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一口气了解明朝财政危机,大明王朝如何走向灭亡

小高说娱乐 2025-01-16 07:58:04

一隐秘的财政战争

在浩瀚的历史中

权力更迭常常围绕着两大主线展开

一条是文人墨客的故国之思

风流才子的离愁别绪

另一条则是武将猛士的铁血沙场

刀光剑影的拼杀

然而

在这些看似主导历史的场景背后

还隐藏着一条更加隐秘而深远的线索

每当一个王朝走向衰亡

往往伴随着的是财政的崩溃

秦朝的灭亡缘于供给侧改革的失败

唐朝则因失去东南诸道的税收来源而元气大伤

宋朝则因两次恶性通货膨胀陷入困境

至于明朝

同样未能摆脱这座宿命的牢笼

当然

单凭一个角度无法完整解释一个王朝的覆灭

历史的演变

往往是多重偶然交织的产物

例如

1257年印尼萨拉马斯火山的爆发引发了小冰期

这一气候异常

是否加剧了明朝日益严重的人口与资源矛盾

若明军在与女真的战争中赢得更多战役

是否胜利的天平会向明朝倾斜

从而改变整个局势?

再如

若玉米土豆红薯等美洲高产农作物

更早传入中国

明朝是否能跳脱马尔萨斯陷阱

历史没有假设

既定的事实不可逆转

但我们可以从明朝的财政危机中

窥见国家财政崩溃的深层脉络

今天的影片将带您探讨明朝如何

一步步陷入财政困境的恶性循环

政策制定者们

又如何错失了救国的最佳时机

更为重要的是

明朝的事迹

能为当今社会带来怎样的启示与反思

二大明上空的三只幽灵

公元1348年至1368年间

长城以南的大地烽烟四起

战火不断

元朝的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

在位二十载

尽管他竭力维持对全疆域的统治

但在日益强大的汉族势力反攻下

元廷的政权逐渐走向崩溃

1368年9月14日

明军从元大都的齐化门攻入城中

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

放弃了长城以南的全部汉地

从此

汉族对中原失去百年的统治得以恢复

经过20年战争的洗礼

元朝的旧有秩序被彻底摧毁

与此同时

土地供需关系也发生了显著改善

此时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帝国

正处于一个人口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充裕生产资料丰盈的时代

仿佛站在了马尔萨斯陷阱的底部

面对这个满目疮痍极待重建的国家

朱元璋选择了

与历代开国君主相似的治国之道

轻摇薄赋

他下令每亩民田仅征收数升粮食

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使得底层百姓对新生的政权普遍拥护

然而远在宫廷庙堂之中

朱元璋却为这新生的大明王朝

埋下了三颗隐秘的地雷

这些隐患

将如幽灵般徘徊在大明疆土之上

在接下来的277年里

成为王朝衰亡的伏笔

首先是藩王制度

朱元璋在夺取权力后

重启了藩王制度

这一制度看似是为了稳固权力

延续皇室血脉而设

但历史却屡屡证明

他往往成为动荡的导火索

藩王制度如同一把双刃剑

表面上藩王们肩负守护中央的职责

实际却暗藏分裂隐忧

那些大肆推行藩王制度的王朝

最终往往难逃内乱的命运

刘邦开创的汉朝有七国之乱

司马炎建立的晋朝

则因八王之乱分崩离析

而朱元璋的明朝同样未能幸免

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

靖难之役爆发

原本身为藩王的朱棣凭借军事力量

推翻了侄子朱允文

登基称帝

然而胜利之后的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朱允文削藩的举措

正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而若他步前任后尘

继续削弱藩王势力

势必引发其他藩王效仿自身

动荡再起

然而若放任不管藩王的权力

迟早会对皇权构成更大威胁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

朱棣对藩王制度

进行了巧妙的升级改造

推出了藩王制度的2.0版本

根据传统惯例

藩王通常在封地内

掌控军政和税收大权

然而

