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案:复旦高材生寝室毒杀舍友,小矛盾积累而成的“大杀机”,令人体寒心颤......

章鱼海绵 2024-04-01 08:27:01

“清早起床喝一杯水,有利于身体健康,好处很多,例如润肠、补水、排毒等。”

这样的“养生认知”,似乎很多人都已了解,不少人还一直都忠实执行着。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就是这样一杯清晨起床后喝的“养生水”,居然要了一个人的命。

一个复旦大学高材生的命。

而那杯水里的致命化合物,正是与他朝夕相处的舍友亲自投下的。

而他到案后,却说自己这样做,完全没有恶意,纯粹出自于一场“愚人节玩笑”。

杀掉舍友,亲眼看着舍友从身体不适,到绝命医院,这样持续了将近20天的“玩笑”,未免开得也太大了些。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杀人者被判处死刑后,复旦大学的学生中,居然有177人为其向法院“联名求情”,在他们写给法院的信里,杀人者在生活和学习中,完全是一个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好青年、真人才”形象。

那么,这起当年震惊全国的“复旦投毒案”,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作止”的呢?

今天,笔者就以文字带大家详细梳理下这宗高校投毒案的缘由始末。

01 藏在寝室饮水机里的“绝命舍友情”

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发出来的一条新浪微博,迅速引爆全网——

百年名校、高材生病危、宿舍投毒、饮水机内检测出残余有毒化合物......网友们从那条微博里,提取出来的这种种“关键词”,可谓是触目惊心,这俨然就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恶性杀人事件”,发生场合又是宿舍,发现毒物的地方又是寝室饮水机。

这些在高校里都算是“无限敏感”的“致命区域”,联想到之前的“马加爵寝室杀人案”“清华朱令案”等案件,这样的“寝室凶案”,无疑迅速挑起了社会公众的紧张神经。

难道,这又是马加爵式的“寝室恩仇”?

难道,这样的案件到最后,也会是像“朱令案”那样,最后“绞杀真相”后无疾而终?

可以说是在一瞬之间,“复旦投毒案”立即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屏息凝视地等待着案件将如何进展、真相将何时揭露。

在社会民众一边等待案件进展,一边祈愿中毒者平安的时候,更加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

微博发布次日,2013年4月16日,中毒者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

同日,警方通报在黄洋寝室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的有毒化合物是N—二甲基亚硝胺,并且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也证实,黄洋同寝室舍友林森浩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此消息一出,全网更是立马“爆炸”,关于此案的各条热搜居高不下,各种讨论和猜测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寝室投毒杀人”的起因缘由,更是众说纷纭、疑猜不断。

随着黄洋去世,警方对于此案的调查也渐趋明朗,很快,警方再次发布通知,林森浩已经承认是自己往宿舍饮水机里投放有毒化合物,并且黄洋在2013年4月1日当天清晨喝下那含有有毒化合物的水时,林森浩也是在场亲眼看着他喝下去的。

林森浩承认这些之余,也说明了自己投毒杀人的“无害理由”,他说自己之所以往饮水机里投毒,原因居然是“想着愚人节当天,想要跟黄洋开个节日玩笑”,这样的“致命玩笑论”在网络和电视上一经公布,又毫无意外地掀起了一场“讨论风暴”,这样听着就很扯蛋的“杀人理由”,自然无法让民众信服,更不用说查案侦凶经验丰富的警察们了。

对于林森浩的审查讯问依旧紧锣密鼓地开展,这样高密度的侦案节奏,效果自然显著——

0 阅读:550

章鱼海绵

简介: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