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女是明朝最残忍的制度牺牲品。“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明宫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贝尔湖一带,曾经生活着草原游牧民族部落,名为弘吉剌部,这是一个聪明能干,高雅富贵的部落,尤其是以盛产美女出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与侍臣一起观《元史》,正好看到记载这个部落的内容,于是顺口一问,“这个部落还有后人吗?”
洪武二十五年,上与侍臣观《元史》,至甕吉剌氏之盛,曰:“其有后乎?”——査继佐《罪惟录》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能在皇帝身边侍奉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别说举一反三了,皇帝呼吸声大声小都能品味出个四五六来。
听到皇帝的话,侍奉之臣顿时明白,朱元璋在乎的不是这个部落是否还有 后人,而是想尝试一下弘吉剌部落的美女到底是何等迷人。
当时,弘吉剌部落后人中地位最高的为南海卫正千户。
没过多久,这个千户的14岁女儿就被送到了朱元璋床上,被封为翁妃,虽然朱元璋此时已经64岁,整整比翁妃大了半个世纪,但不妨碍朱元璋有了新宠。
时其后为南海卫正千户,有女十四,入宫,殊宠。——《罪惟录》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已经病重,翁妃与李淑妃一起侍奉在侧,已经病入膏肓的朱元璋,看到翁妃年轻的容颜,想到自己哪怕拥有整个天下,却依旧挽留不住自己的生命,于是问二人:“能久侍朕乎?”
二人听到皇帝的问话,根本不用多想,当即跪下对朱元璋呼“万岁”,皇帝万寿无疆,自己自然也会一直侍奉皇帝。
朱元璋见到二人的回答,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她们说:“那以后你们就永远侍奉朕吧!”
这个以后,可不是指的朱元璋活着的时间,而是指得到了另一个空间之后。
朱元璋临死之前,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遗命,让他将曾经给自己侍寝过的嫔妃全部殉葬!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明史·后妃传》
这些嫔妃被殉葬之后,也许是觉得这个制度太过血腥,太过罔顾人伦,于是朱允炆与朱棣在位期间的,都相继抚恤这些被殉葬的嫔妃家属。
因此,这些嫔妃的出生家庭被称之为“朝天女户”。
所谓“女户”,是从唐朝时期开始兴起的一种说法,意思是家中无男丁,以妇女为户主的民户。
而明朝的“女户”,一般则是指的一些有特殊使命的女户,比如常见的是宴乐女户、抬轿女户、朝天女户。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明宫词》
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上行下效,明朝历代皇帝、亲王都施行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废除这一残忍的制度。
一般我们说的殉葬,就是“人殉”,以人殉葬的意思,这个制度最早出现自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从春秋末期开始,就已经式微。
到汉朝之后,因为文化的发展,这一现象基本已经绝迹,没想到却在一千多年后再次迎来了新的高峰。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胸怀韬略,深谋远虑,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私心,肆意妄为才做出这么血腥的决定吗?
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从朱元璋上位之后的施政来看,他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层考虑。
1.防止外戚干政,权臣擅行废立
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结发妻子马皇后,而这位马皇后先朱元璋去世多年,所以朱元璋临死之前,后宫无主。
又因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是隔代相传,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孙子,上面不仅有二十几位皇叔,更是有数十位“奶奶”。
皇叔也就罢了,毕竟朱元璋不可能将自己的儿子都杀了,而且这些人也是皇帝的保障之一。
但是这些“奶奶”就不一样了,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传统,至少从春秋战国开始,年幼的皇帝继位之后,经常有皇太后垂帘听政,有名的秦宣太后、吕太后、唐武则天、宋朝刘太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权臣想要擅行废立的时候,往往也会打着太后的幌子,或者说用太后的旨意,来达到合法性,因为先帝已经去世,名义上能册封天子的只有太后。
比如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就是取得了郭太后的同意,然后司马师废曹芳、司马昭立曹奂,都是以郭太后的名义。
朱元璋死后,对朱允炆来说,最大的威胁还不是那些皇叔,而是朱元璋的这些女人们,一旦哪位权臣想要擅行废立,首要的选择就是扶持一位太祖嫔妃做太后,然后以太后的名义行事。
朱元璋此举与汉武帝杀赵婕妤、立赵婕妤之子刘弗陵为太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史记·外戚世家》
2.恢复中原传统文化习俗
有朱家帝王在前面做榜样,明朝时期,民间也殉葬成风。当然,这些百姓可不能明目张胆以“人殉”,而是打着“自愿殉葬”的幌子。
意思是说,“贞洁烈女”为了从一而终,自愿跟随死去的丈夫。
从这里就能看到朱元璋的另一个目的,让女人的三从四德等思想观念再次深入人心,当然,不仅仅只有三从四德,主要是“程朱理学”这种奠定王权根基的思想。
朱元璋出身于元朝时期,经过蒙古人的霍乱,中原文化惨遭荼毒,同样遭到毁灭性打击的,还有从宋朝时期开始流行的“程朱理学”等儒家学派。
不仅这些学派受到打击,连这些学派的根源,儒家思想也受到影响,蒙古人的四个人种阶层中,所有的汉人都是最低等级,跟中原历来的等级区分完全不同。
中原向来是皇帝是第一等,士族是第二等,其他人是第三等。
而朱元璋再次兴起殉葬,从根本上降低了女人的社会地位,同样也是在宣扬“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
其实,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恢复中原礼仪文化,他采取过很多措施,比如服饰方面“复衣冠如唐制”;并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级严格的冠服制度;革除胡跪,恢复汉族传统的稽首、顿首、空首等跪拜方式;甚至连姓名都有了严格的要求。
总体来说,朱元璋在文化礼仪方面的措施,驱除了蒙元的阴影,构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但是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统治。
所以,其中难免有一些糟粕也被朱元璋再次从历史垃圾堆中翻捡了出来,“人殉”就是其中典型。
“朝天女户”虽然能世袭一些中低层官员,但是这是建立在朝天女的殉葬基础之上,本身是充满血腥的一种制度,无论是朝天女本身,还是朝天女户,都不会因此而感到荣幸。这本身就是一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