朱棣的改革保留了藩王的经济特权

却剥夺了他们的军政控制权

他通过给予丰厚的俸禄封地

以及免税等经济特权

安抚藩王

实则限制了他们的实际影响力

这种怀柔政策暂时稳住了局面

成功削弱了藩王的势力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稳的局面

为明朝埋下了财政危机的种子

被安置如豢养肥猪般的藩王们

不再有实际权利

却在封地上繁衍生息

人口激增

藩王人数的急速膨胀

最终给明朝的财政体系

带来了沉重负担

成为后世挥之不去的隐患

第二是军屯制度

明朝虽已建立

然战争硝烟未息

开国之初

国子监祭酒宋讷即建言

蒙古边患未除

北方边境形势严峻

需驻扎重兵以备不测

然而从东南调粮不仅成本高昂

且海陆运输易遭风暴侵袭

难保安稳

为此宋讷提出仿效汉朝的屯田制

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此策

以同时解决粮食供给

和边防军备这两大难题

中原王朝自古便有丰富的屯田经验

从汉至三国直至魏晋

皆曾因地制宜推行屯田

并取得一定成效

此法历经数代验证

成效显著

风险较低

后世自可因循沿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正是屯田制度在现代的延续和实践

明太祖朱元璋深谙此理

为了以低成本养活边军

他在边境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政策

具体规定为边军中三成人负责守城

七成人负责工作

内地军队则为两成守城

八成务农

此项屯田政策

作为明初的一项基本国策

得到了后代统治者的广泛继承

至永乐年间

东起辽东

北至宣大

西达甘肃乃至西南的滇蜀地区

凡是明朝设立卫所的地方

皆不折不扣地实施屯田

为了弥补军屯的不足

明朝还推行了商屯制度

鼓励商人开垦荒地

收获后用粮食换取盐引

继而用盐引购盐

最后通过贩盐获利

军屯与商屯的双重作用

使得明朝初年能够维持百万雄兵

而无需过度依赖朝廷财政支出

然而这一看似完美的制度

随着时间推移却逐渐走向变形扭曲

屯田制本是为缓解财政压力的良策

最终却因种种弊端

成为明朝国库沉重的负担

第三是铸币权的丧失

中国古代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

而非小说或电影中常见的银两

白银虽在市场中流通

但多用于大宗交易和结算

由于中国铜矿稀缺且开采困难

即便在今天看来价值低微的铜

在古代却属于贵金属

使用这种稀缺金属铸造低面值货币

意味着

国家在无形中承受铸币税的流失

在古代中国的货币系统中

同样存在着类似于马尔萨斯陷阱的困境

当国家铸造高铜含量的优质铜钱时

民间往往会大量收集并融化

以提炼贵金属牟利

而当国家发行低铜含量的劣质铜钱时

百姓则会拒绝使用

这种铜钱陷阱与人口压力叠加

导致流通货币短缺

引发严重的通货紧缩

宋朝在应对这一困局时

凭借卓越的经济智慧

及时发明了纸币交子

宋朝的金融体系

在古代中国堪称首屈一指

不仅率先发明纸币

还建立了以贵金属储备为基础的

准备金制度

以保障货币的稳定价值

正因为宋朝牢牢掌握铸币权

其经济富庶程度

才能支持政权偏安一隅

并与巅峰时期的蒙古大军抗衡数十年

背后强大的金融支撑功不可没

相比之下

元朝的统治在治国理政方面大幅退步

但他们认识到了纸币的潜力

推出了自己的纸钞

然而元朝只学到了宋朝的一半经验

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准备金制度

元朝在中统朝

至元朝和至正朝三个时期

不断滥发货币

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至末代元顺帝时期的纸钞已形同废纸

明朝建立后

朱元璋由于宋明之间的断代

未能从宋朝继承其先进的治理经验

不得不沿袭元朝的货币政策

大明宝钞成为无锚发行的纸币

贬值速度甚至超过元代

明廷一方面大肆印钞

另一方面却规定缴税时

纸钞不得超过30%

形同只发钱不回收

洪武八年正式发行的大明宝钞

在官员强制推行下流通

但由于发行不受限制

加之严禁金银流通

最终仍难逃如元朝般的结局

纸币不断贬值

至明中期

孝宗年间的大明宝钞已名存实亡

