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治初年,废藩置县以后,武士地位,开始一落千丈。他们的世袭财产,被中央剥夺了;职务上的特权,被征兵令打消了;知识上的特权,被教育普及制度削去了。武士既失去了世袭的财产,又失去了世袭的职业。
但日本民族在现代,总算是强盛起来了。虽然在文化上,西洋诸国,不过晓得日本,是一个富于温泉而风景秀丽的地方,是一个以仇讨和情死为道德中心的民族,还是把“日本文化”和“小儿玩具”看成同等的东西,然而到底,不敢轻视日本的国力和民族力。
从东方世界来看,日本维新的成功,的确是有色人种觉悟的起点,是东方民族复兴的起点。
然而日本一旦复兴,必然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蒙古灭宋,这是刺激丰臣秀吉的最大事实。满洲灭明,英法侵略中国,两次订盟城下,也刺激了西乡隆盛等的野心。
目标既定以后,日本的内政一天分明似一天,进取的能力,一天增加似一天,帝国主义的雄图,油然兴起。
这在丰臣秀吉给朝鲜的信中,已经昭然若揭了。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
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
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
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
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然而日本要侵入朝鲜,直至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还不得不,面对两个强敌。
一个是从北方来的俄国,一个是从南方来的英美诸国。从大陆来的俄国,引起日本的北进,而从海上来的英美诸国,便引起日本的南进。其实这两个名词,还是不很妥当,我们还是说它是“大陆进取政策”和“海洋进取政策”要明显些。
代表大陆进取的是日本陆军军人,当然代表海洋进取的是海军军人了。中日战争之后,北进的政策,被三国干涉还辽阻止了,而南方得了台湾,从此成为他海上进取的基础。
日本的移民政策,便随着商业的关系,拼命向海外求生路。然而生路是很少的,美澳两洲布满了“排黄运动”,不单对中国人充满歧视,也阻断了日本人的移民之路。
大家都晓得英国是标榜“荣誉孤立”的,在百年以来,英国没有和任何国家缔结过同盟。这一次英国终于把它抛弃了,选择和日本联盟,这自然是它认为,此举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存亡,才肯“一改初衷”。
彼时的英国,在国际上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对中国来说,英国既是压迫中国最大的势力,同时也是吸引中国最大的势力。
在太平天国战后,中国人的精神,被英国的势力完全吸引住,使中国人连压迫的感受都失却了。长江和南方一带,崇拜英国,迷信英国,成了一种风气。
有了英国的支持,日本乘势而上,又赢了日俄战争的胜利。
不能不说,日本战胜的结果,在当时,打破了东方民族,不能战胜西方民族的催眠术。全东方的民族,都开始萌生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想法,世界民族革命的新潮,从此开始。
日本逐渐做大以后,日英同盟也就趋于瓦解。此后日本绝不能联英,而英国更不用联日。在太平洋上,英日两国,完全立于敌对地位。
而日本唯一之生路,反而唯有极力遮断英俄的联结,以日德同盟继日英同盟之后,以对英作战,继对俄作战之后,必须打倒英国的霸权,而后东方乃得安枕,而后日本乃有生命。
但要达到这个目的,除是土耳其、印度、中国三个大民族都完成了独立,打倒了英美的霸权,海上的自由完全实现之后,诸大陆的移往自由才能实现。
此生命问题,非独日本,从鞑靼海峡到太平洋,全部东方民族的运命,皆以此计划的成败而决。彼时世界只有三个问题,土耳其、印度、中国是也。
此三国皆在英国武力与经济力压迫之下。然而只须解除其武力的压迫,则经济力之压迫,完全不成问题。盖此三国,皆真可以成最富的生产国之要素。
日本此时,无疑把自己当成了亚洲的灯塔国,似乎,亚洲需要它,才能从欧美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比如日俄战争的主要参谋,第一号功臣秋山真之,就是炽热的南进论者,也就是不去进攻中国大陆,而是南下东南亚,直至占领澳洲,为日本拓展生存中间。
同时他是一个排英美的论者。他的南进论和排英美论,完全是立足在有色人种的复兴上面。他不是讲大东洋主义,为是讲大亚洲主义,也不是讲大日本主义,而是主张“人类的平等”。
他以为“人类都是神的子孙,文化是人类共享的工具,世界不容一种人专横,文化不容一种人垄断”。他在政策上,以为日本不可以造成陆军国,而且不能造成大的陆军国。
日本的这种思潮,就连戴笠的领导,中华民国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也有了莫大兴趣,在和北洋军阀作斗争时,曾多次对日本抱有希望。
日本第11任、第13任、第15任首相,桂太郎,曾与孙中山联系颇多,对于亚洲解放的问题,也颇多共识。
在桂太郎给孙中山的信中,“今日得闻先生之说,真大喜欲狂。中国有一孙先生,今后可以无忧。今后惟望我两人互相信托以达此目的,造成中日土德奥的同盟,以解印度问题。印度问题一解决,则全世界有色人种皆得新生。日本得成此功绩,决不愁此后无移民贸易地,决不作侵略中国的拙策。”
“现今世界界中,足以抗英帝国而倒之者,只有我与先生与德皇三人而已己。”
桂太郎死后,中山先生叹气说:“日本现在更没有一个足与共天下事的政治家,东方大局的转移,更无可望于现在的日本了。”当桂太郎临死的时候,他对在旁探望的最亲信的人说:“不能倒袁扶孙,成就东方民族独立的大计,是我平生的遗恨。”
孙氏和桂氏之“互为倚重”,可见一斑,至于孙中山和日本的渊源,我们将在下个系列开讲。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