现金流“回正”分别提速0.4个月、2.1个月至1.7个月、9.5个月。
不过,绿城这股拼劲儿的后遗症也比较突出,比如去年上半年,绿城取得营收约695.6亿元,同比增幅22.1%,再创历史新高,但录得毛利率13.09%,同比下滑约4.32个百分点,其中物业销售毛利率11.7%,同比下滑4.3%;净利约33.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8.4%。
虽然绿城近几年盈利持续下滑,但绿城高管却享受着“千万级”年薪备受争议,比如2022年、2023年张亚东薪酬达到分别是1234.5万元、1217.1万元。
今年2月,绿城还发行了一笔承受8.45%年利率的5亿美元高息债,以直换即将到期的存量美元债,虽被称之房企海外债破冰行动,但这个代价是不是偏高?
如今随着张亚东辞任一把手,接棒者是来自中交系的刘成云,现年56岁,曾先后担任中交投资副总经理、中交城投董事长、中国交建战投事业部总经理、中交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上海振华重工董事长,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刘成云执掌下的绿城,未来会否继续“高举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