甚至有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的民间讽刺

与此同时

铜钱的铸造也在明朝早期遭遇打压

自太祖洪武年间至穆宗隆庆年间

12位皇帝中只有6位重铸铜钱

且数量极其有限

直至万历年间才开始大量铸造

随着纸币沦为废纸

铜币匮乏

民间不得不冒险

使用白银作为交易媒介

明代之前

白银仅用于大宗交易

但随着朱元璋货币改变的推行

碎银逐渐登上了流通舞台

然而中国不仅缺铜

也同样缺乏白银

明朝时期

白银的主要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在欧亚大陆几千年的贸易历史中

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

一直是畅销的硬通货

当欧洲人大规模开采美洲银矿后

全球贸易路线首次得以贯通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

然而明朝的内部商品生产

并未出现相应的增长

白银货币总量却持续增加

由于明朝

未能建立起

以白银储备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逐步加剧

然而不久之后

这场恶性通胀

迅速演变为更加令人窒息的通货紧缩

明朝建立之初

虽奠定了国家的根基

但暗藏了三大制度性隐患

藩王制度

军事上的屯田制度

以及经济上的铸币权旁落

尽管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然而

建国不久的明朝便遭遇了靖难之役

朱棣在篡夺其侄朱允文的皇位后

为了巩固政权

证明其统治的正当性

几乎全面沿袭了朱元璋

所制定的体制框架

这一选择令这三大制度弊端如幽灵般

徘徊在大明上空长达277年

接下来我们开始对明朝财政崩溃

进行具体分析

三入不敷出与央地财税之争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

深知民间疾苦

尤其对元朝末年横征暴敛的税收制度

痛恨至极

因此他颁布的税收政策相对宽松

明朝早期的税制基于唐代的两税法

并结合宋朝的税收经验

朝廷按夏秋两季征税

每户人家根据田亩和财产多少缴纳

以弘治十五年为例

全年征收的田税按当时量价折算

为约2,700万缗

约占明朝财政收入的七成

然而与宋朝全盛时期

高达1亿缗的收入相比

明朝早期财政相对匮乏

收入减少

支出也不得不相应缩减

明朝前期

主要通过减少公共建设支出

降低官员俸禄和缩减官衙办公经费

尝试以小政府的模式

应对有限的财政收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

影响财政的关键指标

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明朝的宗室人数一度是宋朝的4倍

宦官更是超出数百倍

文武官员的数量也超过宋朝的1.5倍

最终明朝的财政负担远超宋朝

万历朝末年

明史记载财政枯竭前所未有之穷壮

描绘了当时的财政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

明朝的财政体制

与现代中国的分税制颇为相似

明朝的税收主要由地方征收

地方保留部分用于宗室

地方官员俸禄

学子廪食米及抚恤等地方事务

称为存留

剩余部分上缴中央

用于皇室中央官员俸禄及军费开支

称为起运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成

大致为七成上缴中央

三成留给地方

然而地方事务繁多

除了上述的大宗支出外

还有名目繁多的杂项

山川社稷神灵圣贤的祭祀

官员迎来送往

科举生员赶考津贴

衙门修缮

日常办公用度等

仅靠这三成税收难以维持庞大的开支

因此各地政府不约而同的巧立名目

增加各种杂税

税费混乱

巧取豪夺的现象充斥大明各省

百姓苦不堪言

除税收管理混乱外

免税特权阶层的滥用

也为明朝财政雪上加霜

宗室官员以及有功名者享有免税特权

许多自耕农将土地挂靠在这些人名下

以规避税赋

此举

实际上成为缙绅阶层与自耕农勾结

侵吞国家税收的手段

根据弘治十五年统计

明朝全国8,357万顷土地中

能征税的仅有4,228万顷

近一半的土地因种种原因

享受免税待遇

