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阐述婚姻问题时,很多人都会频繁提及性格不合这个问题,好像婚姻的终点就是两个人的性格,而只要解决了性格问题,婚姻中的绝大部分矛盾就都可以避免。
不可否认的是,性格的确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能否大到决定婚姻关系尚且还是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段性格不合的婚姻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婚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局?难道性格不合的婚姻就注定无法继续下去了吗?
想要结束一段婚姻其实不需要理由,只要你想,不想维持就别维持了。只是,很多人面对自己对婚姻的绝望时,总想说出个所以然来,好让自己心安。这种时候,如果婚姻中实在没什么大事发生,“性格不合”就成了最好的借口。
其实,在我看来,在一段长期关系里,一味的拿着性格说事的人往往才是那个没有意识到核心问题所在的人,因为性格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其实多集中在初期筛选阶段,而一段婚姻能否维持下去,本质靠的是两个人处理矛盾的惯用模式。
我发现一提到婚姻问题,很多人都特别喜欢拿性格说事,比如抱怨伴侣太作、喜欢斤斤计较、脾气太火爆、在生活中总是喜欢散发负能量,又或是个性懒散、没有上进心、遇到问题逃避沟通等等。
在他们的视角里,婚姻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对方的性格促成的,只要对方学着大度一点、脾气柔和一点,或者是做事果断一点、在处理问题上积极一点等等,那么令他们烦恼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婚姻也会一扫往日阴霾,重获幸福。
但问题是,现实真的会如此简单吗?或者说,只要是两个性格完全契合的人组成家庭,那么婚姻就都会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不说你自己联系实际感受一下,至少就我的咨询经验来看,答案大多是否定的。
所谓性格,指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呈现出的一种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对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受基因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这三者影响。
从这个基础上来看,一个成年人性格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早期已经趋于稳定了的,不管是基因遗传还是成长发育,这些大多都已经在我们的童年时期逐步发展并固定了下来,而唯一能够在后期对我们的性格产生塑造作用的其实就是社会环境,具体来说也就是一个人的后天经历。
具体到婚姻中来看,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你和伴侣在相识之初其实已经呈现出了彼此较为固定的一个性格模式了,因此你要说在新婚起始抱怨性格不合我还觉得有点道理,可是如果既然对于大部分来说,性格早就在成年后基本确定,那么放在婚姻的视角来看,夫妻之间在新婚期抱怨性格不合我还觉得有点道理,如果你们已经相处了十多年,还在性格这个问题上反复纠结的话,我会觉得你们有些指桑骂槐了。
真是性格的锅吗?为什么很多人结婚之初甜甜蜜蜜,时间越久越看不惯对方的性格呢?甚至于,很多人婚前被伴侣看做优点的性格,在婚后反而成了槽点。
婚前觉得你温柔体贴,婚后就抱怨你窝囊不上进;
婚前觉得你张扬有个性,婚后就抱怨你不够善解人意。
其实,这恰好说明了,你们的性格在最初阶段并没有那么的合不来,甚至可能是较为契合的。但是呢,由于你们两个人在婚姻关系里不良的相处模式,导致大大小小的矛盾和问题都不断滋生,因此产生了一种越相处越不合的感觉,最后只好把原因都归结到性格不合这四个大字上。
所以,如果你真的觉得在婚姻中跟伴侣越过越相看两厌,不妨别再揪着性格说事,可以试着换一个思路,把重点放在看看这十多年的婚姻关系如何影响和重塑了你们各自的性格,仔细找找中间的真正变量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点观察你们处理矛盾分歧时的惯用模式。因为在咨询经验中我发现,
虽说不同人在婚姻里的相处模式都各有其特质,但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引发“性格不合”观感的,就是大家在处理分歧和矛盾时所采用的“非暴力不合作”模式。
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不合作主要指的是夫妻双方无法通过真正彻底有效的争论来化解矛盾,只能以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暂时性的搁置矛盾,等到下一次矛盾来临时,会新仇旧恨一起算,引发更消极的对抗。它的主要特点是:不争论、不积极、不合作。
具体到生活场景中,你会发现,非暴力不合作模式其实在关系里特别常见。就比如很多人喜欢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回避或者替代补偿策略,妻子抱怨家务繁重,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这时候丈夫没有去及时的共情妻子,而是选择所谓的“制造惊喜”来进行敷衍补偿。