明朝中后期再度丈量土地

发现

全国土地面积已不足建国时期的4/5

这还是在权贵吐出

部分隐匿田地后的数据

200年间

开垦的土地几乎全被免税阶层兼并

导致田税收入日益减少

财政压力逐年增大

朝廷被迫提高税率

加重人头税负担

地方政府也因财政紧张

不得不不断增加各类杂税

随着时间推移

中央与地方对财税的争夺愈演愈烈

尽管中央掌握着地方乱征乱派的乱象

但因财政需求巨大

朝廷选择了默许

明朝在嘉靖年间

财政事实上已濒临崩溃

国库入不敷出

赤字高涨

中央与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

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只有张居正执政期间

通过重新丈量土地

推行一条鞭法

开放外贸

以及财撤冗员

才带来短暂的财政平衡

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明朝的财政体系在积重难返的困局中

最终走向了崩溃

四全球化

命运的转折点

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为了抵御海盗侵扰

朱元璋被迫推行禁海措施

然而实际情况是

隆庆开关之后

海禁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直到清朝才重新施行

明朝前期不仅实施海禁

还推行禁边政策

与北元蒙古长期对峙

使得中原与草原间的贸易中断

尽管自古以来中国重农抑商

但令人称奇的是

对外贸易始终是中华帝国获取巨额利润的重要途径

凭借瓷器、丝绸和茶叶三大支柱产业

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

几乎都能保持显著的贸易顺差

然而

明朝的禁海禁边政策却严重打击了国家的外贸发展

明朝的外贸大多由政府主导

禁海禁边政策的实施直接削减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然而

真正让明朝陷入困境的

并非完全自闭于世界市场的禁令

而是隆庆开关后中国首次卷入全球化浪潮的后果

1567年

明穆宗朱载坖即位

开启了他虽短暂但极具深远影响的六年隆庆新政

隆庆元年

他解除了海禁

允许民间商人自由航行

远赴东西二洋

隆庆五年

又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开放边境贸易

几乎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之间

长达两百年的战争

这两项举措可被视作明朝的改革开放

并立即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隆庆开关后

明朝以廉价的布匹、铁器和日常用品

从蒙古换取高价值的牛羊马匹

可谓是倒爷式的经营模式

同时

戚继光成功平定浙江、福建一带的倭寇

重新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三大核心产品再度畅销海外

明朝财政随之起死回生

扭转了先前的困境

然而

伴随财富蜂拥而至

明朝统治体系的设计缺陷很快显露无遗

使得短暂的繁荣迅速归于平淡

随着西班牙人在美洲大规模开采银矿

源源不断的银元涌入中国

东南沿海的商品出口遍布全球

出口重镇一片繁荣

江南地区一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

然而

这种繁荣终究只是虚假的表象

尽管美洲银元大量涌入

明朝的生产力却未能得到相应提升

因此隆庆新政不久

明朝便陷入了白银通胀的危机

这种通胀在明朝的不同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

内陆地区并未享受到外贸带来的红利

百姓的财富迅速贬值

原本只需一两银子购买的生活用品价格翻倍上涨

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流民

导致当地消费水平大幅下降

可视作明朝版的鹤岗模式

另一方面

东南沿海各省因外贸积累了大量银元

富裕阶层不断推高资产价格

纸面财富激增

形成了典型的沪深杭模式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统一全国以白银纳税

使得白银充裕的东南税负较轻

而白银短缺的内陆省份则面临沉重的税赋压力

这种区域间的巨大差异注定难以长期维持

崇祯年间正值荷兰独立战争

尼德兰七省联邦与西班牙帝国

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旷日持久的八十年战争

战争席卷了从欧洲到大西洋群岛

再到南美、非洲以及印度和东南亚的广袤地区

这场战争中断了美洲白银流入明朝的通道

原本已经陷入滞涨的明朝经济再度滑入通货紧缩

东南地区依赖外贸持续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

从政府到民间债务高筑

与此同时

北方边境屡遭女真人入侵

朝廷无力剿匪赈灾

苛捐杂税只会激化民变

外贸停滞

内需低迷

再加上明朝近乎不存在的关税和商业税体系

明朝本应在全球化贸易中大发其财

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黯然退场

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五死亡循环的军费

朱元璋驾崩时,恐怕未曾料到

他引以为傲的军屯制度

那套通过士兵耕种自给

免除朝廷军费负担的方案

竟会在短短数十年后渐趋畸变

最终导致大明军事的全面崩溃

军屯制度的失败

源于三大致命问题

其一

士兵沦为长官的私人仆役

难以专心耕作

其二

军屯土地逐渐被地方豪强蚕食

其三

士兵大规模逃亡

军力空虚

土地兼并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的沉疴顽疾

明朝亦无法幸免

然而

士兵被迫为长官充当杂役

实属明朝管理能力失控的表现

自朱元璋之后

卫所士兵不仅脱下戎装

变为农夫

甚至沦为权贵的佃户

与此同时

士兵的粮饷被层层克扣

还要缴纳月钱以供养上级

随着土地日益缩水

官兵矛盾激化

士兵逃亡成了理所当然的现象

早在1367年至1370年短短三年间

卫所逃兵数已达47900余人

到1438年

这一数字竟飙升至120万

监察御史李纯巡视山东时

曾亲见某百户所

本应有一百二十名编制士兵

竟只剩一人

由此可见

卫所逃兵已成普遍现象

而这一切

距离朱元璋建国不过七十年光景

随着军屯制的瓦解

朝廷再也无法依靠自耕自足的方式养兵百万

唯有从国库拨银维持军队

正统十二年

辽东与宣大两地的军费支出

已分别达十万两与十二万两

此后军费却急速攀升

正德年间

军费增至四十三万两

嘉靖年间飙升至二百八十万两

而到了万历年间

更是突破三百八十万两

大明的军事开支已远超财政承受力

为解决军费问题

只能频繁加税

1550年

蒙古俺答汗入侵

朝廷加税征银一百一十五万两

为应对东南倭寇

浙江、福建的田赋被提高至四十万两

然而倭患平息后

加派的赋税并未取消

而是长期维持

这一加派赋税的路径依赖

最终成为明朝的沉重枷锁

万历年间

明朝先后在宁夏、朝鲜和贵州

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军费开支高达千万两之巨

全靠加派征银

而这些负担

全都转嫁到了民众身上

其后果是

赋税在短短二十年间增加了四成

富户数量锐减五成

若非张居正于万历初期力行改革

稍稍缓解了财政危机

大明恐怕早已在万历朝崩溃

到了崇祯年间

内外交困的矛盾全面爆发

明朝不仅要面对建州女真的强大外患

更要应对各地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

导致朝廷征兵日益加剧

财政压力急剧攀升

崇祯二年

户部尚书毕自严上疏

指出除辽东外

各地军费已达三百二十七万八千两

几乎耗尽了全年的税收

却仍不足以支付军费的三分之二

面对如此严峻的财政危机

能想到的唯一对策

依然是继续压榨百姓

加征赋税

滥加赋税的结果是

外敌未退

内乱却愈演愈烈

从万历末年至崇祯末年

朝廷为辽饷四度加派

再加上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剿饷及练兵的练饷

共计加征税银一千六百九十五万两

至此

明朝的军事开支陷入了恶性循环

中央为应对内忧外患