看似这种策略是积极的,是为了减缓对方的压力,但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难以平衡的工作和生活继续难以平衡;对方的情绪也没有得到持续的理解,当下会兴奋,兴奋过后依然惆怅、烦恼。两个人实际上并没有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样即便是看似做出了积极行动,本质上还是一种不合作的模式。
还有人在对方伸出沟通触角的时候选择回避,很多男人可能会觉得对方正在情绪上,想要先冷静一下再去处理问题,可在当下的环境下,妻子的情绪相当于是完全被漠视的,对方在那个时刻没办法去体会你回避的动机,只能感受到被信赖之人抛弃的无助和绝望情绪,这也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的典型体现。
如果一方在关系里大大小小的事物上总是采取不争论、不积极、不合作的应对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即便另一方最开始是有积极沟通意愿的,最终也会在这种累积的消极情绪中变得疲倦,从而开始用同样的方式回击对方,让两个人的关系模式彻底陷入到了一种互相攻击的恶性循环。
所以你会发现,在一段关系里,有时候妻子表现得好像特别不可理喻,比如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情绪非常暴躁,而另一方却看起来温和平静,这时候作为看客的我们往往会觉得情绪失控的那一方似乎更有问题,但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两个人促成的,而非看起来性格不好的那一方的全部责任。
一种婚姻模式的形成永远不是某个人单方面的作用,有的人一说起来似乎永远是关系里情绪更稳定的、在各种事情上都做得非常到位的人,但实际上你去问另一方,可能深处其中的那个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每个人在解读婚姻时都非常容易美化自己,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对方身上,但真正具备参考性的往往不是这个人如何描述关系的,而是和他朝夕相处的那个人感受到的是什么。
非暴力不合作模式的典型特点就是用一切形式逃避对对方真实感受的理解和共情,不管矛盾是什么,他们总是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不愿意去和对方交流彼此对于这件事的真实看法,用不予争论、言行懈怠等方式激发对方的崩溃情绪。
对于他们的伴侣来说,自己相当于是处在一个真实感受无处诉说也得不到任何回应的真空状态,那么她的情绪状态一定是绝望和崩溃的,在这样的一个处境下,两个人的相处模式一定是往对抗方向发展。
这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性格不合其实只是长久以来的恶性矛盾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表层反应,对方的歇斯底里可能只是长时间得不到回应的“呼救”,而“心平气和”的坐在那里关心婚姻发展的那个人或许才是问题的真正源头。
那么在知晓了这一点后,很多人可能会问,我该如何拯救深层矛盾处理模式所引发的“性格不合”问题呢?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沟通。
沟通这件事说大不大,但却是很多人在婚姻关系里最容易忽略、也一直以来都做不好的一件事。
很多人在关系里进行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起到加深关系的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非暴力不合作模式,还有的人是一遇到问题就开始互相指责,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另一个人,又或是只顾自己抒发委屈和不满,全然不去倾听和理解对方的处境。
好的沟通一定是掺杂着共情和支持的“有来有回”的交流,它既不是停留在某一方的输出之上,也非毫无感情色彩的就事论事。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一种互相理解的状态,在沟通中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建立新的关系纽带。
那么要怎么去达到这种沟通效果呢?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好奇。在沟通过程中,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太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事而非人上,不关心对方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产生这个问题的,也不好奇对方情绪的产生过程以及背后的深层需求。
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程度,并且可以通过沟通不断加深的关系一定是双方在沟通过程都怀揣着对彼此的最大好奇心的关系,合作的两头一定先是人,然后才是具体的事情。要想从对抗的模式走向共情的模式,那就需要我们从对事情的浅层关注上转移到对彼此内心真实世界的探索中来,只有这双方才能以此为纽带,形成一种互相照见的局面。
当你能够在矛盾出现时,每次都带着看见彼此的目的去沟通,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性格不合是多么肤浅又毫无根据的妄断,到那时,你自会知晓幸福婚姻的终极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