必须大量征兵

为支付军费

又不得不增加税收

而农民因赋税繁重无以为生

只能纷纷投身起义军

朝廷在面对愈加激烈的起义时

又被迫继续征兵

最终

这座无解的围城将崇祯皇帝困死于煤山

也将大明王朝埋葬

六自救

在明朝的统治中

朝廷上下对财政困境已有深刻认知

为化解这场危机

君主和朝野精英并非坐以待毙

他们也曾殚精竭虑

苦心探寻出路

接下来让我们以解决问题的视角

审视明朝的自救之举

并剖析其最终失败的根源

在应对财政困境时

明朝政府曾对纸钞寄予厚望

鉴于元朝滥发纸币导致金融崩溃的教训

明初明智地规定以铜钱为主币

铸造洪武通宝与历代铜钱并行流通

然而

受制于中国铜矿稀缺的现实

铜钱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

洪武八年

朱元璋颁令中书省造大明宝钞

在民间通行

纸币一度成为法定主币

金银交易甚至被视为犯罪

可惜

元明两朝中央政府都未能摆脱

将纸币当作收割民财工具的宿命

随着时间推移

加派的杂税愈发繁多苛重

百姓不堪重负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针对这一弊政

万历朝之前曾出现过一系列征税改革尝试

意在将各类杂税摊派折算入田亩

统一征收

如江南的征一法

江西的鼠尾册

东南的十段锦法

浙江和广东的均平银法

福建的纲银法等

万历年间

张居正集各家之长

推出了影响深远的一条鞭法

其核心在于将天赋与各种杂税徭役合并征收

统一摊入田亩

除必要的粮食征收外

其余一律折收银两

与征税改革相辅相成

中央政府还统一清丈全国土地

查漏补缺

以增加收入

从太仓银库一地的数据可见

隆庆元年仅有23万两

到万历五年猛增至435万两

十年间增长了近二十倍

一条鞭法的推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然而

一条鞭法的重点在于征收方式的变革

对百姓实际赋税负担的减轻效果并不显著

这样的改革若在明朝初年、赋税总体较轻的时期推行

或许能收到较好效果

但当王朝进入中后期

百姓赋税已是不堪重负之际

仅靠技术性改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一条鞭法在推出之初就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张居正辞世后

权贵阶级卷土重来

万历朝时

各类已被取消的加派死灰复燃

且愈发横征暴敛

一条鞭法形同虚设

及至明末

破产的人联合起义

剿饷练饷应运而生

后又因女真入侵

辽东战事吃紧

辽饷再度加征

原本作为廪食加派的剿饷练饷

在辽东战事爆发后

与辽饷一起演变为固定岁额

崇祯年间

每年征收的三饷高达两千万两

相较于张居正殚精竭虑推行新政

才为国库增加的每年四百万两收入

三饷之沉重可见一斑

总结明朝自救的失败

可归因于顶层设计的先天缺陷

加之缺乏制度性的纠错能力

最终因财政危机导致社会与政权解体

财政的崩溃使明朝丧失了对国家资源的动员能力

而失去动员能力的政府

恰如丧失免疫力的人体

稍有不适便足以致命

这便解答了那个令无数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为何满清入关时仅有20万军队

却能击败一个人口过亿的帝国

农民起义和满清入侵

不过是在明帝国这个巨人身上划出的伤口

但由于缺乏免疫力

这个巨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口感染溃烂

最终丧命

这并非君主和技术官僚所能改变的历史走向

除非能从制度入手

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

可惜的是

明朝未能孕育工业革命

七帝王将相今何在

军事乃政治之延续

政治实为经济之投影

明朝政权的崩塌

军事因素实属次要

局部的战略决策

人事变动或胜负消长

或可加速或延缓这一进程

却难以从根本上左右王朝的命运

明朝以自身的财政史谱写了一部血腥的盛世危言

若要用一句话概括

那便是

失去财富,失去很多

失去信心,则失去一切

0 阅读:30

小高说娱乐

简介:分享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